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鳴
摘要:建筑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在社會經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筑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點,能有效地避免重復征稅和漏稅現象,為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本文通過對建筑“營改增”的影響進行分析,并針對“營改增”的影響,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企業 影響 應對策略
“營改增”這一政策是國家確定“十二五”必須完成的目標,從長遠看,營改增將推動建筑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促進建筑企業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加快轉型升級。營改增的最初目標是取消重復征稅達到企業減轉稅,同時規范稅收管理結構。下面將淺談建筑業中營改增這一政策實施過程中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調整企業內部結構完善管理模式。
一、會計核算業務流程中的變化
對于企業內部核算來說變得更為復雜,原先的稅收方式營業稅是價內稅,稅率為3%,計算方式是營業額x適用稅率(3%),核算方式簡單;相對的增值稅為價外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簡易計稅(3%);一般納稅人適用于一般計稅方式(11%);營改增后工程造價=稅前工程造價x(1+11%),其中11%為增值稅稅率,稅前工程造價為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等成本都實行價稅分離,因此建筑企業在工程造價預測時需要考慮變得更加繁瑣。
建筑行業由于具有跨區經營等特點,在此基礎上納稅地點也有一定的變化。原建筑企業納稅人應該在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營改增后建筑業納稅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跨縣(市)提供建筑服務的,建筑企業在建筑服務發生地預繳稅款后,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同時,營改增后一般納稅人能夠自行開發增值稅普票和專票;小規模納稅人僅能夠自行開具普票,如購買方需要專票,可以向主管稅務機代開,如跨縣(市)提供建筑服務,可向建筑服務發生地主管國稅機關申請代開。
二、稅負上的影響
從理論上說根據“營改增”政策允許進項稅額抵扣,只要企業能夠取得符合制度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有效的抵扣則不會增加營業成本,但是實際中營改增后一方面稅率提升,稅負和資金流出增加導致利潤總額下降;另一方面建筑企業無法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導致負稅上升。據統計,建筑業工程結算成本中,原材料約占55%-60%,人工成本約占30%,其他費用約20%。這些都是項目中的主要材料,在工程中的成本比重較大。根據不同納稅人身份,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的稅率不同,可抵扣的情況也不同。實際中建筑工程涉及的公司多,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供應渠道比較散亂,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或者個人的情況十分常見,很多無法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銷項稅抵扣,材料采購成本因此增加。
同時其中約占工程款30%的人工成本無法取得進項稅的進行抵扣。在傳統的建筑行業中,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各種分工班組以及零散的農民工,這些班組大部分是掛靠在建筑勞務公司的,在完工后由建筑施工企業收取勞務收入的。相比之前的3%的營業稅稅率到現在的11%的稅率,成本稅率上漲并無法進行任何抵扣。
三、對經營形式的影響
由于傳統建筑企業存在的一些結構上的弊端不能夠有效地管理進項稅額會使稅負上升,加大稅務管理成本和風險。因為建筑業企業在新政實施后,稅負短期必定會上升,不僅對企業自身產生影響,而且通過企業對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產生影響。雖然我們法律明令禁止工程掛靠、非法轉包非法分包等行為,但是不得不承認在現階段的建筑行業中上述行為普遍存在,而且這些行為導致無法實現進項與銷項的統一,加大了企業稅務管理成本和風險。內部總分包之間,不開發票導致總分包無法實現分包成本進項稅抵扣;合同簽約方與勞務提供方不一致,導致業務流、發票流、資金流的三流不一致,導致虛開增值稅發票風險,使得甲方面臨進項稅額無法抵扣;合同總包方與實際施工方的進銷項不匹配。但是營改增稅制的改革打擊了這些弊端,為了降低成本實現進項稅充分抵扣,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的相互督促監督,也有助于大型建筑企業加快轉變內控管理和發票管理。
四、建筑企業營改增的應對策略
(一)做好稅務基礎工作,注重過程資料的完善
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營改增政策對工程成本造價的影響,積極適應新的制度和核算方法,提前評估預測成本,面對成本造價中的材料采購管理都應完善供貨商與分包商的信息檔案建立電子信息管理系統,特別注意他們的納稅人身份和其提供的發票類型。同時建立營改增后供應商選擇標準,為了更充分的進項稅負抵扣,實現凈利潤增加。
(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規范企業經營方式
面對企業營改增轉型中需要解決資質共享管理模式,比如總分包模式中中標單位與業主簽訂合同并向業主開具發票;中標單位與實際施工單位簽訂工程分包合同,并由實際施工單位向中標單位開具發票。通過這種模式建立增值稅的抵扣連接,實現進項稅完整抵扣。
(三)梳理在手項目,做好新老項目的稅務籌劃
由于建筑企業自身的復雜性,層層連接,為更加方便的管理,需要活用計稅政策,對于工程老項目及清包項目由于可抵扣的項目和取得的專票少,使用簡易計稅方式更加合適;對于EPC(設計采購施工)這種混業經營項目,因兼有不同的稅率,設計服務適用稅率6%,設備采購使用17%稅率,建筑施工勞務使用11%,因此對于這種業務模式可以按不同稅率分開簽訂合同同時分開核算。
(四)加強進項稅額抵扣環節的管理
企業內部需要上下鏈接及時溝通,必須在規定的180天內完成抵扣。企業內部整理可抵扣的項目及適用稅率明細,不斷完善內部會計核算流程,根據稅制變化強化內部審計,加強票據管理,加強對抵扣聯的簽收和審核,規范企業內部稅務管理降低稅務風險。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建筑業“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可以使建筑行業有效的運營,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在建筑業“營改增”實施的過程中,企業不僅僅要了解建筑行業本身的情況,既要考慮對建筑業施工的影響,也要了解建筑業在運營中的狀況,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涉及到企業管理的各方面,尤其涉及到法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重要方面,企業相關業務部門要深入研究,進行分析和籌劃,加強企業的監控和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納稅合法合規,提高企業經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