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乾豐
[摘要]從本質屬性方面考量,黨校仍是一所學校,大力提高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是黨校工作科學化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充分發揮黨校自身優勢資源,積極為當地黨委政府提供咨政服務,是新形勢下黨校工作服務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重點工作的時代要求。堅持教學、科研與咨政工作三位一體協調發展,是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科學化發展的必由之道。
[關鍵詞]教學;科研;咨政;黨校;三位一體
一、引言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是一篇指導全國各級各類黨校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自身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它強調,“辦學質量是黨校立身安命之本”,要“堅持質量立校”,“要把質量立校作為黨校工作的重要遵循,作為全面提升黨校工作水平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1],并把“堅持質量立校”提升到了作為檢驗黨校是否真正“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2]重要標準的這樣一個戰略高度。
辦學質量是黨校立身安命之本,堅持質量立校也是黨校工作科學化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是,毋庸諱言,全國各級各類黨校,尤其是市(地)、縣(區)委黨校,在過去的工作中,確實存在一些亟需提高和改進的問題,例如辦學質量不高、科研水平不強、咨政能力不足等等。作為黨校系統中的兩種基層性黨校,市(地)、縣(區)委黨校如何切實加強和改進好新形勢下所擔負的工作任務,從而更好地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服務,其中一項重要且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就是,必須推進自身教學、科研和咨政工作三位一體協調發展。
二、現狀及原因簡析
作為基層性級別的黨校,市(地)、縣(區)委黨校在承擔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任務方面,肩負著非常繁重而艱巨的工作任務,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所培訓輪訓的黨員領導干部,都是扎根基層、面向基層、立足基層的領導干部,這些領導干部在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時的效果如何、效應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在廣大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穩定與繁榮。歷史性地看,市(地)、縣(區)委黨校作為基層黨員領導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為全國各級各類領導干部隊伍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但是,在新形勢下,由于多種因素的疊加性影響與制約,市(地)、縣(區)委黨校工作的發展,已然滯后于黨和政府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培訓輪訓要求。一是在教學方面,不少黨校的課堂教學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特別是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聯系得不夠不緊不強,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技能培訓輕黨性教育等不良現象。同時,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得不到及時更新,一個專題連續講幾年甚至十來年的現象也普遍存在。二是在科研方面,市(地)、縣(區)委黨校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普遍較弱。以江西省XX市委黨校以及該市各縣(區)委黨校為例,該市委黨校自1983年至2015年的33年間,在全國各級各類報刊雜志發表論文(含通訊報道)共計170篇,平均每年5篇多一點;其他十個縣(區)委黨校自1983年至2015年,共計發表論文(含通訊報道)88篇,多數縣(區)委黨校平均一年不到1篇。而且,刊發論文的刊物級別不是很高,下載率和引用率非常低。三是在咨政方面,根據有關統計數據,該市市委黨校及各縣(區)委黨校,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提出的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建議較少,黨校教師或相關人員被遴選為政府參議室(或相關咨議機構)的人員也非常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該市委黨校及各縣(區)委黨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為當地黨委政府提供咨政、充當智囊和發揮思想庫的作用不足。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主要是因為,一是黨校自身的發展定位不準。黨校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是推進黨校工作科學化發展首先必須要弄清楚的問題。黨校,從詞義學上分析,中心詞是“校”,即學校,這是它的普遍含義;只不過它是一所姓黨的學校,這是它區別于其他學校的特殊性所在。作為一所學校,搞好教學和科研,是其天然工作職責所在;作為一所姓黨的學校,決定了它的教學必須以黨性教育為主,決定了它的科研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當代化為主要研究方向。但是,目前大多數市(地)、縣(區)委黨校只是作為當地黨委政府下屬的一個普通職能部門,在考核與評價機制方面,類同于黨委政府的其他職能部門,這就偏離了黨校科學化發展的應有之道。二是體制方面的原因。據調查了解,江西省一些市、縣(區)委黨校在2008年工資改革之后,黨校的中層及以上領導干部,包括絕大多數教師,都已經轉變為公務員,黨校也成為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例如教研室主任改任正科級干部,教師改任科員等等,也就是從事業編制轉變為公務員編制。