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石
摘 要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面對突發事件,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應該如何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發展還是摒棄傳統傳媒,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文章首先分析了突發事件報道的基本要求,然后以孫楊無證駕駛為例研究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突發新聞事件報道的相互影響,以期能為媒體的發展導向提供參考。
關鍵詞 突發新聞;傳統媒體;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34-02
新媒體在社會輿論的形成和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新媒體也存在多元文化的激蕩與利益博弈,一條不確定信息的發布可能會迅速升溫,若不能及時對網絡輿情進行引導,很可能影響社會的穩定。尤其是發生突發事件后,新媒體能迅速傳播消息,而傳統媒體則相對滯后,然而在傳統媒體開通相應的新媒體運營后,會使民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便利,兩者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相互影響也日益密切。基于此,筆者對突發新聞報道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相互影響進行研究。
1 突發新聞事件報道的基本要求
1.1 迅速及時、真實準確
突發新聞事件的報道涉及到眾多方面,然而由于其突發性的特點,使其對新聞報道的快速性和真實性具有更好的要求。傳統媒體由于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在第一時間接近事故現場并發回一手報道,能將突發事件的過程和基本情況及時傳遞給民眾,及時用真實性的信息粉碎謠言。
1.2 公開透明、公正客觀
在以往的眾多突發事件中,傳統媒體和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往往比較滯后,基于此,政府應該建立信息公開制度,通過媒體及時、準確的向民眾披露突發事件的發展和處理過程,消除民眾的恐慌心理,同時要盡可能的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不和諧因素的影響。同時傳統媒體要盡量滿足人們的知情權,應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減少對突發新聞事件的主觀評價,以事實為依據,通過公開透明的傳遞真實信息完成媒體的“觀察者”角色。
1.3 主動跟進、積極引導
由于突發新聞事件具有突發性和重大性特征,因此在對突發新聞報道時要嚴格遵循信息流通的規律,對突發事件造成的輿論要進行疏導,避免引發惡劣的影響。根據信息流通的規律,突發事件發生后通常具有極高的關注度,極易產生謠言,如何及時、準確的傳遞和公開信息,防止謠言的傳播是媒體的核心工作。
2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突發新聞事件報道的相互影響——以孫楊事件為例
2.1 孫楊事件概述
2013年11月3日下午14點左右,孫楊駕駛一輛白色保時捷沿體育路行駛,為了避讓一輛同向駛來的非機動車,突然左打方向,導致緊跟其后的公交車來不及避讓和剎車,與其追尾。由于兩輛車發生事故位于繁華路段,交警很快到達事故現場,交警讓孫楊出示駕照,孫楊謊稱駕駛證放在家里,交警抄下了孫楊的身份證號碼。14:30左右,交警出局了交通事故認定書,認為追尾孫楊無責,交通司機負全責。此時經過查詢交警得知孫楊屬于無證駕駛。16:10左右,交警在環城西路體育場攔下孫楊,將其帶到交警大隊。晚上20:30,孫楊就讀學校的副院長趕到交警大隊,隨后十多家媒體記者來到交警大隊,守候在現場。23:51分,孫楊就讀的學院發布相關聲明。4日上午,孫楊在個人微博發表了一封道歉信。當日,交警認定孫楊的無證駕駛屬于違法行為,對其做出2 000罰款和行政拘留七日的處罰。4日下午,孫楊就讀的學校對其做出停賽、停訓、暫停商業活動的處罰。
2.2 孫楊事件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相互影響
2.2.1 事件發生之初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相互
影響
