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
摘 要:課堂教學是語言積累的重要的一大途徑。小學語文課本就是最好的語言的范例,又包含著大量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掌握好這些課文,這將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堅實基礎。
關鍵詞:課堂;語言;積累
于漪老師說:“頭腦里‘倉庫充實,表達才會厚實,質地好。‘倉庫靠堅持不懈的儲存。一是生活素材的積累,二是從閱讀中積累。”如此,進行有效的積累,語文課堂才會有效。課堂教學是語言積累的重要的一大途徑。小學語文課本就是最好的語言的范例,又包含著大量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掌握好這些課文,這將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堅實基礎。
一、充分誦讀,積累語言
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下筆如有神”。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
如《荷花》這篇課文的第四小節是全文的重點段落:“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風吹來,我就迎風舞蹈,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文章寫得優美,教學時教師通過音樂的渲染,與展示的圖畫結合,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想,表示看得時間長、表示看得很專心、或者表示看時顯出愛荷花的神情的詞有哪些?這時語言的儲蓄庫被打開了,他們說:“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轉睛地)看”“我(凝神)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貫注地)看”……之后,教師請學生“久久”“凝神”“深情”地看著荷花,想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看后說:“我覺得荷花變活了。”“我仿佛看到荷花突然長高了。”“我自己好像也搖擺起來。”“我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在此,教師及時引導,課文中“我”愛荷花,因為荷花非常之美,語言文字也寫得美。現在,就讓我們深情地誦讀課文并背誦。學生此時誦讀得有滋有味,將自己融入到優美文字之中,背誦得也快,在誦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
二、理解品析,積累語言
學完每篇課文后,要鼓勵學生一是把富有表達力的詞語。如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詞語,描寫山川河流,自然百態的詞語,還有成語、諺語、歇后語等,諸如此類的詞語摘抄下來。二是關注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如細節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積累這類語言,不僅能使學生積累語言,學習表達,還能使學生學習如何觀察。三是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如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等句子。積累這樣的詞句,不僅能使學生領悟語言的表達方式,還能使學生從中學習怎樣進行聯想和想象。如課文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中好多句子運用了這些修辭手法,在學習課文時,我先請學生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再把這些句子摘錄在本子上。學生們摘下了很多:“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又如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中,“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句話語,簡直就是一首首詩。不僅給人于美的感受,還會激起學生的靈感。
三、表達運用,積累語言
李吉林老師曾經說過:“小學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色彩鮮艷的圖片,夸張的畫面能激發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更是低年級兒童的特點,作為老師不能忽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沉淀積累。找準文中的空白來想象。在我們的很多教材中,會留有令人思考的空白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創作補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體驗,充分地想象,在說話、寫話中積累了語言。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既要敏銳地覺察學生的精彩之處,又要注意發言中暴露出的語言缺陷或思維混亂,不放過語言積累訓練的有利時機。學生在課堂發言中表現出來的知識、語言的缺陷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根據學生的語言缺陷進行訓練,對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具有特殊的意義。捕捉遷移的練習點來運用。“語文課程標準”的各學段目標中也都提到:“在寫話習作中,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學生有意識地在運用自己已有的積累語言,是深化積累的最佳方法,因此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淀語言素材。在習題評析時,對選材新穎、用詞準確、詞匯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
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善于挖掘文本隱藏著的語言特色、表達特色,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模仿文本的語言進行交流、運用,達到新語言結構的同化。再加上課外適量的閱讀補充,必要的社會言語實踐,學生的語文素養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