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要:現今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越來越高,成為剝奪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駭人殺手,而且從發病年齡看,也并不在于年長人群,年輕者也多為有之。鑒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死亡率極高,對這種疾病的預防尤其需要重視。本文就老年人如何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從一級預防的角度提供方式方法,以提高老年任的生活質量和延長老年人的壽命。。
關鍵詞: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一級預防
中圖分類號:R54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239-01
保障老年人生活幸福的第一位要素是身體健康,而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尤其要注意防范急性心肌梗死這種疾病,因為現今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成為剝奪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駭人殺手。那么,對老年人群來說,應該怎樣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呢?
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與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系。人到老年,身體機能下降,而且活動量大為減少,要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況,就要從精神控制、飲食控制、睡眠控制等方面多加注意,這些方面的自我調節對于老年人遠離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很重要。
精神控制就是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讓自己心態平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過分激動或亢奮,以免心臟受到過分的刺激。飲食控制體現于一日三餐的搭配要合理,尤其要限制脂肪的攝入量,對于高脂肪的肥肉、海鮮、奶油、蛋黃等食物要少吃,可多吃一些糙米、蔬菜和水果。要適量飲酒,每日白酒的飲用量應小于50g/L,吸煙的習慣應戒除,煙中的有害物質更易促使老年人的冠狀動脈發生痙攣。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戶外散步,參加老年健身操和舞蹈,打打太極拳等。老年人易發生便秘,特別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生率更高。[1]老年人的胃腸功能下降,胃腸蠕動慢,常常會出現經便秘,便秘時,用力排便的情況下,瞬間腹腔內壓力會極速提高,令交感神經的興奮狀態出現急劇變化,導致心肌血液供應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出現。因而,便秘的問題一定要重視,一旦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就要積極改善。
二、要干預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平穩下降,控制抑郁或焦慮情緒的發展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癥狀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見,且屬老年人的常見病癥,但是不能持消極態度任其發展,否則,亦會誘發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危害性現在已經被大眾所認知,干預方法也有很多。對于老年人說來,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有“三高”癥狀后,必須從自身的生活習慣上查找原因,解決和一點點戒除容易發展其癥狀的問題,如肥胖,高尿酸,吸煙,A型性格,抑郁或焦慮情緒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是有辦法可以干預的,關鍵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癥狀本身。
重點談一下老年人中會出現的抑郁或焦慮情緒的影響和干預。心臟病合并抑郁癥或焦慮癥有較高的發病率,尤其老年人喪偶或獨居后,孤獨的生活難免會引發抑郁、孤僻或焦慮情緒,生活的正常規律也會被打破,繼而影響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也會由“抑郁狀態,焦慮狀態”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出現。處于這種生活狀況下的老年人要想方設法擺脫情緒干擾,可用藥物調節,可采取運動、音樂療法,應該走出孤獨,交友或到人群中與人交談,自找其樂和自得其樂,不要把自己束縛在孤獨的焦慮中,要讓自己的情緒慢慢變得開朗活躍起來。
三、心肌梗死癥兆的及早識別及早就醫和藥物預防
心肌梗死雖然是突發式疾病,但并非沒有先兆,50%以上的病人在病癥發生前幾周或前幾天會有反應,如近期內心絞痛發作頻繁,含服硝酸甘油類藥物無效。近期內常在睡眠中發生心絞痛;突然感到胸悶不適,并在活動后有心悸、氣短、呼吸困難的表現。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一定要重視,立即到醫院診治,早治療早解除病兆。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種疾病,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臨床上有典型的癥狀表現。而老年患者急性心梗呈非典型者也日益增多,多表現為無痛型,疼痛不典型,合并腦循環障礙、泵衰竭、心律失常等。可誘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很多。因此,合理有效的預防尤為重要。[2]要十分注意糾正動脈粥樣硬化,可采取藥物干預。若患者符合下列條件:男性患者年齡大于40歲,伴隨2項冠心病易患因素,或男性患者年齡大于50歲,伴隨1項冠心病易患因素;女性患者年齡大于50歲,伴隨2項冠心病易患因素,或女性患者年齡大于60歲,伴隨1項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10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在6%-10%以上,若無司匹林禁忌癥,均適合服用阿司匹林75mg-100mg,每日1次,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若患者對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能耐受,可選擇具有較強抗血小板活性的活血化瘀的中藥替代,如丹萎片,芪參益氣滴丸等。藥物干預還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服食其他藥物。筆者的說法可行,但其意更在于舉例說明。
參考文獻:
[1]馬紹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06.
[2]張崇玲.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誘因及預防措施[J].中國保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