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國家、企業和民眾對社會責任有了新的認識和定義。尤其近些年我國在食品和藥物等方面的安全問題的不斷發生,國家、社會把越來越多的焦點集中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上。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成為企業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企業取得長期利潤的必要條件。
本文以沃森生物最近陷入“疫苗門”事件為例,來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關系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社會責任;經濟效益;沃森生物
一、理論介紹
社會責任是指公司、政府等團體或組織對國家和社會應承擔的責任,通常指所承擔的社會義務高且它是高于這一組織本身的目標的。
而企業社會責任則是指公司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對股東負責的同時,還必須承擔對消費者、員工和社會的責任,它強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社會的貢獻。
經濟效益,指通過商品和勞動的對外交換所取得的社會勞動節約,它是一種資金占用、成本支出與有用生產成果之間的比較。企業經濟效益則是指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隨著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經濟發展持續穩定增長。但近幾年,我國在食品、藥物等衛生安全方面不斷有問題的爆出。比如:2000年的劣質奶粉事件、2008年的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的“雙匯”瘦肉精事件、我們最熟悉的地溝油事件以及離我們較近發生的“毒疫苗“事件等,各種問題的出現,各種事件的發生,讓我們措手不及,同時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對醫藥、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就拿最近發生的“毒疫苗”事件來說它嚴重威脅到幼小孩子的生命安全,讓消費者家長對企業對市場甚至對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的信心受到打擊。同時,也正因為如此,食品藥物等關系到我們日常生活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所以,公司在制定計劃和長遠目標時,要對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兩手抓,兩者是一種均衡關系。
二、公司簡介
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人體疫苗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生物制藥公司。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發展疫苗領域,它的主要產品有各種安全高效、品質優良、技術先進的人用疫苗。
截止到2010年本公司已在13個疫苗產品領域的開發研制上獲得較大成果,同時還有一批品種豐富、結構合理且市場前景發展良好的產品梯隊。公司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個疫苗Hib及第二個疫苗凍干A、C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分別已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通過自行產業化成功投產上市,通過積極貫徹本公司確立的以品牌營銷為導向、渠道網絡覆蓋為基礎、快速覆蓋搶占終端的營銷策略。
沃森生物和實杰生物的關系要追溯與2013年7月10日,這天沃森生物以3億元收購了實杰生物100%股權;2015年6月10日,沃森生物將實杰生物15%股權以1.8億元轉讓給了深圳德潤天清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轉讓后,沃森生物仍持有實杰生物85%股權,為其控股股東。2015年12月7日,實杰生物(證券代碼:834981)掛牌新三板。實杰生物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實杰生物所處的行業為生物制品流通行業,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的代理、存儲、流通及銷售。2015年5月,公司先后收購控股股東沃森生物全資子公司重慶倍寧、寧波普諾和圣泰(莆田),完成了對沃森生物下屬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銷售渠道整合,初步形成了當前國內最大的跨區域專業化的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代理銷售渠道平臺。
此次“毒疫苗”事件發生后,風波涉及到實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其控股股東沃森生物則必然免不了受其影響,其備受資本市場的關注。隨后國家食藥檢總局發布公告,經過當地監管部門對非法經營疫苗案查扣藥物的數據分析后發現,其中包括山東實杰生物在內的9家藥品批發公司因其涉嫌虛構人體疫苗的銷售渠道,很可能包括實杰生物在內的9家公司是造成涉案疫苗流入非法渠道的主要責任者。
據預計2015年實杰生物收入達8個億,其利潤超1億,這成為其控股股東沃森生物不可替代的業績支撐。現如今受“毒疫苗”事件的波及,卻已不再成為沃森生物的贏利點,處在“毒疫苗”事件的沃森生物會不會重蹈三鹿集團的覆轍,曾經的“毒奶粉”讓三鹿集團遭遇滅頂之災,這次的“毒疫苗”會不會也讓沃森生物就此沉淪?這不僅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更讓沃森生物感到巨大的壓力和危機,遂3月22日公司宣布股價停盤待披露相關信息后復牌,其公司和主要人員積極配合國家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而實杰生物主要銷售渠道及客戶成為市場所關注的焦點。“毒疫苗”事件對上市公司沃森生物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也動搖了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信任度,品牌效應受到嚴重影響。
“毒疫苗”事件風波后,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以不難發現社會責任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這件事情的發生是實杰公司和沃森生物兩大公司對社會、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表現,更是嚴重影響到公司盈利狀況和其發展前途,而其嚴重性也使公司經濟效益受到重創--公司股價停盤,甚至危及到控股股東沃森生物的“商譽”和前途。社會責任和企業經濟效益兩者是不可割裂的,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下,人們對社會關注的意識以及相應的社會期望值都提高了,消費者越來越關心企業是否履行社會責任,雖然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它不僅要站在公司角度實現利潤最大化,更是要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對社會、對消費者負責,樹立公共形象,積極參加公益事業,提高公司社會責任意識,這使公司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它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公司的信譽度和公司軟實力。履行社會責任對提高企業品牌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已經不再停留在簡單的道德問題,它已升至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必修課,同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現如今我國許多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沒有真正的認識到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傳統觀念影響較深,認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對股東負責,獲取最大額度的經濟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動力;有的公司還錯誤地認為企業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會減少企業的流動資金,增加企業財務負擔。所以企業就會一味追求短期目標,只追求公司現在的利潤,而忘卻了長遠目標,更是忽視對消費者、社會的應負責任,出現上述產品安全問題,棄消費者健康安全于不顧。
三、建議
所以,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本文從不同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對社會、消費者負責,也要對其他企業負責,認真履行企業間的責任,不管是競爭者還是合作者。一個企業的行為直接關系其所在行業或相關行業中其他企業的利益,影響其他企業的存在,這就是企業間的責任。它要求企業不僅自覺履行合同,還要避免過度競爭,還要在經營過程中充分考慮對方的利益,誠實守信不濫用公司人格。同時企業對員工負責也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公司實行開明的制度,尊重每一位員工,實現公司目標的同時最大程度的維護員工利益。
其次,企業要樹立以社會價值觀為重的責任觀,關注社會的發展,在履行社會責任時不要只盯住經濟效益和利潤,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與義務,以公司名義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把企業的發展融入社會的發展之中,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因為社會是企業創造利潤的來源,承擔公司應盡的社會負責才能給企業自身帶來經濟效益。
最后,還需要社會完善法律體系,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要從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來對企業進行客觀評價,所以從社會和環境層面上說,應該建立一個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體系;還要加強從法律、觀念上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讓企業更好地融入社會。
四、總結
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依賴于公司的不斷追求贏利的行為,忽視公司的盈利本質,社會責任的履行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當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會給企業創造很大的無形資產,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的軟實力,更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約束力。履行社會責任不是企業發展的絆腳石,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是一種均衡關系。
參考文獻:
[1]田虹.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相關性[J].生產力研究,2008,06.
[2]關帥.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與公司經濟效益的相關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05.
[3]劉全清.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文獻綜述[J].中國投資,2013,10.
[4]劉美蕓.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6,02.
[5]劉曄.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
[6]駱建艷.企業社會責任的費用效益研究[D].浙江大學,2006,06.
[7]孫寶祥,顏家水.傳媒產品的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J].民族論壇,2007,08.
[8]張琪.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效益關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5.
[9]馮彥良.出版企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
[10]曹紅艷.關于企業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幾點思考[J].環渤海經濟瞭望,2004,05.
作者簡介:孟曉燦(1992.02- ),女,漢族,學生,研究生,重慶市南岸區重慶工商大學,公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