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英
[摘 要]在老一輩革命家中,李井泉是一位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開國元勛,是一位重要的黨史人物。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上對其人其事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隔膜和誤解。本文根據近年出版的《開國元勛李井泉》所記述和披露的事跡和史料,真實再現這位老一輩革命家非凡人生的一些片段,以期為全面公正地認識和評價這位黨史人物提供一份思考的材料。
[關鍵詞]李井泉;開國元勛;黨史人物;評析
[中圖分類號] K825.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6)11-0019-03
在老一輩革命家中,李井泉是一位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開國元勛,也是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重要黨史人物。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上對這位老一輩革命家其人其事存在一些爭議和誤解;加上沒有出版他的個人傳記,致使其人生經歷和重要事跡未能全面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更加影響了世人對他的全面了解和公正評價。歷史事實是爭議的權威“終結者”。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黨史人物,首先必須了解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所做所為,領略其人生軌跡中的一系列重要節點,從中真切感受老一輩革命家那種堅定信仰、顧全大局、勇擔責任、光明磊落的紅色品格。
出生于1909年的李井泉,在青少年時代就接受了進步思潮的影響,1926年在江西省立第三師范學校讀書時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8月參加了南昌起義軍。起義軍南下廣東失敗后,他在當地中共黨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幫助下在地方堅持革命斗爭。在此后的革命道路上,他與同為“師范生”的毛澤東,結下了不解之緣??梢赃@么說,是毛澤東“發現”和“影響”了李井泉。1930年春,李井泉奉中共東江臨時特委的命令,到江西省尋烏縣的紅四軍前委送信,被時任紅四軍前委書記的毛澤東留在身邊任秘書。毛澤東當時對李井泉說:“你很年輕,精明強干,又有文化,很適宜做政治工作,希望努力學習馬列著作,深入實際,深入基層與士兵共甘苦。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能貢獻給工農大眾?!盵1]同年8月,紅一方面軍在湖南省瀏陽縣組建,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委和總前委書記,李井泉任總政委辦公室秘書長。
此后,李井泉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了10個月。其間,毛澤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為毛澤東的軍事才干所折服,始終堅信和擁護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逐步成長為一位既懂政治又懂軍事的高級將領。1931年6月,在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圍剿”之時,他被任命為紅35軍政委。1932年任紅21軍政委,逐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高級指揮員。1933年2月,他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按照毛澤東戰略戰術排兵布陣,取得了登仙橋、東坡等戰斗的勝利。1934年10月,他參加了中央紅軍長征,先后在紅一、紅四、紅二方面軍工作,六過雪山,三過草地,在二、四方面軍會合后調任紅2軍團4師政委,由此成為老一輩革命家中極少數在紅軍三大主力均任職過的將領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李井泉擔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政委、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兼晉綏軍區政委。1949年冬,他與賀龍等領導第十八兵團由陜西進入四川,參加和領導進軍西南的戰斗,為新中國西南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事業,嘔心瀝血,艱苦奮斗。1955年,他因主政地方而未能參加授銜,但鑒于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功績,有人稱其為“無銜上將”。這個稱號對他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1937年國共合作建立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李井泉被任命為120師358旅副旅長,不久改任政委。