李月萍
近來, 每上完一節數學課,總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我發現不少學生在上課時眼神游移不定,經常不能將心神集中于老師所講的或所要學的內容之上。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跟蹤研究,可從以下幾方面做些有益的工作。
一、穿云破霧,追根求源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得透過這些現象尋找問題的實質。其實學生的這些表現,就是注意力分散的外部體現。當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比較復雜,可能是學生對某些學科不感興趣,甚至厭倦這門學科,也可能跟小學生本身的注意力發展有關。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如高分貝的吵鬧、睡眠不足、老師表情嚴肅等,這些都會導致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幫助學生及時排除影響注意力集中的因素,使他們能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尋幽探徑,柳暗花明
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寧靜的心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所以我們要盡量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輕松的學習環境,并努力創設輕松積極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喜歡上數學課。每一位老師都應面帶微笑、目光溫和地走進課堂,讓學生從精神層面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與關心,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行為,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愿意去學習數學。
2.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視課前兩分鐘,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在每節課的開始,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上節課的內容或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能否把學生由“課間”導入到“課上”,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前兩分鐘開展“數學一默”、“猜數字”等活動,引導學生將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但要不斷地變換形式和內容,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一個新的吸引, 從而喚起他們的注意力,自覺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重視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力爭從他們對知識的內在需求出發,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讓它們變得或有趣、或生動、或有挑戰、或需合作……因為只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始終跟著老師轉,心神才會專注于所學的內容,并積極地參與思考。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音頻等,讓略顯單調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難于理解的抽象內容變得形象、直觀……恰到好處地使用電教手段,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有效地幫助學生攻克數學知識中的難點,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3.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人注意力的集中是有一定時限的,往往開始時較集中,隨著刺激物的減弱或活動的單調或內容的枯燥等,注意力就會慢慢分散開去。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約15分鐘,所以,任何重要的講解和主要的教學任務都要安排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間(上課后5~20分鐘)內完成,否則聽講效果不佳。此外,還要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適時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進程。
4.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有效的注意力訓練
在數學課堂上,我們應逐漸教會學生善于轉移和分配注意,養成他們專心聽講、邊聽邊想等學習習慣,分配自己的注意于聽、想、記之上。對于一些經常性或習慣性發生注意力分散的學生,我們還應著力鍛煉他們注意力的集中能力。
對有些意志薄弱的學生來說,光有興趣和動機不夠,教師還要適當設置教學障礙,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他們的自制力。例如:在學完《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后,讓學生進行口算比賽。限制時間,規定條件,明確任務,讓學生自我約束,使注意力發揮最大作用。
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上當”教學法,抓住容易出錯、容易思維定式的地方,設計些小陷阱,讓不細心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上當,促使他們今后上課更加集中精神,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培養的幾種訓練方法:⑴大聲思維訓練;⑵規定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培養時間的緊迫感;⑶設計專門的鍛煉注意力的小游戲等。
當然,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形式多樣,關鍵在于要根據孩子注意力發展的特點,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我們深知,注意力分散是學習的大忌。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把迷離的眼神變得靈動,讓東張西望變成凝神靜聽;作為老師,我們有信心把分散的注意變得集中,讓學生游移的心神回歸課堂并聚焦于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