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曾建霜,楊茜,孫鴻燕,鞠梅
(1.四川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四川瀘州646000;2.四川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瀘州646000)
我國老年護理學課程教育教學文獻回顧與分析研究
楊曉玲1,曾建霜2,楊茜1,孫鴻燕1,鞠梅1
(1.四川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四川瀘州646000;2.四川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瀘州646000)
目的分析我國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相關文獻,為老年護理學教學的實施和改革提供參考。方法檢索截至2015年7月的維普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和萬方全文數據庫有關老年護理學教育文獻最早見于2002年,隨后教學的文獻,用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法對獲取文獻進行分析。結果關于老年護理學課程教育教學的文獻共計128篇,文獻最早見于2002年,隨后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本科層次;研究方法以總結或體會類文章為主;研究內容以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為主,有關課程建設、教學評價、實踐教學的研究較少。結論國內研究者對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領域的研究越來越關注,但實驗性、質性等研究方法的應用還存在不足,研究內容不夠全面,文獻質量仍有待提高。
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文獻分析
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3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31%。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迅速發展,老年護理行業的空間會越來越廣闊,必將成為未來護理專業學生施展才能的重要舞臺[1]。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及患病率升高,加大了對衛生服務及衛生服務人員如醫師、保健師尤其是護理人員的需求,基于這一需求,國內許多護理院校開設了老年護理學課程,以培養適應人口老齡化的護理人才,順應社會發展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2]。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在護理專業陸續開設了老年護理學課程,并設置為必修課程。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護理學課程在國內各院校逐漸受到重視,本文通過對國內有關老年護理學課程教育教學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以期為更好地培養符合我國衛生服務需求、實用型的老年護理人才提供參考依據。
1.1檢索策略
采用文獻研究方法分析國內公開發表的關于老年護理學課程教育教學相關的文獻。以“老年護理學and教育”、“老年護理學and教學”為檢索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文科技全文數據庫(VIP)、萬方全文數據庫,數據庫收錄文獻的時間到2015年7月。
1.2文獻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研究領域為老年護理學;(2)研究的內容為老年護理學課程的教育教學;(3)研究對象為護理專業各層次學生。排除標準:(1)主要研究其他老年內容的文章,如老年慢性病、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等;(2)僅出現老年護理學等字眼而未做深入研究分析的文章;(3)重復發表的文獻;(4)報刊介紹的簡短報道。
1.3文獻評價方法
根據題目和摘要初篩文獻后,再按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選擇,獲取所有符合要求的文獻全文,仔細閱讀每篇文獻,將文獻按外部特征和內容特征錄入Excel,制訂分析單元和類目系統,由兩名評價者獨立評價,遇到不同意見經討論后達成一致意見。應用文獻計量方法對符合條件文獻的發表年份、收錄期刊、作者單位、作者地區、科研資助、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進行分析。
2.1文獻數量和年度分布
依據納入標準、排除標準進行嚴格篩選后,檢索到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相關文獻128篇,其中2002年2篇(1.56%),2003年5篇(3.91%),2004年2篇(1.56%),2005年2篇(1.56%),2006年5篇(3.91%),2007年6篇(4.69%),2008年7篇(5.46%),2009年12篇(9.38%),2010年10篇(7.81%),2011年9篇(7.03%),2012年15篇(11.72%),2013年23篇(17.97%),2014年20篇(15.63%),2015年10篇(7.81%)。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入推進,大量中資企業走出去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入生機與活力,帶去了能源、電力、交通等各項基礎設施,大大提高相關國家的發展速度。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市場消納問題也逐漸突顯。由此,在做好充分風險防控的前提下,企業不妨大膽一點,緊抓海外投資“戰略窗口期”,保障企業在海外投資中能拔得頭籌,取得先機。
2.2作者相關情況
表1 不同年度文獻第一作者單位地區分布情況(篇)
2.3收錄期刊情況
收錄期刊49種,其中碩士論文2篇,84篇文獻(65.63%)被收錄在21種常見護理專業期刊中。文獻總數排名前幾位的期刊分別為《護理研究》15篇(11.72%),《中華護理教育》和《衛生職業教育》均為12篇(均占9.38%),《護理學雜志》6篇(4.69%)。其他期刊收錄42篇,主要為《中國醫藥指南》、《今日健康》、《中國傷殘醫學》、《中外醫療》、《中國醫藥導刊》等一般學術期刊,見表2。
2.4課題資金來源情況
獲得的128篇文獻中,無基金項目支持的文獻91篇(71.09%),校級課題資助13篇(10.16%),市級課題資助3篇(2.34%),省級課題資助21篇(16.41%)。
2.5文獻類型
以總結或體會類文章為主的66篇(51.56%),其次為實驗性干預對照研究41篇(32.03%),描述性研究13篇(10.16%),文獻綜述研究7篇(5.47%),質性研究1篇(0.78%),見表3。
2.6研究對象
本科學生43篇(33.59%),未提及學生層次38篇(29.69%),高職學生24篇(18.76%),專科學生17篇(13.28%),中職學生3篇(2.34%),專升本學生3篇(2.34%)。
2.7研究內容
探討老年護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77篇(60.16%),教學模式的27篇(21.09%),實踐教學的14篇(10.94%),課程建設的8篇(6.25%),教學評價的2篇(1.56%)。
表2 不同年度文獻發表的期刊分布情況(篇)
3.1論文發表數量與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的研究現狀
