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偉
(浙江省鄞州區金家漕小學,浙江 寧波 315192)
簡析小手球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
陳敬偉
(浙江省鄞州區金家漕小學,浙江 寧波 315192)
整合各學科,注入文化元素,小手球校本課程已成為金家漕小學的一個大舞臺,讓每個孩子和教師都找到了自我發展的平臺。學校方面∶多項手球課題在省、市、區立項并獲獎,學校獲得了全國手球傳統學校、省體育特色學校、市群體先進單位、區文體示范學校、區首批特色學校、區首批十大精品社團、區優秀訓練點等全國、省、市、區各級榮譽稱號。教師方面∶1名教師多篇手球論文在全國知名刊物上發表;1名教師以學校手球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課堂教學設計在浙江省小學綜合實踐教學評比中獲第1名;1名教師的手球心理健康論文在寧波市獲獎;1名教師設計的手球暑假夏令營方案在鄞州區獲獎;1名教師被評為十大精品社團優秀指導老師;1名教師被評為區學校優秀體育工作者;1名教師獲區優秀教練員。學生方面∶校手球隊員參加全國小學生手球錦標賽成績常年進入三甲,而且2010年代表中國參加在歐洲瑞典舉辦的第38屆青少年(U14)手球世界比賽打進B組16強,獲得歷史最好戰績。多篇學生的手球文章、手球美術作品在各大雜志與市、區各級報刊雜志上發表。從2004年開始金家漕小學培植小手球特色項目學科,同時以此為突破口,打造小手球校本特色課程。
金家漕小學小手球校本特色課程始于2004年,經歷了從點到面,再從面到點的過程;從少數人到多數人,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不斷循環的發展模式。2006年金家漕小學從基本步法、傳接球、運球、突破、射門、防守、守門員等技術方面著手,初次編寫小手球校本特色課程教材。
1.1技術類課程幫助學生掌握技術的陣地
要使全校學生普遍參與手球活動,人人會玩手球,首先課堂教學是基礎,它是學生獲取手球知識、掌握手球基本動作的主要陣地。金家漕小學將手球作為一個單項的教學內容,每月安排一定數量的體育課,專門分類分層次進行小手球的技戰術教學,如在教授7m球教學時,可將教學內容分成7m球的站位選擇、7m球的違例說明、7m球的正確射門方法、7m球的射門角度與時機選擇等內容。
1.2活動類課程創設學生實踐鍛煉的氛圍
在小手球校本特色課程教學中靈活巧妙地運用各種競賽,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不僅會使氣氛活躍,而且還能提高效果。(1)每天每個學生第1節課就是進行1次手球校操課程;(2)3~6年級除進行小手球技術的強化練習外,每周的校聯賽課程主要通過綜合競賽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一個正確并富有一定競爭的環境中學習,使學生的基本技術得以鞏固和組合發展;(3)3~6年級每班手球啦啦寶貝通過每周的手球寶貝啦啦操課程將學校的拉丁舞、街舞、現代舞等特色元素融入其間,孩子們自己編舞、自己選音樂、自己排練,有的班級的手球啦啦隊已有不同風格的啦啦操3~4套;(4)在班級手球隊文化建設課程中,每個班級的學生自己參與設計班級手球隊的隊標,布置自己班級教室的手球角,將手球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已成為各個班級的共識;(5)在社團訓練課程中,學校手球館設有球星堂,定期將聯賽中的優秀球員、啦啦寶貝組成校隊,通過刻苦訓練后代表校隊參加各級比賽,并把精彩瞬間做成巨幅海報,懸掛在學校的手球館內,成為全校師生學習的榜樣。
1.3整合類課程提供學生多元發展的平臺
學校將音樂、美術、語文、英語、數學、綜合實踐等學科融入其間∶(1)與語文學科結合的小手球征文大賽;(2)與英語學科結合的小手球征文大賽;(3)與美術學課結合的小手球海報設計比賽;(4)與綜合實踐學科結合的小手球現場DJ主持人評比大賽;(5)與數學學科結合的手球場上數學知多少的小論文評比;(6)與科學學科結合的哪個角度手球射門進球率最高的科學實驗小論文評比;(7)與音樂學科結合的唱響手球校歌比賽;(8)與電腦學科結合讓學生參與校手球特色網站的設計和管理。另外學校的小記者也經常活躍在賽場采訪,報道比賽實況,還有比賽數據統計員、小小裁判員、小小教練員等。手球隊的隊歌就是學校的校歌,學校有1套自編的手球校操,人人每天做。金家漕小學的校徽圖案就是1個打手球的孩子。學校充分利用小手球這一大舞臺,設立各種崗位,讓每位學生參與到學校手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中來。
根據《手球標準》的基本理念,按照“2-2-2”的體制、采用“賽-學-玩”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合理地評價展開普及活動,讓學生接受系統的手球練習。
2.1“2-2-2”的教學體制
(1)從劃分學習段的角度理解,“2”指的是2個年級為1個教學段,故1~6年級劃分為“2-2-2”3個學段,它依次代表的是一、二年級1個學段,三、四年級1個學段,五、六年級1個學段。
(2)從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角度理解,“2-2-2”為∶2年的興趣培養,2年的學習基本功,2年的綜合技術技能養成。
將兩層意思融為一體,就是五、六年級除了需要進行手球技術強化練習外,經常通過打比賽等多種綜合活動使基本技術得以鞏固和組合發展;三、四年級用2年時間學習手球基本技術技能,從基本的運球、傳接球、射門技術到斷球、封球等,通過多種形式模仿正確的要領、方法,練好基本功;一、二年級用2年時間培養興趣,讓學生在“玩”中有所認識與發現,讓他們經常摸到球,以最基本的體驗來增強球感,熟悉球性,并從中得到樂趣。
2.2“賽-學-玩”的教學方式
