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
摘要:對于優秀談話欄目《對話》的機位設置進行分析,有助于學習電視節目導播的基本技巧。在電視攝制組進行一個優秀欄目的完整呈現時,攝像機位的設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欄目拍攝情況的成敗?!秾υ挕窓谀康沫h節設置較為豐富,在機位有限的情況下滿足對于不同環節參與者的呈現要求,對其攝影機位置進行分析,了解其根據不同環節調機變換,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對話》;機位設置;導播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57-02
一、《對話》欄目的機位基本設置
央視《對話》節目自2000年推出以來,通過高端的節目定位、緊跟時代的節目話題、權威領域的節目嘉賓,逐漸打造成為中國目前最有影響力的高端精英談話節目。《對話》節目演播室現場根據節目的需要大概可分為四個主要參與部分,分別是主持人、嘉賓、觀眾和評論員,四個參與者都需有相應的機位來拍攝。機位的設置同時也要根據演播室現場的布局來決定,比如經典談話節目《魯豫有約》的現場主要機位為固定機位,一方面《魯豫有約》的節目形式比較固定,且節目主要內容進行的場地比較單一,現場錄制不需要大范圍的場面機位調度。更多的是固定的導播切換鏡頭鏈條,而且現場表演區與觀眾區劃分比較清晰。反觀《對話》節目的節目演播室,相對比較復雜。首先觀眾所在的位置并不在傳統的主持人嘉賓區的對面,而是分布于演播室的兩側,且人數有限。[1]另一方面,評論人員所處位置位于主持人和嘉賓的對面。最后演播室除了主要的錄制區域,在評論員的背后還有一小塊圓形小舞臺,方便現場嘉賓的即興表演。針對《對話》欄目的這些特點,導播在機位設置上下了一番工夫,欄目現場的機位設置需要遵循機位設置最少化和單個機位功能最大化等原則,利用演播室兩個主要表演區的鏈接通道,《對話》欄目在兩個圓形場地中間設置一個搖臂機位,這樣一方面這個機位滿足欄目全景鏡頭的拍攝,相比《魯豫有約》欄目在觀眾席后面有專門的搖臂作為全景鏡頭的機位,《對話》欄目演播室的這個搖臂機位除了負責全景拍攝以外,還承擔著欄目小全景(人全)的拍攝任務。在搖臂全景機位左右兩側各設置一個傳統的交叉拍攝機位。另外,由于觀眾席位的特殊設置及評論席的設置,決定了在兩側觀眾席與主持人所在位置中間設置機位拍攝,針對兩個觀眾席和兩個評論席,演播室大屏幕左右兩端各設置了一個可移動機位。
二、《對話》欄目整體氣質與機位選擇
《對話》欄目主要嘉賓均來自政府官員、經濟人物、企業高管、社會名人,其節目主題也是圍繞當下熱門的經濟事件和新潮行業,節目風格銳意、前沿而不失穩重。除了主持人陳偉鴻和嘉賓評論員之外,《對話》欄目的觀眾群體也是欄目本身氣質基調的有力塑造者,根據每一期節目主題的不同,欄目組也會篩選不同領域的觀眾??傮w來說,在欄目觀眾人數有限的條件下,觀眾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對社會經濟生活有一定自己看法的知識群體。基于觀眾人數較少,《對話》欄目將觀眾分布于節目場地的兩側,這樣有別于其他談話節目觀眾席圍繞于談話場地的形式。[2]
《魯豫有約》欄目總共設置了五個機位,其欄目主要參與人員分為主持人、嘉賓還有觀眾三個區域,但《對話》欄目除了這三個參與者以外還有評論席,另外還有一個嘉賓表演的小舞臺,總共也只有5個機位,卻滿足了欄目錄制的各個環節。欄目演播室的布置形式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與其他節目的不同。[3]《對話》欄目屬于會談式的談話節目,參與者身份分明,需要主持人的串聯和大量的即興發揮,對于圓形場地的談話情況要全方位的展示,這種與談話交流場對接的機位布置形式很好地還原了談話內容,作為一檔高端前沿的談話節目,主持人、嘉賓、觀眾和評論員的節目地位和節目分量是均衡的。為滿足在欄目過程中表現出這種均衡,演播室場地設置為圓形場地,圍繞著圓形場地分布著4個機位。對于主持人陳偉鴻,沒有專門拍攝正面的機位,而是隨著主持人和嘉賓和觀眾交流場的轉換,由大屏幕正面的兩個交叉機位來進行拍攝。對于觀眾和評論員的拍攝又有處于大屏幕兩邊的機位來拍攝。這樣算起來,拍攝觀眾的機位就有4個可以選擇。
