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發
為什么社會需要“好教師”?教育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這不但因為教育牽涉到千家萬戶,還關系著整個國家和民族未來。談“教育”肯定離不開“教師”,國家、社會、家庭尤其需要“名師”、“好師”。可以說,“名師”、“好教師”是中華民族永恒的話題,古有萬世之師表——孔子;現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了苦孩,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教師的服務精神系教育的命脈。金錢主義,最能破壞教師職業的尊貴”、“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陶行知;今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教師”必須“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社會十分關注教育,人民希望追求“好教育”。“好教育”成了時下的熱論,而“好教育”離不開“好教師”。什么是“好老師”?“好老師”必須是受學生愛戴的良師。作為教師如何讓自己成為受學生愛戴的良師?筆者談淡自己從教三十多年來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感想。
首先,“好教師”要有理想信念。有“理想信念”,是習總書記“四有”中的“第一有”。為什么“好教師”必須要有“理想信念”?因為一個人有“理想信念”才會有追求,才會有遠大的目標,才會有不斷努力奮斗的強大動力。“好教師”應有什么樣“理想信念”?執教為師,必須有“三深”——“對中華民族復興有深刻的領悟”、“對祖國故土有深厚的情感”、“對民族文化有深度的自信”(貴大校長——鄭強教授的“三深”),也就是說“好教師”必須要有家國情懷——“位卑未敢忘憂國”是最好的注腳;要有堅定信念和追求——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事業;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因為教師關系著民族的復興,祖國的強盛,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來!
其二,“好教師”要有“三心”(“仁愛之心”“責任心”“事業心”)。“好教師”首先要有仁愛之心。這是習總書記“四有”中的“另一有”。擁有愛心是一個教師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業“護照”,是做一個好教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愛”才是教育,有“真愛”才會有“真教育”,有“大愛”就會辦出“好教育”。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梁,是教育的推動力,是后進生轉變的催化劑。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無私的愛,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筆者的教育生涯中,憑良心做事,關愛每一位學生。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學生的退步而急躁,因學生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里寫一本最美的書;我要盡自己的能力,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他們幸福美好的未來奠基。”這種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筆者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并成為驅動自己不斷努力和進取的強大動力和源泉。與孩子朝夕相處,筆者心里始終裝著“愛生如子”、“要為孩子所想”這兩句話。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少一份批評,多一份贊賞;少一份功利,多一份責任;少一份計較,多一份奉獻。俗話說:“教師的活兒是良心的活兒。”家長把天真爛漫、伶俐可愛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好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教師是平凡人,但平凡絕不意味著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偉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擁有高度責任心,即對學生、對學校、對家長、對社會、對民族、對祖國高度負責的精神。人生一世,沒有人能逃脫這樣那樣的責任,不管是對工作、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只有富于責任心的人,時時處處盡職盡責的人,才不愧為頂天立地的真人,大寫之人。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實現自我價值之所。古人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說法,現在的人也愛說“在其位、謀其政、做其事、盡其責”。這是一名工作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質,每個人的崗位不盡相同,所負責任有大小之別,但要把所有工作做得有始有終、盡善盡美、精益求精,離不開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具備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有了責任心方能敬業,自覺把崗位職責、份內之事銘記于心,該做什么、怎么去做及早謀劃、未雨綢繆;有了責任心方能盡職,一心撲在工作上,有沒有人看到都是一樣去做,做到不因事大而難為、不因事小而不為、不因事多而忘為、不因事雜而錯為;有了責任心方能積極進取,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原地踏步,而是勇于創新、與時俱進、努力拼搏。教師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是以精神振奮精神,以人格感染人格的事業,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更是集中概括了陶行知先生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其三,“好教師”必須務實求真。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好教師”還必須有“扎實學識”,教師必須有真才實學,這是做“好教師”的基礎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實學、干實事、出實績。要使學生學真知、求真理、做真人,教師自己必須是有真才實學的真人,這就要求教師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做事,認真學習,積極進取,才能真正成為“學高之師”,把學生教育好,完成教師的光榮使命。
其四,“好教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習總書記“四有”中“好教師”必須有的“第二有”。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一個為學生服務的職業,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以學生健康成長、發展成才為目標的。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引領學生。“恭德慎行,為世師范”。教師必須做學生的楷模,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教師的“身教”比任何大道理都有說服力。
身為教師,遇事應以道德規范為準繩,合乎規范的事就做,違背規范的事不干,處處以身作則,事事做學生表率。還要努力做到“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按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弘揚敬業、奉獻精神,樹立良好的形象。為了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就必須首先致力于培養為人師表的品德。正所謂:“先正己,后正人”。有人說過,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夫子的這句名言,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的考驗,仍放射著哲理的光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五,“好教師”必須善于反思,不斷改進。一個人不可能不犯錯,更不可能沒有缺點,問題是如何正確看待自已的缺點和錯誤。“好教師”不但能勇于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善于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著名演員陳道明說:“信心來自于糾錯。”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樣才會做到“吃一塹,長一智”。而且,“好教師”更善于“反思”,也就是時常自覺去找、去挖自己的不足、問題、得失……認真進行分析和總結,并不斷進行改進,自然就會日有所得,月有所進。
其六,“好教師”必須有服務精神。“教師的服務精神,是教育的命脈。金錢主義,最能破壞教師職業的尊貴。”教師應當知道教育是無名無利且沒有尊榮的事。教師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教師的職業是奉獻的職業,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我們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價之寶,非金錢所能買來。教師的服務精神是建立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之上。金錢是買不到,別人也強迫不了的。金錢主義是教師的大敵。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通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論筆者深刻感悟到在教師的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財富,也沒有悠閑自得的舒適和安逸,作為教師就要努力淡泊名利,淡化物欲,以平平常常的心態上班,踏踏實實的心態干事。
其實,要成為一個受學生愛戴的“好教師”,概括地說就必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有責任,有擔當,有真才實學,講奉獻,愛崗敬業,善于反思,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