身份的轉變,決定了一線的教師就毋需再參與職稱的評定,不參與職稱評定,就決定了大多數教師疏于科研,也疏于教學。再者就是黨校的機關工作人員(非教學人員)占比較大,一線教師占比較小,偏離了教師是黨校工作主體的發展之道。三是黨校教師隊伍高層次人才偏少。據調查了解,江蘇省XX市委黨校現有教職工78人,其中擁有大學本科學歷(含自考、函授)的21人,占26.9%;擁有碩士學位7人,占8.9%;在讀博士生1人,占1.3%。其他各縣(區)委黨校教師的學歷更是普遍偏低,其中不乏高中、師范畢業生,全日制大學本科畢業的教師寥寥無幾。四是大部分教師教非所學。目前,絕大多數市(地)、縣(區)委黨校教師所教的專題并非自身專業所學,屬半路出家。非科班出生,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影響教師自身的教學、科研以及咨政能力和水平。這種現象在全國是非常普遍的,即師資隊伍存在“先天不良”和“倒掛”的問題[3]。五是地方黨委政府重視程度不夠。目前,全國市(地)、縣(區)委黨校都面臨著資金短缺、基礎設施落后、教師隊伍缺編等問題,導致部分地區部分黨校遭遇嚴峻的生存之困。例如,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委黨校的辦公用房建于上世紀30年代,超長“房齡”加上年久失修導致墻體開裂、房頂塌陷,成了“危得不能再危”的危房。天水市張家川縣委黨校沒有大門,沒有圍墻,幾排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平房之間長滿了半人高的荒草,一個搭在空地上的塑料棚子便是學員食堂。“遠看是座廟近看是黨校”,這是一些基層黨員干部對當地黨校現狀無奈而辛酸的形容。除了嚴重落后的硬件設施,更讓基層部分黨校領導感到棘手的問題是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例如,青海省祁連縣委黨校共有6名老師,但因頻頻被其他部門借調,平時只有校長和1名教師堅守。加上編制限制,已有15年沒有進過人。甘肅省碌曲縣委黨校共有教職工6人,其中行政人員占去5名,剩下的1名教師只能獨自承擔“組織教學”任務。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委黨校的32名在職員工中,只有8人是教師身份,其余都是后勤工作人員[4]。
另外,辦公經費嚴重短缺。例如,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委黨校每年的辦公經費僅2萬元左右,全體教師共用一臺電腦,連個像樣的教室都沒有,更談不上現代化教學手段[5]。
誠然,上述例子都是西部不發達地區黨校的現狀,但是,在東、中部地區,部分市(地)、縣(區)委黨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問題。實踐證明,只要當地黨委對黨校的地位和作用加以高度重視,該黨校的發展就會很好。
作為黨的建設工程和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市(地)、縣(區)委黨校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窘境,主要原因還在于當地黨委政府的不重視。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加強和改善黨委對黨校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是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主體,黨委書記是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第一責任人,要把黨校工作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安排,幫助黨校解決實際困難[6]。各級黨委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要切實幫助黨校解決實際困難,最重要的是要首先解決黨校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基礎性設施落后等一系列問題。
三、推進黨校教學、科研、咨政三位一體協調發展
(一)為什么要推進教學、科研、咨政三位一體協調發展
1、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必然要求
注重教學,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是任何一所學校持續向好發展所不容回避的現實工作與問題,黨校也不例外。黨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搖籃,必須要把教學質量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如果一所黨校教學質量不高,甚至連基本的教學都組織不了,那么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也就不復存在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強調要“堅持質量立校”。這里的“質量”,首先應指教學質量。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黨校首先必須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向參加培訓輪訓學員宣講好、闡釋好,讓培訓輪訓學員在黨的理論、黨性教育等方面都應有所收獲,確保學而有用,學而有信。當然,黨校的教學質量沒有諸如中小學般的看學生考試成績以及錄取率這樣簡單而易行的評價標桿,它是以黨員領導干部個人及其整體隊伍的素質提升、能力提高、黨性更純、紀律更強、作風更實的“四鐵”干部為評價標準的,是以干部隊伍的整體工作面貌、干事創業的激情熱情以及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繁榮與穩定為評價標準的,是以當地的政治生態為評價標準的。這些評價標準雖然不會有立竿見影般的效果,但卻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因此,狠抓教學質量,不僅是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黨校所應擔當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
2、進一步加強和提高科研水平與質量,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活力源泉
