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靖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的迅速發展,電子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行業的技術領域。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高等院校深化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目標與發展需求,力求培養出滿足當下企業發展需求的技術型人才。本文闡述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展目標,例舉出了在實際改革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系統的解決方案,為計算機的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影響因素;發展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在推動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國政府機構與教育部門采取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加快了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從本質上來講,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校進行計算機其他教育的基礎,具有多元化的發展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課程項目。因此我們在改革中,應當不斷探索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內在規律,結合實時發展需求,完善教改策略,以期制定出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教學原則,從而培養出專業型人才。
1 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展階段
我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分為如下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起步階段。即從一九八四年開始,全國高等院校成立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列入高校的理工課程,后到八十年代末,BASIC語言的成功突破。在這一階段,我國實現了對大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教育入門普及的目標;第二階段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規范階段。Office辦公應用軟件的普及以及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將計算機基礎課程正式納入大學基礎教育的體系當中,極大地規范了基礎教育的教學模式。在這一階段,全國高校大幅度提高了教育水平,為進一步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三階段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的深化發展階段。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育管理部門為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整改教學模式,提升技術手段。在這一階段,豐富了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信息知識,提升了應用技術能力,促使計算機的信息技術能滿足各專業領域的發展需求。
2 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與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領域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教育內容與教學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與整體的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相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即存在如下問題:
(一)教學內容滯后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是根據教育部門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下開設的一項考察必修課程。但是在目前的基礎信息技術普及與認知方面,教學內容依舊停留在傳統信息技術領域,采用傳統教學軟件,造成學生們對現下相關軟件的了解不全面,無法掌握實時技術手段,迫使課程教改的進程跟不上產品的更新速度。
(二)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為滿足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與企業的技術需求,教師們要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部分從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沒有經過相關內容的培訓,即是由其他課程老師代為傳授,造成了教師們對于新技術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學習能力與傳授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制約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培訓計劃。
(三)教學手段和方式滯后
當前,在網絡化迅速發展的科技時代,我國計算機的基礎教學有過去的黑板式教學進階為媒體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還是沒有充分利用現在的網絡資源,教學模式仍以教師教課為主,另一方面缺乏系統的教學支持平臺,網絡教學服務建設水平不足,這種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下,導致培養的人才僅僅為理論型人才而非創造型人才,制約了企業的技術發展。
(四)教學設施裝備滯后
現下,各高校通過計算機實驗室與多媒體演示教室,構建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相關信息產品的更新速度過快,而高校依舊采用傳統的硬件設施,導致相關設施裝備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造成了教育的滯后,影響了基礎教學的改革。
(五)課程目標和評價手段滯后
近年來,高等院校沒有結合本校發展的實際情況,采用統一的評價體系,缺乏實時性、系統性與規范性。而在教學目標的影響下,相關的考試大綱從制定到實施需要較長的發展時間,與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滿足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需求。
3 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改策略
當前,為保障大學基礎教育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需求,我們需要不斷對其地進行深化改革,具體叫該策略如下:
(一)面向社會需求與技術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目前我國社會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要求也逐漸上升。我國高校為滿足當前發展現狀,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寬基礎課程教育的范圍與深度,將基礎教學與專科課程教學進行有機融合,保障在提升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
(二)注重理論實踐能力,培養綜合型人才
當前,教育部門將計算機基礎教學任務分為三個層次需求,即礎知識技能方面、 相關技術和方法方面和實際運用方面的能力,根據由淺到深的發展原則,我們可以發現,現下我國的基礎教學更加注重技術的實際運用。因此我們應該在培養的過程中,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鍛煉學生們的實踐能力,避免“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的發生。
(三)優化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手段
當前我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任務不斷發展,為適應當下企業對于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們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時應該優化課程內容,對于重點以及難點問題進行詳細探究,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同時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創造性,避免出現沉悶的教學氛圍,影響學生們學習的熱情。
(四)采用新型的硬件設備,提升教學網絡的現代化
我們知道,當前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硬件設施落后,也是制約改革深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機構應該加強這一方面的投資,保障高等院校的硬件設備緊隨技術發展的前言,進而保障學生們學習的先進性、科學性,提升網絡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水平。
4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高等院校為滿足當下時代的發展需求,應該深化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保障其的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進而提升我國的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胡西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內容的思考[J]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429-431.
[2]蔣東興,張繼才,羅念龍.高校網絡教學現狀與對策[J].計算機教育,2004,11:301-307.
[3]張基溫.關于高校IT基礎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高教出版信息,2002,11: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