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麗


【摘要】目的 探討紅藤湯灌腸聯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按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應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紅藤湯灌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最深徑的B超檢查結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6.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最深徑的B超檢查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治療慢性盆腔炎時應用紅藤湯灌腸聯合抗生素治療,療效顯著,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最深徑改善情況良好,值得將其廣泛的應用推廣至臨床治療中。
【關鍵詞】紅藤湯;灌腸;抗生素;慢性盆腔炎
【中圖分類號】R71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5..02
慢性盆腔炎隸屬于婦科常見疾病,細菌進入婦女產后、流產后以及手術后的創面出現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1]。盆腔炎癥難以治愈,并且受機體抵抗力影響反復發作,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選擇一個有效的治愈方案已經成為了廣大婦女重點關注的問題。為探討慢性盆腔炎的最佳治療方案,筆者選取了前來我院就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對其進行分組區別治療,成果顯著,現將具體的數據和結果做以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將其按照數字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科產學》中規定的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排除嚴重器官性疾病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觀察組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3.4±5.7)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2.2±0.5)年;包塊直徑30~71 mm,平均直徑(52±3.5)mm;對照組年齡20~56歲,平均年齡(32.8±6.1)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2.4±0.3)年;包塊直徑31~72 mm,平均直徑(51±3.7)mm。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分別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300 mg以及甲硝唑0.5 g,頻率為2次/d,連續用藥10天。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聯合紅藤湯灌腸治療,頻率為1次/d,,連續用藥10天。紅藤湯藥方為:紅藤、魚腥草、鴨拓草、紫丁花、敗醬草、蒲公英分別30 g。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加減藥方:若患者左右附件存有腫物,則需加入三棱和莪術10 g;若患者肛門墜漲則需加入木香和檳郎9 g;若存在下腹脹痛感則需加入延胡索10 g。加水煎至100 mL,藥液溫度降至約38℃時灌入,灌藥后應抬高臀部,至少保證藥液保留30 min。為保證療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禁止陰道沖洗以及性生活。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三個等級。治愈:患者的臨床體征完全消失,B超檢查后包塊徹底消失,體溫、白帶恢復正常;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好轉,分泌物顯著減少,B超檢查顯示患者的包塊縮小2/3以上;無效:患者的癥狀無明顯變化,包塊未縮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6.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最深徑B超檢查結果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最深徑的B超檢查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器官及其周圍結締組織出現的炎性癥狀,病程發展緩慢,病情反復,治療難度較大。慢性盆腔炎的病原體多為厭氧菌、淋病奈瑟菌以及需氧菌等混合感染,因此臨床治療多采用聯合用藥方式[2]。若未正確治療,患者則會出現輸卵管卵巢炎、慢性輸卵管炎以及輸卵管卵巢囊腫等多種類型的疾病,為患者的健康帶來極大威脅。應用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差強人意,并且若長期用藥會使患者的菌群失調[3]。
紅藤湯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逐漸成為治療盆腔炎癥的主要中藥之一。現代醫學證明消炎。抗菌、調節盆腔內微循環的作用,并且方中的魚腥草、蒲公英等藥物能顯著增加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對殺滅患者盆腔中的陰性菌以及革蘭氏陽性菌有著極大的作用,三棱和莪術具有化瘀消癥的作用。將藥方中的各味藥綜合使用,對治療盆腔炎有著積極的臨床作用。由于患者受長期病情影響,身體素質明顯下降,并且器官會出現顯著的病理變化,因此若對其進行全身用藥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灌腸使用能避免藥物對其胃腸道帶來刺激,有效成分能通過滲透作用直達患者病灶,尤其對抗生素出現耐藥性的患者有著明顯的作用。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6.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最深徑的B超檢查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抗生素聯合紅藤湯灌腸效果明顯優于單獨使用抗生素。
綜上所述,治療慢性盆腔炎時應用紅藤湯灌腸聯合抗生素治療,療效顯著,炎性包塊直徑和盆腔積液最深徑改善情況良好,值得將其廣泛的應用推廣至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潘惠珍,朱 敏.紅藤湯灌腸聯合微波理療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6,22(05):155-157.
[2] 吳豐儒.解毒化瘀類方劑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的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3] 高艷珠,王 穎,鄧斌榮,高艷麗.紅藤敗醬湯保留灌腸配合盆腔理療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05(28):129-13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