科研是搞好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活力源泉。黨校,尤其是市(地)、縣(區)委黨校,要真正做到確保培訓輪訓學員學有所得,必須重視和加強科研力量與水平。首先,搞好科研有助于深化教師對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的深入了解。宣講好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并不是指教師空洞地向學員宣講,也不是指教師從理論到理論地宣講,而應該是結合當代中國實際、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實際來宣講,即要弄清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宣講好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其次,搞好科研有助于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當代化,是一個非常重大而具現實意義的重大課題。黨校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它的時效性、理論與現實的結合性。例如,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當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僅僅是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學習任務,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黨校教師,更應該深入學、帶頭學、自覺學,并要形成自己的正確看法、觀點,這樣才能向學員宣講好、闡釋好,也能提升自身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最新理論動態的能力。再次,搞好科研有助于提升黨校自身的知名度。中央黨校之所以能成為全國黨校系統中的翹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擁有一大批專家、大家,他們不僅有高水平的教學能力,也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作為基層性黨校,市(地)、縣(區)委黨校要想在全國或者同級別的黨校群體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必須要從提升科研力量和水平入手,只有在全國各級各類的報刊雜志上刊發一批有質量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出版一批有水平有深度的學術著作,發出一定的有價值有影響的學術聲音,才能逐步確立自身在全國黨校系統中的學術地位。
3、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咨政能力與水平,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時代要求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7]。雖然文中只是突出強調“中央黨校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黨校”[8]在新型智庫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但這也同樣標示出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各級基層性黨校——市(地)、縣(區)委黨校,也一定要針對地方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反映重大思想理論動態,并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規定,要“發揮黨校在黨委和政府決策中的思想庫作用”[9],而咨政服務工作則是發揮黨校思想庫作用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黨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發揮自身獨特作用的重要途徑。
有為才有位。“加快推進咨政能力現代化,能夠有效地推進教師科研成果的轉化,也能夠極大地擴大黨校在地方的影響力,提高其知名度”[10]。目前,市(地)、縣(區)委黨校在為地方黨委政府資政建言方面,還顯得十分不足,這一方面緣于市(地)、縣(區)委黨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不足,特別是在申請市(地)、縣(區)級課題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緣于市(地)、縣(區)委黨校在研究制定年度課題方面,與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結合不夠。另外,部分市(地)、縣(區)委黨校自覺為地方黨委政府咨政建言的責任意識不強,認為只要搞好常規性的培訓輪訓工作就可以了,沒有認識到黨校為黨委政府咨政建言的責任擔當,以及自身咨政建言所擁有的科研優勢和智力優勢。因此,認真落實好《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和《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的精神要求,大力提高市(地)、縣(區)委黨校咨政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黨校自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應有作用的內在要求。這也是引起地方黨委政府重視黨校工作、重視黨校作用,重視黨校建設,進而提升黨校在本地區的部門地位的重要途徑。
(二)怎樣推進黨校教學、科研、咨政三位一體協調發展
1、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首先是市(地)、縣(區)委主要領導要提高思想認識。黨校工作作為黨的建設工作和黨的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黨校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市(地)、縣(區)委主要領導有責任有義務動員和組織各部門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確保黨校基礎設施、干部配備、人才引進、辦公經費等關乎黨校辦校辦學工作發展的基礎性事務做好做實,使黨校真正成為黨建工作的亮點。其次是黨校的教職工,特別是校領導要提高思想認識。新形勢下的黨校辦學,并非僅僅向參訓輪訓學員灌輸理論而已,更為迫切的是要向學員闡述清楚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特別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成果,要始終秉持教學促科研、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促咨政的工作理念,確保教學、科研和咨政三位一體協調推進、共同發展,不可偏廢,也不可只抓一點。