隨著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迅猛發展,養老護理教育專業化問題迫在眉睫[3],加強老年護理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實用型老年護理人才已是當務之急[4]。本研究結果顯示,關于老年護理學課程教育教學的文獻最早見于2002年,隨后總體呈上升趨勢。文獻的質和量是衡量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專業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5],由研究結果可見我國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日趨受到重視。2012年開始文獻數量上升幅度比較大,這可能因為近三年來老齡化帶來的醫療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各種媒體宣傳力度的增大以及全國老年護理學術會議等的開展,更多的護理教育工作者了解了老年護理,加深了認識,故而參與此類科研的人數增多。
3.2作者相關情況與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的研究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作者單位以本科院校為主,中高職院校較少。可能因為我國護理教育中本科教育所占的比重不斷加大,老年護理工作更加需要高水平、高層次人才,所以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日益重視該門課程的教育教學[6]。但是由于老年護理人才缺口很大,高職高專類及中等專業衛生學校也應積極開展相關教育教學研究,發揮培養專業人才的作用。第一作者分布地域主要集中在廣東、湖南、陜西、浙江、河北、河南、廣西等地,云南、貴州、福建、寧夏較少,大致可見我國老年護理學教育在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發展較快,北部次之,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較慢。這可能與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支持、意識情況以及各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不一樣有關[7]。
3.3文獻收錄期刊情況與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的研究現狀
表2顯示,收錄期刊49種,84篇文獻(65.63%)被收錄在21種常見護理專業期刊中(文獻總數排名靠前的期刊為《護理研究》、《中華護理教育》、《衛生職業教育》、《護理學雜志》,均不是北大版核心期刊)。42篇文獻(32.81%)被《中國醫藥指南》、《今日健康》、《中國傷殘醫學》、《中外醫療》、《中國醫藥導刊》等一般學術期刊收錄。因此可見,雖然論文數量在增加,但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可能與我國目前的晉升體制有關,出于功利性目的,院校教師盲目追隨本領域研究熱點,但因投入時間、精力不夠或缺少培訓等原因對所研究領域了解不夠深入,因而研究質量不高;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院校教師對于科研方法學或統計學的應用不嚴謹,從而出現了研究論文水平偏低的情況[8]。
3.4課題資金來源情況與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研究現狀
獲得的128篇文獻中,無基金項目支持的文獻91篇(71.09%),省級課題資助21篇(16.41%),校級課題資助13篇(10.16%),市級課題資助3篇(2.34%)。說明護理人員課題申報意識不高,大多是自己教學工作的總結,沒有上升到科學研究的高度。目前的科研基金資助來源主要是省級、校級課題,市級課題較少,尚未有國家級課題和國際課題,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從我國實施科技興國和人才創新的戰略角度講,更應該加強課題申報,爭取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用科學思維和方法解決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深化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研究和人才儲備。
3.5文獻類型與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的研究現狀
總結或體會類文獻66篇(51.56%),實驗性干預對照研究41篇(32.03%),描述性研究13篇(10.16%),文獻綜述研究7篇(5.47%),質性研究1篇(0.78%)。這表明到目前為止,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研究以總結或體會類文章為主,其次為實驗性干預對照研究,質性研究最少。說明護理教育者已經認識到老年護理人才的重要性,能夠從教學工作中積極總結和探討。在分析實驗性干預對照研究文獻時發現,大部分文獻提到了隨機分組,但具體使用哪種隨機分組方法沒有交代,僅有2篇文章提到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可見論文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不強,提示護理人員應定期參加各種專題講座和研討會,各院校也需要定期派優秀的教師赴港臺或國外學習他們先進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理念,加強地區間與國際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3.6研究對象與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研究現狀
以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文獻43篇(33.59%),高職學生、專科學生、中職學生、專升本學生較少,原因可能與文獻作者大部分來源于本科院校有關,但是未提及學生層次的文獻有38篇(29.69%)。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要使學生學習有意義,必須要評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搭建新舊知識有機結合的橋梁,促進新舊知識的相互轉化,促使學生認知結構逐漸完善,提高知識的保持率[9]。由于護理專業各層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身心特點和學習規律不一樣,因而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也不盡相同,建議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明確交待研究對象層次,以保
3.7研究內容與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研究現狀
