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進步,傳統媒體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與此同時新媒體迅速興起并快速發展起來,這對傳統媒體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并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關系將是我們即將要面臨的一大難題。文章主要分為三部分對新媒體語境下的電視新聞報道進行了探究。首先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做了詳細的比較,然后對電視新聞報道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文章的最后針對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提出了幾點改革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 電視新聞報道;新媒體;傳統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14-02
媒體可以理解為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在促進科技發展和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進步,新媒體也隨之產生,這勢必會在某些方面優于傳統媒體,因此給傳統媒體帶來巨大的挑戰。
1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比較
媒體是傳承人類文明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1]。由于媒體的介入,人與人及人與事物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了,同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區域也被拓寬了。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里,每一步的發展都反映了社會文明發展的進程,這些一方面為新媒體的出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還為新媒體的出現指明了方向。我國傳統媒體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期刊、報紙、圖書、電視和廣播等。傳統媒體[2]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對其的學術研究領域廣泛。每一種期刊雜志或圖書都有與之對應的研究領域,期刊社和出版社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專業的細化,與時俱進,根據讀者們的需求適時地邀請相應的專家學者
撰寫。
其次,便于攜帶。我們在閱讀期刊報紙時,可隨時隨地打開閱讀,即可不需要其他的輔助工具。另外我們還可以養成使用書簽的習慣,將書簽插到適當的位置便于下次繼續閱讀。
再次,運作專業。我們平時閱讀的期刊和圖書,在信息采集、內容審讀和文字潤色直至印刷成功,每一個過程都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工作者。所以在此長期的專業化運作中,無數專業化的原創作品被創造出來。
最后,學術價值很高。出版社為了促進科技的發展和促進出版物營銷市場的發展,不僅要逐步滿足社會的需求,還要注重創作,使作品具有社會
價值。
新媒體并沒有具體的定義。新媒體[3]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的,目前新媒體主要指的是互聯網、網絡電視、網絡廣播、數字雜志、數字廣播、手機電視、手機短信和移動電視等。它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具有交互性的特點。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收視選擇較多,提供的信息也更多元化,在新媒體的時代,收視需求不僅僅要根據群眾的收視選擇,而且觀眾能夠通過不同的媒介形態,選擇出一些自己所喜歡的節目,也就是說觀眾在媒體內容方面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并通過便捷的雙向交流及互動對電視臺節目的選擇和編排產生了直接
影響。
其次,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電視利用網絡的雙向交互功能及網絡的豐富資源,使得使用者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選擇屬于自己的節目單,新媒體借助于完全私人化的終端使其成為最具有個性特征的信息渠道。另外,人們利用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自己想看的節目而不是限制于室內。
2 電視新聞報道發展現狀
根據前面部分中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比較,可以發現,不論是人力資源方面還是物力資源方面傳統媒體都具有非常強大的優勢[2]。它擁有好的發展基礎并且發展時間較長,同時運營機制比傳統媒體也要完善一些。另外,在新聞方面的采寫和編評上,都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和實踐基礎,其還具有一定的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形式上和傳播內容上是相對單一的,缺乏信息傳播的反饋機制,不能夠保證傳播的時效性和新鮮度,傳播可以說是單向的。而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成本低、數字網絡資源豐富、傳播內容各種各樣、和觀眾的互動性強、信息搜索便捷迅速、具有較高的時效性和新鮮度等,但是新媒體的相對缺乏公信力、真實性和嚴謹性較差、容易出現虛假信息等,例如對于過于開放式的網絡環境,虛假信息或煽動性的信息一旦泛濫,其影響力范圍就會很廣同時影響程度也會很深。最近幾年,新媒體的介入,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及挑戰,占據了大量的媒體市場,受到大眾的熱烈歡迎,這無疑會對傳統電視新聞報道的存在帶來了嚴重威脅,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的新聞報道一直保持著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嚴謹性,受觀眾信賴且有固定的收視觀眾。
3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改革和發展
策略
通過上面兩部分的分析,可以發現,較傳統媒體而言,雖然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具有很多新穎的優勢,但是與此同時也存在一部分缺陷,因此在這一部分內容中,將給出幾點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改革和發展的策略。
3.1 豐富電視新聞報道內容[4]
現如今,我們處于網絡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公眾通過各式各樣的渠道可以獲取新聞信息及相關評論,因此新聞報道不能照本宣科僅限于照著新聞稿播報,而在內容上應該更加豐富。
首先,在廣泛吸納社會各個方面的新聞信息的基礎上,為了保證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要結合新媒體的使用,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例如可以選擇跨媒介去報道,如利用平時常用的論壇和微博等媒介來收集觀眾的評論和建議,從而使得觀眾在電視機中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資源,然后再及時準確地整理,最后完美地呈獻給觀眾。
其次,為了避免單一化的內容的和缺乏趣味性的內容,就要想辦法去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努力做到電視新聞報道的內容多元化,比如可以播報吸引觀眾興趣的內容和一些大眾性的新聞內容,可以增加有關民生方面的新聞,這樣既可以打破新聞報道的嚴肅類大型事件的傳統,又可以提高人們的習慣程度,最終引起觀眾關注的興趣。
3.2 拓展電視新聞報道形式[5]
新媒體語境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們也漸漸習慣了開放和多元化的信息環境和語言環境,面臨這種狀況,新聞報道已經不能夠僅局限于單一的報道模式,相反應該合理結合使用新網絡媒體,從而實現形式的創新。例如,可以把數字化技術實現圖像、聲音和視頻結合起來使用,這樣在事件的還原度、情景模擬、電視新聞報道的趣味性方面都是有利的。另外在現場采訪的電視新聞報道的記者可以結合高科技技術手段的使用來實現采訪畫面的聲像一體,從而在豐富記者與被采訪對象的互動和采訪的畫面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3.3 建立健全的公眾反饋機制[6]
在新媒體語境下公眾發言的機會相對于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的單向化相比還是比較開放的,這樣一來公眾對新聞事件的參與度能夠得到提高,并且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觀眾。所以,為了增強媒體與觀眾的互動性,在新的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就要盡量建立健全的反饋機制,從而拓寬并豐富信息反饋渠道,開辟一些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渠道,比如,可以利用各個網站、各個聊天軟件等實現與觀眾的交流并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
4 總結
通過上面三部分的分析,傳統媒體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已經不能夠滿足觀眾的需求。而新媒體的出現的確具有一些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優勢,例如: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成本低、數字網絡資源豐富、傳播內容各種各樣、和觀眾的互動性強、信息搜索便捷迅速、具有較高的時效性和新鮮度等。但是與此同時新媒體也存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因此,在電視新聞報道內容、電視新聞報道形式和公眾反饋機制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在對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變化的基礎上要繼續保持傳統電視新聞報道的特點和優勢,并結合新媒體的使用,取其精華納為己用。
參考文獻
[1]錢建一.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比較分析[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2.
[2]王峰.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改革和發展[J].媒體觀察,2015(4):90-91.
[3]王燦.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4.
[4]劉博微.電視新聞報道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策略探討[J].品牌,2015(2).
[5]牟正波,程建平.電視新聞報道的拓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9(11):80.
[6]王靜.新媒體電視的傳播特征和受眾特征[J].當代傳播,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