2、要形成良好的考核與評價機制
由于各市(地)或縣(區)只有一所黨校,這種獨一無二的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職能部門屬性,使得本地區沒有與之對比參照的考核評價體制機制。因此,如何考核評價黨校的工作績效,需要進一步探索。此外,由于黨校的職能特殊性,各地對黨校的部門性質的認定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江西省部分市(地)、縣(區)委黨校的教師在2008年工資改革后,大多轉變為參公管理的干部,職稱評定壓力的減小甚至沒有,導致部分教師不再注重教學,也不注重科研,致使整個黨校的咨政能力和水平不斷弱化。為調動、激發和提高廣大教師教學、科研和咨政的能力與水平,市(地)、縣(區)委黨校必須要根據黨校自身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考核與評價體制機制,激發教師上好專題課、搞好科研、提高咨政能力的興趣,徹底摒棄課上得好與不好一個樣、論文發與不發一個樣、咨政活動參與和不參與一個樣的慵懶散作風,徹底讓廣大教師動起來、活起來,培育出人人爭著上課、個個勤于科研、大家勇于咨政的良好校風與作風。
3、要加強和完善相關的軟硬件建設
作為推進黨校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市(地)、縣(區)委黨校領導一定要把有限的資金主要用于改善或完善學校教學、科研、咨政工作等方面的軟硬件建設上。例如,目前絕大多數市(地)、縣(區)委黨校沒有購買中國期刊數據庫,圖書館建設或圖書資料的購置也嚴重滯后,教職工查閱相關資料只能上網無目的地搜索,而這種搜索出來的資料大多時效性差且大多人云亦云,這大大制約了教職工把握最新理論研究動態的能力,掌握不了相關問題的研究現狀,這也是導致廣大黨校教職工無法或者搞不好教學、科研與咨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市(地)、縣(區)委黨校要以搞好教學、科研和咨政工作為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切實把關系著黨校教學、科研和咨政工作的各項軟硬件建設好完善好,為黨校的教學、科研和咨政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
4、要狠抓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黨校工作的主體。要搞好黨校教學、科研和咨政工作,必須要發揮好廣大教師的主體作用,搞好黨校教師隊伍建設。一是要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隨著一大批70后、80后年輕干部逐步進入各級各類領導機構,走上各級各類領導平臺,他們自身的學歷水平和視野寬度,要比以前的領導干部更上一層樓。因此,參訓輪訓學員學歷水平的提高,已經迫切地要求市(地)、縣(區)委黨校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學歷水平,這除了要求黨校教師自覺加強并提高自身學歷之外,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以期逐步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和學術水平。二是要抓好教師隊伍的思想認識工作。要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的正式頒布為契機,加強對該《意見》精神的學習和領會,切實提高與加強廣大教師對教學、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以及為地方黨委政府提供咨政服務的時代要求,促使教師的思想與行動統一到該《意見》的精神上來,從而自覺自愿地搞好教學、科研與咨政工作。三是要為教師創造與提供進修、深造和掛職鍛煉的機會與平臺。過去人們常常強調:“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有一桶水。”在目前知識經濟時代,教師與學生的知識要求關系已經到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是一條長流不息的小河”的地步,因為知識更新的步伐越來越快,知識的折舊率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廣大教師自覺加強自身學習的基礎上,黨校必須要為教師創造更多的進修、深造與掛職鍛煉的機會和平臺,從而讓廣大教師能充電,充好電。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要加大黨校教師到黨政機關或基層掛職鍛煉力度,實行蹲點調研制度,組織黨校教研人員到基層一線深入了解實際,加深對國情黨情的認識,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1]。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規定,“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科學研究是黨校教育的基礎”,“發揮黨校在黨委和政府決策中的思想庫作用”。因此,促進黨校教學、科研、咨政三位一體協調發展,既是黨校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校教學、科研、咨政的特點和黨校教學規律的科學反映。
[注釋]
[1][2][7][8]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5-12-14(6).
[3]何毅亭.新形勢下做好黨校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黨校工作會議重要講話[N].學習時報,2015-12-21(1).
[4][5][11]劉茁卉、周菁華、姜偉超,等.基層黨校之困[J].瞭望,2015(5).
[6]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工作原則,切實做好新形勢下黨校工作[N].人民日報,2015-12-13(1).
[9]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jrzg/2008-10/29/content_1134879.htm.
[10]潘國安,臧國忠.地方黨校要著力提高咨政能力[J].黨政論壇,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