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源+張麗+程希羲
摘 要 時代在不斷的發生巨大變革,新媒體也在隨著信息高速發展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比如比較常見的互聯網、手機也已經廣泛應用到大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當中,同時還有很多新媒體也逐漸被普及,在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新媒體也給大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機遇。文章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以新媒體為主,在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中總結出一些事實依據和理論成果,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從而更加肯定了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和應用的重要性,通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建立一個正確的思想認識,用更科學有效的方法將新媒體與實際融合在一起,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這樣對于未來走入社會也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9-0086-03
1 新媒體相關概念和特點
1.1 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體是指在新時代背景下繼傳統的媒體發展之下新興的一種媒體形式,不局限于以往的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的束縛,利用更多與時代發展結合的網絡信息、移動數據、數字技術等手段通過網絡的渠道來向人們提供更豐富和快捷的信息。現在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認識和應用程度已經相當全面,還有就是智能手機也是大學生生活當中最常接觸和應用的,就是因為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已經與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也在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有影響作用[1]。比如現在我們最常用的微信、微博、QQ、MSN、淘寶等眾多網站網頁都是新媒體涉及的范圍。
1.2 新媒體的特點
1.2.1 高效便捷性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對于媒體信息的了解和發布都不受限定,這也對于我們新媒體信息傳遞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傳播空間,讓更多的人都能應用和進行操作,這樣讓身邊更多的信息第一時間內傳遞給人們[2]。
1.2.2 互動開放性
通過新媒體的不斷傳輸與應用,也不局限于傳統媒體的單一性,在互聯網的普及下讓新媒體不再是被動的傳播發布,讓教育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更加靈活的互動起來,從而也讓新媒體實現更多的功能和價值,不僅是在傳播內容、傳播時間、傳播地點上都能更加開放。
1.2.3 多元靈活性
新媒體所涵蓋范圍更加廣泛,呈現的形式更加多元,在新媒體中,每個人都是媒體網絡的參與者,是多元信息的接受者,發布者和傳播者。原有媒體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被打破,每個人可以更加靈活的獲得甚至制造信息。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技術也更加多元和靈活,圖片、視頻、語音之間的組合使得媒體內容更加鮮活生動起來[3]。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研究思路
在研究之前一定要對新媒體有深入的了解,對新媒體特點、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通過問卷調查掌握更多的理念依據,精準了解到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的應用情況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的影響,根據了解的實際情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地創新思想尋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文獻資料法主要是通過查找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和資料,主要也是通過那些有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依據作為論文的理論
支撐。
2.2.2 問卷調查法
制定相關問卷,發放收集調查問卷,整理分析調查問卷中調查結果得到調查結論,為現狀發現問題提供數據支持。
3 調查問卷及調查結果的基礎情況
3.1 調查問卷及調查的基本情況
筆者參考其他人調查問卷的基礎上設計了一份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調查問卷。在本市兩個大學采用隨機發放的形式進行調查。最后一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490,有效回收率95%,其中有10份調查問卷被作廢,最后,有效問卷回收率達到90%。
3.2 調查結果
3.2.1 調查問卷情況
調查對象中,男女比例約為2︰1,年級分布情況,大一36.3%,大二33.7%,大三22.4%,大四7.6%。
96%以上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其中99.8%使用手機瀏覽新聞或者資訊,86.5%擁有電腦;所有調查人中100%使用網絡活動各類信息。一半以上的學生每周上網時間超過14小時,相信網絡信息的人群達到42.6%,加以辨別的只有12.3%。而登陸學校網站或者從學校方面或者信息的人群只有10.2%。
3.2.2 調查結論
當前,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影響,新媒體是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關注的新工具。
4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4.1 新媒體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4.1.1 新媒體不斷擴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視野
現在大學生與網絡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僅是學習還是生活對于更多是通過網絡來學習和了解更多新媒體的訊息[3]。對于時下最前沿的信息能第一時間的進行掌握,各種聊天工具、門戶網站、生活娛樂論壇都將大學生與社會接軌,并展開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態度。這也是新媒體給予大學生提供的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讓學習和生活與新媒體的信息化特點結合在一起,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也滿足了大學生業余生活的需要。通過社會上發生的不同事件,大學生也可以在他們的角度發表自己的觀點,比如四川大地震發生以后,大學生們紛紛通過網絡進行實況了解,然后義務為前線災區貢獻自己的力量,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勇敢站出來,捐錢捐物、義務擔當志愿者沖在災區的前線,這也表明大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并不是完全與社會脫軌的,在互聯網的高效傳遞信息下,對于社會各界所發生的事件,都有一個自己的判斷力,這也不僅擴展了他們自身的信息量,同時也能培養大學生們明辨是非理性認識問題的能力。
