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麗
(廣東醫科大學,廣東 東莞 523808)
?
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構建與思考
黃曉麗
(廣東醫科大學,廣東 東莞 523808)
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具體包括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指標體系、信息采集系統、信息研判系統、預警系統四個方面。建立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有利于及時、客觀、全面地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學生 思想動態 監測 模式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0.011
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系統、完善、有效的監測機制,從而能夠對大學生思想狀況進行實時、動態、常規性地關注與監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本文試圖構建一個“采集信息—識別問題—處理問題”的大學生思想動態三維監測模式,立足大學生思想動態的現狀調查以及跟蹤研究,實現團體或個體的跟蹤監測,有效掌握和跟蹤學生思想動態發展。這種監測模式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監控、干預、教育等,使學生個體的成長得到專業的輔導,同時此系統可以向各高校輔導員團隊推廣,建立多維協同的工作模式。
(一)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的理論依據
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是一個系統,符合系統理論。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的建構應體現系統論的基本思想和理論。系統是由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與構成系統的要素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它們相互依存,共同作用[1]。從宏觀上看,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系統是一個有機的體系,包括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指標體系、信息采集系統、信息研判系統、信息預警系統,這些系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它們有機地形成合力,共同地作用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微觀上看,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而且大學生思想動態內含豐富,包括政治信仰、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思想熱點、學習動力等,他們之間相互影響。而且大學生受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的影響有很多,外在因素如國際、國內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教學環境、媒體和網絡,內在因素如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這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同時也在不斷變化和更新。相對應的,我們的大學生思想監測系統也是在不斷變化和更新,所以我們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與構建,以實現其內部各要素的優化整合,促進整體功能最大化。
(二)構建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的意義
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是能夠及時、準確、客觀、系統、全面地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在這一大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復雜化、動態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中就明確指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2]。教育部官方非常重視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實施滾動調查已經進行了24年,同時也有很多學者一直關注著大學生思想的變化。詹鴻生等[3]依據1998-2007年連續十年對江西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的發展變化進行了動態描述和比較分析。姜玉洪、朱振林與王宏宇在《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與分析》發現“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堅定,政治認同感增強;認同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人生追求有務實趨向;網絡依存度高,欠缺對網絡正確認知;學習能力強,自主學習意識差[4]。我們的研究團隊于2014年至2015年在廣東某學院抽取了400名大學生,對其進行連續兩年的思想動態監測,我們發現他們存在理想信念缺失;入黨動機趨向實用,黨團組織吸引力不足;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行為失范時有發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就業和學習壓力大;心理問題日漸增多,網絡依賴強,自我管理能力弱等情況。這些都提示我們:大學生存在不少的思想問題,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思想狀態的變化,并對大學生思想動態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舉措。
我們通過對大學生思想動態的調研和分析,可以從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指標體系、信息采集系統、信息研判系統、預警系統等方面構建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其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模式圖
(一)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指標體系
為了使本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指標體系(以下簡稱為指標體系)的設計科學、可行,本文在梳理文獻和結合學生工作一線情況的基礎上,我們運用理論分析法和專家咨詢法,基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現行的教育理論和政策,對“大學生思想”的概念框架模式及其內涵、特征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出能夠體現相關評價特征的指標。專家咨詢則是在建立指標體系的整個過程中,通過邀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初級指標體系進行篩選和修正,最終確定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指標體系。本文構建的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體系由二層指標構成。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5個一級指標分別是:一是大學生的政治信仰,主要包括大學生對國家、政黨制度的認知、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形勢政策等方面,了解他們的政治傾向性;二是大學生道德觀情況,主要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觀、網絡道德等;三是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包括人生意義、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四是大學生心理狀態,主要包括情緒控制、自我評價、挫折面對、人際關系等;五是學習情況,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壓力、學習成績等。
(二)信息采集系統
信息采集系統是一種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收集網絡。第一,信息收集主體多元化,涉及高校各相關層面,包括學校領導、學工部、各職能部門、輔導員、教師、學生干部、黨員等都應該緊密聯系起來,明確分工,規范程序,建立定期分析制度,構建一個完整通暢的信息收集體系[5]。學校層面應該高度重視,建立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工作小組,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如健全大學生思想動態信息上報制度,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分工制度等。充分發揮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動態信息的第一線收集人作用;發揮學生干部、黨員的朋輩作用,深入了解更具真實性和隱蔽性的信息;發揮專業老師在課堂和對民族生的信息收集等等。第二,監測途徑多樣化,采用多維化收集信息,通過面談法直接和學生進行溝通和談心;通過問卷調查法全面、快捷,整體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通過家長訪談法,深入了解大學生的背景信息,實現有效的家校結合;通過熱點分析法,了解大學生思想熱點;通過觀察法,從校園文化透視、網絡信息收集等側面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三)信息研判系統