他先后參加了忻口會戰、晉西北破襲戰等戰役,率領部隊與日偽軍作戰多達百余次,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這段歷史時期,他奉黨中央和毛澤東之命組建了“大青山支隊”,書寫了一段卓絕的抗日和創建游擊根據地的傳奇,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綏遠省大青山地區既是日軍陰謀制造的偽“蒙古國”的中心地帶,是陜甘寧邊區北方的門戶,又是中共通往蒙古和蘇聯的國際交通線的一條要道,具有牽制日軍進攻大西北和推動我軍開展戰略反攻的重要戰略地位,鑒于此處重要的戰略地位,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毛澤東多次發電報給朱德、彭德懷及120師,希望沿大青山脈組織一支游擊隊,創建游擊根據地。1938年6月11日,毛澤東致電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向應、肖克,指出:“惟開始建立根據地時,敵人知其重要意義,必多方破壞,故部隊須選精干者,領導人須政治軍事皆能對付,且能機警耐勞,而有決心在該地創立根據地者?!盵2]根據毛澤東對派赴大青山領導人的指示要求,八路軍總部朱德、彭德懷第二天致電賀龍、關向應、肖克并報毛澤東:“……經我們詳細考慮,請堅決派李井泉同志率一個建制團去……”[3]由此可見,朱德、彭德懷等皆認為李井泉正是毛澤東電報中所說的“政治軍事皆能對付,且能機警耐勞”的“精干者”。
按照中央的指示,李井泉組建了“大青山支隊”,并擔任司令員兼政委。該支隊當時對外又稱“李支隊”,以358旅715團為主力,共有2300余人。1938年8月2日,“李支隊”在長城要塞殺虎口進入綏遠境內,初遭日軍五路堵截,隨后“李支隊”主力從旗下營鎮東側通過平綏鐵路,進抵大青山區腹地,最后與楊植霖、高鳳英等領導的蒙漢抗日游擊隊會師。在此后的兩個月里,“李支隊”六戰六捷,橫掃陰山七百里,先后開辟了綏中、綏西、綏南游擊根據地。
李井泉作為我軍的一位高級指戰員,既善于在軍事上指揮打仗,又善于做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在開創大青山根據地過程中,他多次主持召開群眾大會,宣傳蒙漢聯合抗日的主張,這促使當地民眾逐漸成為八路軍的同情者和支持者。1939年春,“李支隊”將大青山地區的土匪基本剿清,結束了當地的混亂局面,爭取了群眾的擁護支持。當時,當地傳唱過這樣一首民歌:“八月里來秋風爽,李支隊挺進青山梁,日本鬼子丟了魂,蒙漢同胞喜洋洋?!盵4]
10年“文革”時期,李井泉雖慘遭迫害,但1973年,“被解放”出來的李井泉,仍心系黨的事業,他不顧年老病弱,堅持到地方進行調研,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反思。1989年4月24日他因病逝世,《人民日報》5月9日刊發的中共中央審定的《李井泉同志生平》寫道:“他廉潔奉公,嚴于律己,不搞特權,不謀私利?!?
(一)淡泊名利,顧全大局。1945年8月,中央軍委決定120師和晉綏軍區組建晉綏野戰軍,李井泉擔任晉綏野戰軍政委。當時,久病的120師政委關向應上書黨中央,建議由李井泉接任自己的職務。命令發布后,李井泉上報中央,認為自己還是擔任副職為好。他的建議得到中央認可,9月改任他為晉綏野戰軍副政委,政委空缺。他也曾帶頭辭去中顧委的職務。“文革”結束后,李井泉在1982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二大上當選為中顧委常委。1985年8月,為支持鄧小平提出的“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的決策,他帶頭致信中央,請求辭去在中顧委的職務。黨的十二屆四中全會高度評價了李井泉等37位老同志,他們為中央領導機關成員新老交替做出了表率。
(二)光明磊落,勇擔責任。新中國成立后,李井泉主政四川和西南共計十余年。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李井泉治下的四川調出147億斤糧食支援全國,四川人民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餓死了很多人。李井泉也因這段歷史而被視為“‘搞極左、餓死人的罪魁禍首”。其實,關于四川調糧問題,有關周恩來、李先念等中央領導人的重要講話記錄和信件資料有力地說明:調糧是中央的決定,必須執行。1961年4月,當時中央主管糧食工作的副總理李先念在講話中強調:“各糧食調出省份要顧全大局……不要算局部賬?!盵5]在新中國那個糧食極度困難的時期,四川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后來,周恩來曾就此事說過:“四川是顧全大局的,這幾年糧食調得多了……我們是有責任的。”[6]在調糧問題上,李井泉也曾多次向中央反映,希望能夠為四川老百姓多留些口糧。1960年8月他曾寫信給李先念,要求把年度糧食征購指標減少10億斤,終于獲得批準!李先念在給李井泉的復信中說:“八月五日來信收到。四川省委要求把今年的糧食征購任務減為108億斤,我們同意。”[7]但是,關于四川調糧的這些歷史情況在那段歷史時期是“絕密”,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鮮為人知。李井泉對于他主政四川和西南期間自己工作中的失誤,從不推卸責任。在1962年初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他對幾年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做了深刻檢討,沒有上推下卸,個人承擔了全部責任。對此,李井泉之子寫道:“中央調糧的決定和安排在當時是絕密,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群眾對此很有意見,認為是李井泉為了向上表功,欺下瞞上做出的個人決定……他下了決心至死由自己背負這段歷史的責任,而把維護黨中央領導的威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盵8]1965年,毛澤東聽了李井泉匯報糧食問題時曾委婉地批評他說:“只知道大公無私,不知道大公有私?!盵9]