4.1.2 新媒體大大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率
新媒體在時下也是受到很多大學的關注,因為他們了解到新媒體不僅比傳統媒體更加便捷高效,更符合了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條件。一方面是大學生對于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很多發新媒體也成為教育者的教學渠道,這樣在很強大的信息資源下,能獲得更精準的備課素材,來豐富教育者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在相關的網絡平臺上與教學者進行溝通交流,在這樣一個自由平等的新媒體平臺中表達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認識,這樣不僅是提升了教學的整體速度,讓更多的新媒體信息也能更快速的傳播在學生們的教學中,大大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率,讓大學生們從中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4]。
4.1.3 新媒體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領域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讓更多的教學者和學習者都能很好的應用和吸收,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一個實質性的轉變,這樣把傳統的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單一性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這個新媒體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們不用在有限的時間里死記硬背老師課上的板書,在一個網絡環境當中完全可以更加高效便捷的達到這種效果,一些課上緊張的感覺導致一些學生不能把自己的問題明確的提出來,更多面對面的教學工作都將用網絡形式來達成,這樣能激發更多學生暢所欲言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讓師生之間也增加了親切感和互動空間。這樣讓老師能了解到學生心理存在的各種關于學習和生活的問題,教師也能針對問題進行更好的輔助引導和解決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問題,促使更多大學生在校園內健康快樂的成長,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提升思想意識,這樣在新媒體互動交流中無距離的溝通,為教學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廣大的大學生在思想教育上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4.2 新媒體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4.2.1 新媒體的互動開放性對于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影響
在任何媒體傳播當中都是存在著兩面性的,新媒體作為一個為大學生群體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渠道,同時也是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一個很大的挑戰②。正因為新媒體能為廣大的大學生提供一個信息的平臺,在此其中也會蘊含著多種多樣的信息,當然也會有一些虛假或者是不良的信息出現在其中,但是,由于大學生本身并不會對這樣的信息產生興趣,但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會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掌握不好這個尺度,就會對大學生人生的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樣也會給學校整體的思想教育增添了一些麻煩。在大學生以往從課程還有廣播、電視、報紙上所獲得的信息也都是被仔細篩選的精華,但是由于大學生思想意識和價值觀還不太成熟的情況下,對于一些新媒體所產生的一些理念和觀念需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不然會讓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一定的混亂從而迷失方向。
4.2.2 新媒體的虛擬情境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
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虛擬情境,會有利于大學生情緒或者情感得到一定的宣泄或者表達,但是如果過度沉迷于其中,脫離現實生活的發展方向,也就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在個人行為上還有社會責任感上,都會有很大的缺失。將虛擬情境和現實生活不能很好的區別開,這樣生活在自己設定的世界當中,對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身心健康也是受著很大的挑戰和考驗[5]。這樣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產生偏激或者孤僻的行為,可想而知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中和人格培養上都將是受到很大的威脅,所以我們要在新媒體的平臺上有自己的判斷和學習能力,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有控制力,不盲目的跟從。
5 結論
新媒體也是信息時代發展的一個顯著的特征,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主要依托,與傳統的媒體相比較下有更多的靈活性和覆蓋性,這對于大學生在校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息平臺,同時新媒體也將會作為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教學手段,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新媒體也會在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媒體內容,讓新媒體得到更迅速的發展,我們要吸收對我們有力的信息資源,摒棄那些有礙發展的不良因素,充分的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所以我們要加強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能為我們祖國輸送更多符合時代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注釋
①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2年12月.
②陳劍橋.當代西方國家大學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單春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張兆文,陳清波.新媒體吋代人學生公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途徑[J].湖北民族院學報,2011,29(2):85-87.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2.
[4]蒲彥羽.新媒體技術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大家,2011(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