(1)賽。除了有校男、女手球隊,每天開展1日2訓外,學校三~六年級班班組建有自己的手球隊。學校有自己的手球聯賽,著力打造屬于孩子們自己的聯賽。整個聯賽歷時1個學年,百余場比賽成為孩子們個性張揚的舞臺,此外還有班級友誼賽、課外自由賽、師生聯誼賽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比賽,學生把手球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綜合性、對抗性、集體性等融合在體育活動中,更好地發展了學生的速度、靈敏度、力量、彈跳等自身素質,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意志品質和團結友誼等集體主義精神,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2)學。三年級和四年級是手球基本技術學習期,學習的主要內容有進攻技術和防守技術。進攻技術包括傳接球技術、射門技術、突破技術和運球技術。防守技術包括防守技術、封球、打球、搶球、斷球。通過采取示范法、激趣法、分層法、自娛法等將枯燥的技術動作讓學生易接受,并轉化為學生的技能。
(3)玩。心理學研究表明∶促進人的素質發展最主要的途徑是人的實踐活動,而“玩”正是兒童這一年齡階段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教學中若能順其天性,因勢利導,施之以玩,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手球對于一、二年級小朋友來說,就是他們熟悉的花皮球,是伴隨著他們快樂成長的大大小小的球中的一員。為了讓手球成為學生喜歡玩耍的內容,成為學生興趣之所在,快樂之所在,可采取多種形式的玩法,如花樣拍球、高射炮趕快跑、障礙運球接力等游戲,通過游戲滲透手球技術要領。游戲過程中采用個人玩耍、小組玩耍、群體性玩耍等方式開展。
2.3“人力-課外-信息”的資源開發
積極利用和開發各種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可以發揮資源應有的教育優勢,在實施小手球特色課程項目中,除了場地、設施資源的開發外,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人力資源的開發∶體育教師、校外專家、班主任和家長等。(2)課外時間體育資源的開發∶自主晨練活動、組建銷售球隊和開展手球夏令營。(3)信息資源的開發∶校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櫥窗、網絡、報刊等。
學生手球成績評定是對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進行的判斷與等級評定。因此,除了對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等內容進行評定外,還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我校手球運動開展的實際情況,草編完成了《小手球評價標準》(分為技能和情感2項),每學期期末由體育老師負責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在學生素質報告單“八個會”中的2+1“會1項體育運動技能”一欄予以體現。
3.1技術技能評價
技術技能評價見表1。
3.2情感品質評價
3~6年級學生手球情感評價體系試行五星制為標準。一星目標∶(1)知道天天鍛煉身體的好處,啟發對手球運動的興趣。(2)培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良好品質。二星目標∶(1)知道手球運動對身體的好處。(2)培養學生遵守紀律,能與同伴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三星目標∶(1)激發對手球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2)培養自覺遵守紀律的良好品質與文明行為。四星目標∶(1)提高對手球運動的興趣,逐漸培養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2)培養熱愛集體和刻苦鍛煉的精神。五星目標∶(1)提高對手球運動的興趣與愛好,基本形成自我鍛煉的習慣。(2)培養團結、合作、互助、勇敢頑強的良好品質及文明行為。
評價方法分為3類∶學生自我評定、組內同伴互相評定、教師評定。根據學生年齡層按一定比例三者相結合進行。學生自我評定∶學生本人依據情感目標對行為表現等進行綜合的評定。組內同伴互相評定∶組內成員之間依據情感目標對各個成員態度與行為等進行綜合的評定。教師評定∶依據學生情感目標達成度、個人表現、進步幅度等,參照學生自我評定與組內互相評價情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各年齡層各部分評定比例∶中段(三、四年級)教師評定70%,組內同伴互相評定20%,學生自我評定10%。高段(三、四年級)教師評定55%,組內同伴互相評定30%,學生自我評定15%。
學生成績的分級目標評價,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利于激發學生體育課堂學習鍛煉的積極性;使教師教學重點清晰,有利于體育教師改進課堂教學與提高教學質量,是實踐小手球特色課程標準評價理念的較好的操作平臺。
金家漕小學的小手球已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校特色文化平臺,也成為每位學生多元素質鍛煉的大舞臺,通過小手球校本特色課程全面提升了學校辦學內涵。

表1 3~6年級學生手球評價技能標準(試行標準:五星制)
G844
A
1674-151X(2016)10-063-03
2016-08-17
陳敬偉(1977~),小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