三、《對話》欄目的導播技巧
談話節目中存在固定的一些調機規律,首先是關于現場關系的分割與包容。對于現場談話局勢的幾方參與者,鏡頭的分割起著交代先創角色的任務,一方面通過參與者的單方面鏡頭來對現場的不同對象進行區分,進一步形成談話的交流場,這是對談話節目的分割。另一方面鏡頭的分割拍攝也適用于展現現場位置距離的空間。最后,分割鏡頭的拍攝更能夠表達拍攝對象的情緒,這樣的有表現力的鏡頭是談話欄目不可缺少的。通常情況下,談話的交流場是通過分割來實現的,但有些情況需要對拍攝對象的包容。例如在《對話》中,主持人陳偉鴻走到觀眾中間對觀眾進行提問,這樣隨機的提問不在導播的可控范圍內,一方面是由于主持人與觀眾距離比較近,用雙機位交叉拍攝表現是不適合的。另一方面觀眾與主持人的即時談話通常會比較瑣碎,無法用鏡頭進行比較流暢的切換,所以這個時候會用一個機位的鏡頭把主持人與觀眾框住。[4]這樣的包容拍攝既可以展現拍攝對象的位置關系,另外因為其對話頻率的因素,使得一個鏡頭更加適合這樣的情境表現。主持人與觀眾的交流互動往往訴諸其語言與肢體的共同展現,這樣的包容鏡頭可以確保不遺漏一些精彩的交流細節。談話節目中的“分割”與“包容”是相輔相成的,根據談話節目不同環節的情境來進行表達,對節目現場位置關系的表達以及個人感情的表達都是欄目不可或缺的。
談話的變化隨機性非常多,在上面涉及到的分割與包容的選擇,在主持人與嘉賓的交談中,導播要去辨別主持人的問題是屬于封閉性的還是開放式的,如果是封閉式就直接用包容的鏡頭來呈現,反之就運用分割的鏡頭來展現嘉賓的回答。導播談話節目除了去切換說話的嘉賓外,還需要注意有感染力的反應鏡頭。反應鏡頭既包括嘉賓或主持人之間的交流互相反應,另一方面也包括觀眾的反應鏡頭。反應鏡頭在談話節目中的功能是多樣的,反應與語言的組合效果也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種是談話進行時的反應鏡頭,也就是說在談話進行的過程中插入除去說話者以外主持人、嘉賓以及觀眾的反應。反應鏡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起到幾種效果,一是對說話者的反應,這樣的反應包括點頭、搖頭、微笑等面部表情[5],構成完整的交流場。二是說話者的發言過于冗長,可以多一些反應鏡頭來進行節奏的變化,調劑一下現場的展現。三是當會談的人數較多時,通過這樣的反應鏡頭來給電視觀眾提供位置關系的展現。四是通過聆聽者的反應來響應發言者的言論。第二種便是談話間隙時的反應鏡頭,這樣的反應鏡頭更像是一個段落的標點。用反應鏡頭來進行段落之間的銜接。第三種便是具有一些特殊效果的反應鏡頭,結合場上談話的內容,跟這些談話內容相關的一些鏡頭可能會造成某種特殊的效果,例如在一些談話節目中涉及到工作人員(如攝像人員)或者觀眾。
四、小結
在電視欄目的攝像機設置方面,每一個攝制組的要求和表現風格是不同的,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根據節目的內容進行的客觀呈現。電視導播技巧的關鍵點在于一機多用及準確的調機,包括整個設置團隊的配合,對于欄目中每一個環節的參與者的表現,還有各方面的反應表現,《對話》欄目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樣本。電視導播風格與欄目氣質的良好結合,包括對內容的渲染表現,對不同環節的提前準備,這些都是一個好的導播團隊應該去學習的。
參考文獻:
[1]謝力健.電視節目實用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23.
[2]程晉.電視導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31.
[3]陳學武. 看得見的默契――導播和攝像工作淺探[J].視聽縱橫,2011,05:78-79.
[4]蘇陽.電視節目質量對導播基本素質的要求[J].遼寧廣播電視技術,2013,03:1-2.
[5]孫彤.淺談電視新聞導播的素質及技能[J].電視研究,2014,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