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處于“三期疊加”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生態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環境客體發生了復雜的變化。作為理論研究者,應當高度重視面臨的困境,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積極探索在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以此來優化教學方式和改變教學理念,主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為實現兩個“百年”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發展理念;思想政治;困境;出路
引言
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集中反映,也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一主題中逐漸形成的理論,它極大的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它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的思想指南。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將面臨新的困境。因此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教學內容、傳播載體,協調經濟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積極創建綠色發展的生態教育模式,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通過對其科學內涵進行梳理可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就是要著力解決發展的新動力問題,應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就是要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因此必須協調好發展道路上的各種重大關系從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各個方面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就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生態理念,無論是從全球生態的歷史擔當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都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開放是我國一以貫之的發展目標,開放解決的是內外聯動的問題即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順應世界發展的新趨勢,并在“一帶一路”的驅動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性經濟,從而形成互助合作深度融和的格局,最終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共享理念意味著不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配好,共享理念著力解決的是社會公平的問題,共享理念的最終的落腳點是人民,最終形成人人共享發展成果的生態鏈。
二、“五大發展理念”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當前國家發展的一條主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隨著社會整體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現今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新興科技迅速崛起,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改變了思政課的教學生態環境。因此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緊跟時代步伐和適應社會變化,應將五大發展理念貫徹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并針對學生開展相應可操作性的教學實踐工作。然而目前高校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面臨新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待創新
近些年,我國一直堅持全面開放的基本國策,面對西方文化的涌入,例如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等西方社會思潮蜂擁而至,外來文化對我國的傳統儒家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同時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這就要求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改變以往統一的無差別的教育模式和單一的理論灌輸模式,應該重視教學內容多元性以及差別性并注重創新教育內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素養尚待提高
現實生活中,道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有所欠缺,從而導致個體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滑坡,其深刻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在課堂上的灌輸教育,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教育,因此在思政教學中要讓學生在領會基本社會發展理念的基礎上也要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這才利于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精神思想從而提高人文素養,最終促使學生自身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協調
在現今開放發展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開放性市場經濟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另一方面在開放性的市場經濟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即發展的滯后性從而導致了個人的道德滑坡,與此同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西方社會風氣在我國一度盛行,這些消極的社會風氣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協調。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與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大數據時代條件下各種網絡傳播手段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立體化,移動互聯網客戶端的廣泛使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難度,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顛覆了傳統思想教育形式,從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本身所存在的單一的理論灌輸模式的弊端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要求,網絡中所傳播的部分不正確的觀點和論斷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會影響到他們對是非曲直的判斷、審美標準,因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守住正確的思想傳播陣地,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三、“五大發展理念”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一)始終堅持創新為發展的原始動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
創新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五大發展理念的動力,以創新為動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在面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和充滿活力的社會的小環境,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創新發展,必須立足于實踐的發展和要求,改變以往的灌輸教育模式,注重多元和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寓于新的模式,鼓勵人民大眾特別是高校學生融入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獲得創新的源泉和靈感,從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二)始終踐行協調發展的理念,培育平衡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協調發展主要是注重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的問題,在協調發展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存在著不均衡的現象,主要體現在文理科的差別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差別從而導致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因此要對社會不同資源進行合理選擇分配利用,通過協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種關系,從而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資源,引導學生認識平衡的社會資源對推進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同時高校應建立雙向教育互動的新模式,從而培育平衡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三)始終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構建綠色發展的思想政治生態教育模式
綠色發展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和諧生活以及和諧社會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環節,綠色發展就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應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融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的教育理念,教師在教學中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綠色理念,使得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都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其中,在人民大眾中尤其是青年學生中塑造綠色理念和實際行動并重的道路,最終的目的在于創設綠色健康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四)始終秉承開放的理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多元發展
開放不僅是我國一以貫之的發展目標,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面對紛繁復雜的多元思想和多元文化,各高校應在五大發展的理念的指引下秉持開放的理念,不拘泥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應重視大數據時代下手機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通過網絡平臺傳播主流思想,傳播中國好聲音,闡釋好中國角色,構建中國國際話語體系。對于接收到的聲音和思想要有個正確的認知,需要用思辨的思維去分析所接收思想的積極與消極,從而實現正面思想的積極效應。
(五)始終遵循共享的理念,推進以人為本的共享的教育發展目標
中國共產黨自十八大以來一直在強調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群眾,這表明共享的理念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也是黨領導下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景,黨的根基在人民,共享理念的落腳點也在人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就應該將著力點放在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的對象不僅是高校學生,也對整個社會的正確價值理念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教師在思政教學中也應該注重教學的共享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結果惠及所有人民,從而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
通過上述分析,在科學的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并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當前解決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問題的重要的出路,是優化教學方式和改變教學理念,主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現階段適應互聯網+時代新教學模式的重要實踐活動。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和創新,為實現兩個“百年”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J].當代貴州,2015(42):30-35.
[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J].求是,2015(21):3-7.
[3]盧成觀,石妹舉.“五大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難題與出路[J].商,2015(46):57-57.
[4]梁海波.五大發展理念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長江叢刊,2016(13):164-165.
[5]廖迎秀.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鍛煉法[J].商,2015,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