(三)寬廣的胸懷,無私的品格。李井泉的人生經歷中有許多“非常”事跡:其一,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送給了戰友。李井泉和肖里夫婦共有八個子女,他把三個兒子分別送給了婚后沒有子女或沒有兒子的老戰友。李井泉曾任八路軍120師358旅第一任政委,孩子送出三五八(即老三、老五、老八),他曾笑稱這是為了紀念他在358旅的任職歷史所做的決定。他的這個“決定”,既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寬廣無私的胸懷,也體現了他作為普通人溫情的一面。其二,拒寫回憶錄。晚年時期,他對于黨史研究部門、老戰友以及親屬提出的寫回憶錄建議,則以不宣傳自己、多宣傳在戰爭年代犧牲的烈士為由拒絕了。其三,推動冤假錯案的平反。對于1964年貴州“四清”運動,他主動承擔責任,并多次接見貴州當年被錯誤處理的干部,并向中央和貴州省委領導建議重新安排他們工作,竭力促成問題的解決。粉碎“四人幫”以后,他第一次返回四川時,就鄭重地對省委主要領導和組織部門負責人表示:凡是他在四川工作期間被錯誤處理過的干部,全部復查并糾正,同時希望代他向這些人賠禮道歉。二野的老干部許夢俠回憶說:“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做自我批評,向一些同志道歉,不失為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比那些吹捧與自我吹捧令人尊敬。”[10]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史上,像李井泉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家還有很多,盡管他們的具體個性和具體事跡不同,但是他們的人生軌跡、時代際遇和歷史命運卻又驚人的相似;這種相似之處,也恰恰從一個側面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歷經磨難而不斷壯大、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史邏輯。李井泉的一生濃縮了20世紀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求生存、求發展的艱苦奮斗歷程,成為那個艱難而又偉大時代的一個縮微景觀?!安蝗萸嗍繁M成灰”——這是《開國元勛李井泉》編者不畏千辛萬難、以四年之功搜求史料編著畫冊的精神動力。這何嘗不是一個深沉的“歷史告白”!這個“告白”的核心內涵就是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所指出的:“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盡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斗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限制。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并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盵11]縱觀老一輩革命家李井泉的一生,不必諱言他在那個特殊年代犯過的“左”的錯誤,也不必回避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治下的四川因調糧過多而造成的嚴重問題——這些錯誤和問題,無疑給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云。歷史需要反思,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但歷史也需要“同情式理解”,以解開世人對那些身陷歷史糾葛之中的關鍵人物所抱有的復雜心結。
參考文獻
[1]蘇振蘭.“無銜上將”李井泉的革命人生[J].黨史文苑,2009(19).
[2][3][4][5][6][7][10]李捷.開國元勛李井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9.49.59.152.153.153.200
[8]申再望.青山無言——回憶父親李井泉[J].黨史文苑,2009(19).
[9]楊蔭梧.深切懷念李井泉同志[N].人民日報,1990-04-19.
[11]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北京日報,2013-12-27(2).
作者系《北京日報》理論周刊主編
責任編輯:周奕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