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翻轉課堂及其特征以及翻轉課堂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提出基于Ramsey Musallam理論的Explore-Flip-Apply英美文學翻轉課堂模式以及基于Robert Talbert理論的英美文學翻轉課堂模式。
【關鍵詞】翻轉課堂 英美文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079-03
英美文學作為一門外語專業必修課程,旨在提高學生欣賞英文作品原文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然而,盡管我國實施教學改革已經多年,但大部分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且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比如復雜的文學理論、文學欣賞、文學批評通常都是安排在一個學期就上完。這往往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而學生為了應付期末考試而進行流水線的死記硬背,完全沒有對文章的精華產生自己的理解。英美文學課程最大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現在的教師和學生往往忽視了這個學習目的,而更加注重對語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對文學作品進行逐字逐句講解,而整篇文章的美通常會被這些句式講解破壞,從而無法讓學生對英美文學產生真正的興趣,并未發揮出課程的最大功效。同時,課程考核也更多地偏向于死記硬背的知識,并沒有更好地考查學生分析欣賞作品的能力。目前,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日漸影響著教育者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基于翻轉課堂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效率以及增加學習中的互動。本文擬對翻轉課堂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一、翻轉課堂及其特征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又可以譯為顛倒課堂。翻轉課堂完全摒棄了傳統教學的模式,而是采用翻轉調整課堂課下時間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課上由教師提供視頻資源,給學生在課下自行觀看。在課堂上在集中解決學生的問題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學習過程當中的主角。他們在課下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接納新的知識。在課堂上根據自己所學的情況,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同學交流協作完成知識的鞏固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這一教學模式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加入到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和實踐當中。那么翻轉課堂到底有什么特點呢?
首先,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教師提供給學生課下自學的視頻大都比較短。每一個視頻大都幾分鐘時間,長的也就十幾分鐘時間。這些視頻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展開,這就將時間控制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范圍內,符合學生心理需求。
其次,重新建構學習的流程。建構主義認為意義建構是學習的目的,它要靠學生自覺、主動去完成。教師和外界環境的作用都是為了幫助和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教師應根據所學內容為學生創造真實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離不開一種協作關系,包括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互相協作。最終整個教學過程所需實現的終極目標是意義建構。
最后,復習檢測方便快捷。學生在課下看視頻時,遇到不懂的地方以及沒聽明白的信息可以自己回放多聽加深理解。在一段時間以后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回放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生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終極目標。同時,教師應起好主導性作用,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外部影響環境和內部作用心理,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發展的教學模式,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嘗試中,教師不僅應積極指導學生有效完成學習任務,還應自覺形成教學與研究共同體,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二、翻轉課堂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英美文學的翻轉課堂把教學的時間和重點放到第二步吸收內化上,也就是把吸收內化這一重要的過程放在課堂時間。而翻轉課堂的實施,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也更加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讓學生在情境當中主動去建構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因此,英美文學的翻轉課堂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更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能夠促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共享。
(一)翻轉課堂有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這有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上不再起主宰作用,但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并沒有減弱,反而加強了。首先,教師由課堂知識的傳授者變為視頻資源的設計開發者以及相關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在課前教師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制作相應課件,以及錄制課堂知識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掌握更多的學習活動組織策略來改進教學。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學習過程當中的主角。他們完全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自己的學習地點、學習時間。在課堂上通過交流協作的方式來完成知識的鞏固和吸收,由知識的消費者轉變成知識的生產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二)翻轉課堂更符合人類認知的規律
翻轉課堂的一個核心特點是在翻轉課堂上需要講授的內容提前通過視頻和課件讓學生在課下完成,這樣就能夠通過預習時間的最大化來將知識的深化過程延長,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效率。這種方式與建構主義所提倡的通過建設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內化和吸收。而不再像傳統課程中將最重要的知識內化過程放在課堂上,教師被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翻轉課堂將這一過程翻轉到課前進行操作,課堂上則進行更核心的知識吸收內化。這樣的課堂更加符合人類認知的規律。
(三)翻轉課堂能促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共享
