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蘭
摘 要:小學美術教育是偏重于感性的教育,是以體驗為核心的情感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促進每個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為根本目標的。現今,美術的基礎教育往往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式灌輸,而忽略了一些至關重要的藝術元素,甚至完全不考慮小學生的興趣與否,埋沒了兒童在藝術活動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
關鍵詞:美術;興趣;創造;技藝;研究
一、研究過程
(一)學習興趣現狀調查。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為了能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先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調查,讓學生列舉出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學習行為和心理、情緒體驗感受若干條。在統計綜合的基礎上制作出學習興趣測量表,對學生進行調查。調查表明,實驗前,實驗班和對比班的美術學習興趣差異較小,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科還是感興趣的,但總體上感到美術就是簡單的色彩,“依葫蘆畫瓢”。提到創造美術作品,不少學生感到比較困難。
濃厚的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作為美術教師在傳授基礎理論和技法的同時,更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給學生的個性表達和自由嘗試留下更大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作畫,學生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畫出充滿童趣的畫來,培養創造性的人才,達到美術教育創新的目的。
(二)注重導入效果。“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上得成功,新課導入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導入方法有利于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怎樣導入新課才有效呢?導入要有針對性。導入新課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能力基礎、興趣愛好設計等。由于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聽故事的特點,可以采用做游戲、講故事等方法導入。同樣的教材,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導入要有啟發性。在課堂上,經常性地采用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倡他們大膽、多角度地進行思考、探索,讓學生主動地分析、比較、動腦、動手實踐,表達自己的見解,尋找多種方式解決問題。適當引進競爭機制,如“看誰想法妙”、“誰的想法更精彩”,引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導入要有新穎性。新穎的導課往往能出奇制勝,這樣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強化他們的感知能力,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結合其他課程的知識內容和美術元素,以不尋常的方式出現在美術課中,制造出“新鮮”的氛圍。
(三)教師嘗試角色轉換。學生習慣了被動的聽課方式,為了引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教師可以嘗試角色轉換,如“先嘗試后指導”,就是教師將教學目標講述出來,然后讓學生自己依據教學目標進行學習。當學生學習完之后,教師要以學生嘗試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來指導學生,此種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自己的嘗試。以練習為主的美術課符合嘗試教學法的要求,從而可以營造高效的美術課堂。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先畫。而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比如:當教師要講解《七彩的生活》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列舉出來,目標一:學生要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觀察,總結出生活中的色彩;目標二:多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混合之后所產生的效果;目標三:學生自己構思、自己創作,將生活中的美呈現出來。當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先創作,畫一幅他們心目中認為的七彩生活圖。在學生作畫過程中,教師要觀察每一位學生的作畫過程,并且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構思。在觀察過程中,如果教師發現某一些學生的作畫主題與教學目標相背離,此時就需要給與其適當的引導,給其講解這些教學目標,讓其重新確定與教學目標相符合的主題。當每一位學生畫完之后,教師要評價他們的畫,指出他們的優點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而為了能夠讓學生在以后的畫畫中少犯類似的錯誤,教師就要給予學生相應指導,告訴學生如何調色,如何將自然界中的美表現出來。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了美術教師角色的轉換。
(四)培養學生對作品意蘊的把握。意蘊是隱藏于作品中的最高藝術境界。意蘊的表達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美術教學應當加強基本功訓練,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進行藝術體驗,培養他們豐富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培養他們對美術作品意蘊的把握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創作水平。美術作品的意蘊包容了創作主體豐富多彩的審美情趣,表現的主題可謂包羅萬象,牽涉生活的廣闊領域。因此,要提高學生意蘊的表達能力,必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擴展他們的審美視野,在教學中灌輸相應的美學原理,使他們掌握審美的原則和概念,掌握美學史常識、藝術名作常識、作品欣賞常識等,啟發他們運用掌握的美學原理去開拓創作思路,提升美術作品的藝術境界。要在美術教學的每個環節培養、豐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自覺地去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使他們具有當代審美意識,擺正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系,將深刻的審美意蘊融入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去。同時還應注意培植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能體味雅與俗、古與今、中與外等各類美術作品的品位,具有細膩、真摯的情感體驗品質和積極、良好的美術創作心理素質,從而創作出思想健康、格調高雅、風格迥異的美術作品。
二、初步結論
通過研究,在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以及藝術表現能力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素質教育在課堂上有所體現,教師能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努力運用教學技藝為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認知環境,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思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