1)熱議點#孫楊 致歉#傳統媒體引導新媒體的輿論導向。在事件發生后4日凌晨2點35分,孫楊在微博發表道歉,此言論一出隨機引發網友的強烈反響和輿論熱潮,上午9時57分,新華社發布體育專電認為孫楊道歉沒有誠意,對自己犯錯誤認識不夠深刻。隨后新華社又連續發布體育專電評論文章,算是對受眾意見的直接回應。在傳統媒體時代,當事件傳遞給受眾個體后,受眾很難直接向媒體反饋他們的意見,傳統媒體也很難直接評估事件的傳播效果,而新媒體時代通過網絡可以迅速、直接的得到反饋,以便決定自己接下來的設置。同時新華社通過最后專電的評論,使得#孫楊 道歉#的微博評論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說明作為權威媒體對網絡輿論導向引導具有明顯效果。
2)熱議點#孫楊 代言#新媒體形成的網絡輿論影響傳統媒體的議題。除了#孫楊 道歉#外,網民對#孫楊 代言#也展開了討論,當11月3日孫楊代言在新浪微博的轉發高達31 312條,尤其是楊瀾的問題:作為一個沒有駕照的人,你代言北京現代汽車有什么意義?楊瀾問題一出,迅速引發網友的熱議。當晚重要電視臺新聞頻道在21點35分的《新聞1+1》節目中,對楊瀾拋出的問題咨詢了相關律師,律師指出不真實的廣告就是違法,這也體現了傳統媒體在應對網絡輿論時采取積極的態度,合理的方式對輿論進行引導,通過采訪權威專家回答網友關心的熱議問題,減少網友疑問,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
2.2.2 網絡輿論熱點再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相互影響
1)孫楊拘留釋放后媒體的報道:新媒體影響傳統媒體的議題。根據相關文獻統計數據可知,在孫楊被拘留第6天后,新媒體中的微博對孫楊的評論量又大幅增加,并對網友聚焦的主要疑問進行報道。可以說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的議題進行了持續放大,大量案例顯示,網絡議題通常來源于論壇、微博等,雖然傳統媒體的議題仍然存在并發揮相應的作用,然而能否起到影響公眾的作用并不能由其主觀意志決定。為了適應新的歷史形式,傳統媒體對輿論熱點的選擇往往來源于網絡輿論熱點,以實現對輿論熱點的進一步解釋和激活評論,以便有效提升傳統媒體自身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2)熱議點#孫楊 拘留#再次升溫:傳統媒體引導新媒體輿論導向。2013年11月11日,#孫楊 拘留#的微博評論量又出現大幅增加,網友們關心和聚集的熱點是孫楊在看守所中是否有“特權、開小灶”等。《廣州日報》經過實施了解后發布孫楊在看守所中并沒有任何特權,而是和普通民眾一樣。而《武漢晨報》就此問題的回答很顯然存在對某些屬性的判斷,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其發布的具有暗示性的“孫楊拘留有特權”很顯然對網絡輿論起到負面作用。突發事件的負面新聞是一把雙刃劍,傳統媒體既要客觀事實的報道新聞事實,也要及時對網民的負面情緒進行引導,而不能逃避和隱瞞,因此如何面對突發事件中負面新聞的報道是傳統媒體要重視的問題。
2.3 新媒體引發的網絡輿論對傳統媒體議題設置的能動作用
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瞬間性,由于新媒體的出現,突發事件的傳播事件大大縮短,如溫州動車特大事故發生了4分鐘后,一個網友發布了一條微博:“D301在溫州出事了,突然緊急停車了,出現強烈撞擊,現在全部停電了,我在最后一節車廂,保佑沒事!太恐怖了!!”微博的即時性使得事件的傳播幾乎隨時隨地進行,極大地縮短了事件發生到形成網絡輿論的時間。傳統媒體要及時應對,根據網絡輿情合理設置各種議題,不僅能真實客觀的傳遞信息,還要及時對網絡輿論的負面情緒進行
引導。
3 結束語
總之,新媒體的出現促使輿論以一種更新的表達方式呈現,而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各種利益沖突加劇,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要積極引導和預測網絡輿論,以便緩解社會矛盾,促進國內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為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楊佳秋.媒介間議程設置:突發公共事件中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議程互動[D].南京:南京大學,2014.
[2]周葆華.突發事件中的輿論生態及其影響:新媒體事件的視角[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0(5):58-60.
[3]胡曉.突發事件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交互影響——以甬溫動車事故為例[J].當代傳播,2012(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