目前翻轉課堂吸納了在線開放課程的特點與優勢,特別關注網絡上與教學相關的各種資源信息的搜集、利用與開發,因而“翻轉課堂”對于促進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是非常有利的。資源共享是當今教學發展的大勢所趨。教師將手中的優勢教學資源放在網絡平臺上與學生分享,讓學生學會搜集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建構
翻轉課堂應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支撐,使教學向著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向發展。教學模式的改變絕不僅僅是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轉變,而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Ramsey Musallam和Robert Talbert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實踐翻轉課堂模式,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分別得出了翻轉課堂的結構模型。以下本文試將Ramsey Musallam和Robert Talbert得出的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英美文學的教學中。
(一)基于Ramsey Musallam理論的Explore-Flip-Apply 英美文學翻轉課堂模式
Ramsey Musallam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將翻轉這一思想應用到Karplus的課堂模式中。他呼吁教師創建簡短具體的視頻來解決學習者在同化過程中所犯的錯誤,由此,他建立了Explore-Flip-Apply翻轉課堂模式(見圖1)。
基于Ramsey Musallam的這一理論,可構建Explore-Flip-Apply 英美文學翻轉課堂模式。其中,探索(Explore)即問題引導環節。在英美文學課堂上教師主要采用引導式探究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下次課所需學習到的作家作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頭腦風暴。緊接著將已經錄制好的教學視頻發放給學生,供學生回家自主學習。Ramsey Musallam呼吁教師創建簡短具體的視頻來解決學習者在同化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因此,教師在制作視頻時應該脈絡清晰地給出同時期作家作品以及賞析,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并且Ramsey Musallam認為不應該讓多媒體技術成為束縛教師的一種手段。
翻轉(Flip)這一環節是翻轉課堂的關鍵環節,是學習者對知識的第一次內化過程。教師將自己制作或搜集的視頻交給學生課下觀看,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的時間來觀看視頻,將某個作家的或某時期作家的生平、貢獻以及賞析了解清楚后,學生會解決教師之前提出的問題,并對自己不理解和不熟悉的知識進行甄別,根據視頻中教師所提出的更具探索性的問題,學生再進行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和評論。學生依照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范圍來決定學習進度、學習深度以及拓展范圍。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能夠直觀有效地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掌握的深淺程度以及感興趣的話題范圍等。這對后續的課堂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看完學習者對課堂安排以及疑難知識點后,可以適當調整學習內容以更好地適應學習者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開始和新的概念知識發生作用。學生觀看視頻所得到的概念是“正確概念”,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前概念”。這個環節如果激活了正確的概念,就能抑制前概念;這個環節如果不能激活正確的概念,前概念在大腦中依然處于興奮狀態,被隨時提取的概率就會增加。
應用(Apply)即問題解決環節。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教師通過學生在家自我學習認真觀看視頻給出的反饋后,針對其中的疑點和難點,設計更加開放有效的課堂。教師將不會采用灌輸的方式,而會根據學生反饋的知識點掌握能力,設計開放的課堂,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讓他們通過探討更好地得出結論。讓學習者能夠在開放探究的環境中欣賞作家作品,有自己的見解,并進行交流溝通。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主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將會對知識進行第二次內化,這種正確概念因為有自己的參與和他人的幫助,從而印象痕跡更為深刻,因此抑制前概念的幾率將會大大增加。
(二)基于Robert Talbert理論的英美文學翻轉課堂模式
Robert Talbert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實踐翻轉課堂模式,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終于得出了翻轉課堂的結構模型(見圖2)。上課之前主要是通過自學視頻以及針對性的課前練習給予反饋。在課堂上教師避免填鴨式的講課,而是解決學生的問題,加強學生與教師和同伴之間的交流協作。
在課前由教師制作關于某個作家賞析或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的微課程向學生進行英美文學知識點的講解,并向學生布置相應課前練習來鞏固學生腦中的知識圖示,同時布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供學生自己在課下進行搜索。《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英美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以及文化的了解。因此,學生光學課堂上的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課后現根據教師的指導自己在互聯網絡上搜索更多與之相關的知識內容,并進行大量的閱讀。在互動平臺上將自己對教學的意見以及學習中遇到的疑難點反饋給教師,從而大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整合處理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杜絕采用傳統英美文學教學的“填鴨式”模式,避免對基本的文學批評術語、某作家的生平賞析進行乏味的講解。這類知識點應讓學生在課前自主消化吸收,教師只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和發表的觀點。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開放探究的環境中對作家作品形成自己的見解,并進行交流溝通。由此,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疑點和難點,在學習平臺上提出來之后全體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在教師指導下解決疑難點。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總之,基于翻轉課堂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可以創建濃厚的充滿趣味的人文環境,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效率,增進學習中的互動。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能夠輕松愉快地學習。因此,應積極提高教師計算機操作、多媒體應用的技術,增強在課堂上協調解決教學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的能力,從而推進英美文學翻轉課堂的實施。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4)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3]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信息化環境下廣西高校本科生英美文學自主化學習平臺研究”(YCSW2015195)
【作者簡介】趙彩羊(1992— ),女,四川廣元人,廣西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