分析14年來的研究文獻發現,我國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主要探討課程教學方法的文獻77篇(60.16%),教學模式的27篇(21.09%),實踐教學的14篇(10.94%),課程建設的8篇(6.25%),教學評價的2篇(1.56%)。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探討(其中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提到的頻率最多),對實踐教學、課程建設、教學評價的研究不足,教學團隊建設,護生從事老年護理相關工作的意愿、看法、影響因素、教育教學干預對策研究幾乎沒有看到。提示今后的研究內容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深入。老年護理學是研究、探討用護理手段或措施解決老年人現在和潛在健康問題的學科,老年護理教育是按社會需要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社會活動[10]。然而有研究指出[11],老年護理學教育是培養老年護理人才的前提和基礎,但老年護理工作緊張,薪酬相對較低,往往被認為是不具有挑戰性的職業,很少成為護理學生未來職業的首選。在西方國家,大量研究表明護理學生不喜歡老年照護[12-13],表示畢業后不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護理學生比例較高[14-15]。而中國的現狀更不容樂觀,在校護理學生表示不愿意從事老年護理者高達92.9%[16]。提示今后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內容可能還要關注護理學生對老年人的態度、工作環境、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等認知及教育干預對策研究。
綜上所述,老年護理學教育教學的研究發展較快,覆蓋了護理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和大多數省份,研究內容也較廣,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文獻。但目前的研究還不夠,大多停留在經驗總結和體會階段,并沒有全面闡述,而相關的干預研究也只限于把學生按照班級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設計不夠嚴謹和科學,建議今后可以采用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借鑒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理論,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入手,開展更系統的研究。另外,關于護理學生從事老年護理相關工作的意愿、看法、影響因素、教育教學干預對策的研究很少見,這不利于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今后護理教育工作者需加強研究,主動運用教育學學習理論,遵循學生學習規律,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動機和興趣,使教學成為學生積極學習、能力發展的過程。不斷豐富老年護理學課程的教學內涵、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和改進新的教學模式、改革評價方式、提高研究水平,探索出各層次和各地區老年護理學的教育教學特點,以滿足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需要。
表3 不同年份文獻數量和研究方法情況(篇)
[1]李彩福,金錦珍,李春玉.本科護理專業老年護理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333-334.
[2]路麗娜,劉臘梅,藺敏.不同教學方法在老年護理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9(12):539-541.
[3]王燕,廉軍孝,金昌德,等.中日兩國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2):75-77.
[4]孫建萍,楊黑女,李紅梅,等.老年護理學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華護理教育,2007,4(4):169-170.
[5]程金蓮,韓世范,孫玉梅,等.從2000年—2006年5種護理期刊載文分析我國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2A):301-305.
[6]周曉麗,張永愛.護理本科生老年護理學教學方法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16-18.
[7]世界人口網.中國各省市人口老齡化程度排名[EB/OL].http://www.ren kou.org.cn/countries/zhongguo/2015/2434.html,2015-09-23.
[8]應燕萍,鄧甲秀,黃惠橋.國內循證護理教育文獻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25(12):83-84.
[9]郭瑜潔,李惠萍.護理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10]劉玉錦,黃衛東,安冉冉,等.我國老年護理教育發展現狀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4):731-733.
[11]Brow n J,Nolan M,Davies S,et al.Transforming students'views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enriched environments of learning and care:A multi-method longitudinal study[J].Int J Nurs Stud,2008,45(8):1214-1232.
[12]Henderson J,Xiao L,Siegloff L,et al.Older people have lived their lives:first year nursing students’attitudes to older people[J].Contempt Nurse,2008,30(1):32-45.
[13]Mc Cann T V,Clark E,Lu S.Bachelor of nursing students careerchoices: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J].Nurse Educ Today,2010,30(1):31-36.
[14]Hweidi I M,Al-Obeisat S M.Jordanian nursing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 the elderly[J].Nurse Educ Today,2006,26(1):23-30.
[15]Celik S S,Kapucu S,Tuna Z,et al.Views and attitudes of nursing students towards aging and older patients[J].Aust J Adv Nurs,2011,27(4):24-30.
[16]戚麗.護生對老年護理職業態度認知情況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0,24(8B):2096-2097.
G526.5
B
1671-1246(2016)10-0113-05
單位為衛生學校12篇(9.38%)、專科學校38篇(29.69%)、本科院校67篇(52.34%)、醫院11篇(8.59%);按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域進行統計,第一作者分布于28個地域,排名前幾位的分別為廣東省12篇(9.38%),湖南省10篇(7.81%),陜西省9篇(7.03%),浙江省8篇(6.25%),河北省、河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均為7篇(均占5.47%),見表1。
證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也便于閱讀、借鑒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