我們收集到的信息往往是龐雜的,需要對信息進行甄別、整理、歸類、抽取、統計、分析、預測等大量再處理工作。首先需要成立大學生思想動態研判專家庫,專家庫由學校主管學生工作副書記、學院主管學生工作副書記、思想政治輔導員、社會部專業老師、心理專業老師等組成。其次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形成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統一戰略,做到研判的經常性與充分性。在信息研判過程中專家們需要借助學生工作經驗以及相關理論知識,采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法,分析大學生思想動態的表現形式和內在原因,判斷和預測大學生思想動態。首先要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歸類,比如按時間需求分為緊急和不緊急兩類;按信息重要性分為重要和一般兩類,對其中緊急且重大的問題第一時間處理,對大學生思想動態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研究成因和規律,并提出解決辦法和意見。其次,要善于分析信息中所反映的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挖掘深層次的原因,并評估問題的影響范圍、深度與遠度。
(四)預警系統
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上策就是主動構建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預警系統。預警系統應該做到迅速探測、發現、分析、判斷問題和做出快速反應,目的是要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變化規律,預測發展趨勢和后果,做到及時疏導,保證大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與高校的穩定和諧[6]。首先要做到迅速探查大學生思想動態中可能存在的不穩定因素,評估可能出現的后果和影響,制定相應的預案。當發現大學生思想因一些政治熱點問題出現迷茫、盲從或過激行為時,迅速做出反應,積極分析產生的原因和發展的規律及趨勢,進行有效監控和干預,啟動相應預案,把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其次要加強預防教育,預防教育就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能動性,發現問題于危害產生之前,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有可能出現的特殊問題,應采取普遍預警法、重點預警法、黃牌警告法;對待特殊學生,應采用建立動態檔案和跟蹤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對待共性問題與普及教育,應建立常規教育管理辦法,如定期進行規章制度學習,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安全案例分析等。最后對學生思想問題處理進行歸納總結,對效果顯著的措施形成標準化模式加以推廣,對未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繼續關注和尋求方法,直至問題妥善解決。
(一)積極爭取各方面的聯合和支持
大學生思想動態的監測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包括學校、社會、家庭等共同參與。學校在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中應該起主力軍作用,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做到分工明確、規范程序、責任明確。如由學工部牽頭制定相關制度和程序,召開各類大學生思想動態專題研判工作會議,梳理和研判大學生思想的熱點和焦點問題,探討有效的方案;輔導員深入同學中去,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及時反饋;保衛處定期公布校園安全隱患等;宣傳部做好輿論宣傳等,做到校內各部門相互配合、上下聯動。其次還要與社會和家長積極聯合,積極推動建立高校與家庭、社會聯合育人機制,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手段,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與互動,學校和家庭要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聯手,保證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注意學校和社會合作,在針對一些突發事件、群體事件和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社會問題,學校、媒體和公安部門多方合作,要及時溝通,邀請相關專家調研或研討加強前期研判,做好分析預防措施,有效防范危機事件的發生。
(二)關注特殊學生和特殊時期
在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中,我們需要關注特殊學生和特殊時期。第一,關注有心理問題、學業問題、貧困問題的學生。這類學生由于某些原因導致能力或機會相對缺乏,思想容易出現波動,在我們的監測中需要把這類學生作為重點關注和幫扶的對象,深入了解他們的情況,及時把握他們思想動態。針對他們的困難和思想上的問題,給予幫助和教育引導。同時關注少數民族同學,他們往往是西方敵對勢力關注的對象,會利用少數民族大學生純樸善良的愛國心,利用所謂的民族、宗教問題實施“西化、分化”。我們應該積極關心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動態,多渠道提升他們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民族心理素質。第二,關注特殊時期的大學生思想動態。注意需要重點關注的時段,如開學和放假、季節交替以及熱點問題等,在這些時段,學生的思想狀態容易出現波動,在某一時間段上呈現出集體性特征。這時候對大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調研分析,可以從中發現大學生隱藏的真實思想和感情及其發展態勢,也能反映社會的思想潮流,還能預測和判斷哪些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情況與結果。同時關注學生的個人的特殊時期,如家庭變故、失戀、失意等。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幫助和引導學生走出困境,助其健康成長。
(三)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還應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監測過程中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及時發現影響學生思想波動的不利因素,更要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予以排除和化解,或趨利避害地加以引導,預防不良思想的出現。同時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以大學生的問題解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做到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內化其正確的價值觀。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培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從現實出發,以國家和社會需要為人才培養的立足點,根據學生問題的類別和特點,開展相應主題的思想教育活動。如針對大學生出現的政治迷茫,開展政治信仰教育和愛國教育主題教育,針對大學生中出現的道德冷漠等問題,開展道德大講壇等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7]。
[1]高軍,李晗龍.基于系統論觀點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問題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5) .
[2]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3] 詹鴻生,劉延林.高校學生思想狀況10年變化發展軌跡[J].教育學術月刊, 2008(04).
[4] 姜玉洪,朱振林,王宏宇.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與分析——以黑龍江省在校大學生為例[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3(09).
[5] 胡新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6] 婁鈺華,杜坤林.大學生思想動態研判機制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0(10).
[7]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Z].中發[2014]59號,2015-01-19.
(責任編輯:劉宇)
Think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Monitoring Model
HUANG Xiaoli
(GuangdongMedicalUniversity,Dongguan,Guangdong523808,Chin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dynamic monitoring model includes the ideological dynamic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information judgment system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Establish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dynamic monitoring modes is conducive to grasp the ide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timely,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trend; monitoring; model
2016-05-29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編號:15JDSZ3033。
黃曉麗(1984-),廣東高州人,碩士,廣東醫科大學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5-5843(2016)10-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