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寧
【摘 要】基于“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理念,從轉變教學觀念、完善課堂教學內容、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探索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高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酒店管理專業 就業創業能力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179-02
旅游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21世紀的社會發展給我國旅游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按照世界旅游組織最新的展望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大國,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境外游客將從目前的5000萬人次/年上漲到1.7億人次,旅游收入將呈現爆炸式增長。同時,聯合國也認為旅游業是提供就業崗位的先導性產業,而中國將在頭20年中實現從亞洲旅游大國到世界旅游強國的轉變。與旅游業同步發展的就是我國的酒店業,因為酒店是旅游業的必要配套設施。從目前來看,我國共有星級旅游涉外酒店8880余家。隨著旅游業新興主導產業地位的確立,酒店網點數、經營規模和從業人數都將有一個大的增長,人才供求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尤其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會更為迫切。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要加大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使他們能快速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在職業生涯中發揮更大的價值。本文探索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以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由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酒店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不敗之地,酒店不僅要改造硬件,還要在“軟件”方面苦下工夫,即引進高素質人才。酒店一方面需要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另一方面還需要大量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的普通工作者。而這批高素質普通勞動者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培養。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目前很多高職生對酒店服務行業存在認識誤區,沒有對酒店服務予以正確認識。為了轉變高職生的觀念,使他們能正確認識酒店管理專業的性質,為他們日后走上社會工作崗位奠定基礎,高職院校需要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職業就業教育,通過開學入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學院畢業學生座談等方式,為學生介紹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前景、工作方向,告訴學生酒店管理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日后可以從事行業協會、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交通企業、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單位的管理、導游、人力資源培訓等工作,或者在國內著名星級酒店、建筑施工單位、寫字樓等高檔物業、建設單位、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工程技術公司、國內大中型企業等部門從事設備的管理與維護等工作,就業方向十分廣闊,使學生樹立起專業自信心。總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向學生分析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職學生的就業模式必須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就業化的模式轉變。只有在觀念上具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提高高職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為高職生的一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二、從能力本位出發,完善課堂教學內容
要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離不開課堂教學,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使人才培養的能力訓練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具體而言,要從以下三點入手:
第一,建立課程能力標準,提高教學質量。就業創業能力是一個復合型概念,不能一言以概之,高職院校需要按照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標準設置相對應的課程,督促學生考取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以此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為他們日后踏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可以按照表1建立各門課程的能力標準。
要促使學生掌握上述能力,需要教師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職院校可以自主編寫校本教材,制定鑒定標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多使用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任務式教學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使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形成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第二,突出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要加強教學改革,體現辦學特色,高職院校需要將提升高職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作為突破口,完善實驗、實訓和實習課的教學大綱,使學生在充分鍛煉中提升動手能力。
第三,加強對外交流,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應該借助國際合作項目,開展中外教師的互派教學,邀請涉外星級酒店的行業專家舉辦講座,或者帶領學生一起參觀星級酒店,使學生對未來的就業崗位形成直觀了解,讓他們對專業技能形成全面認識。有了個人發展目標,學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質。
三、適應市場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酒店管理專業要緊密結合市場和酒店需求,優化課程設置。具體而言,酒店管理專業要深入調研市場需求和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掌握社會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提出的要求,以此為基礎對教材、課程加強建設與改革,即完善課程體系結構,構建三個課程(專業技能基礎課、專業技能主干課和專業技能選修課)模塊,另外還要開設一些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并按照市場需求適當做出一些調整。比如近年來,我國旅游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日韓游客,為此高職院校可以增設日語口語課、韓語口語課等供學生選修,以滿足酒店發展的需求。
第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要提升高職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就必須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酒店管理專業要為學生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并站在宏觀角度為學生策劃每一個實踐環節。實踐教學可以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境界。同時,教師還要竭力為學生創設綜合性、創造性較強的實踐環境,使學生能經受住各種實踐活動的考驗,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現階段,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實訓課程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校內模擬,二是校外實習。校內模擬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所學理論,學習一些最基本的酒店崗位技能,如前廳預訂、客房中鋪床、清潔程序,折花、擺臺、斟酒等技能,在此基礎上再去星級酒店進行實地教學與實踐,將大部分實踐課堂搬到酒店,讓老師與酒店在崗員工相互結合進行教學,通過集中一年的綜合實踐訓練,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將取得較好結合,并能熟練地掌握職業崗位技能。
第三,推廣“雙證”制度,即根據酒店管理專業崗位的技能要求,要求學生在畢業時必須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否則不予畢業。為了使學生能順利獲得職業證書,高職院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全國外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以及財務、公關、營銷、導游等證書的培訓,可以利用國家勞動局的職業技能鑒定所進行職業鑒定,學校可以通過申報將職業鑒定所設在校內,并組織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能力鑒定標準,并將職業鑒定標準和職業鑒定考核融人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
第四,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提供創業機會。當學生已經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比如開辦小飯館,高職院校對有發展潛力的創業項目予以一定的資金支持,并派遣教師予以一定的專業輔導,幫助學生解決技術難題,確定創業思路,使學生在實際創業過程中增長才干,發揮潛能。
毫無疑問,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政府對于該產業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加大。在此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高職院校要重視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重視教學改革,為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畢志輝.高職學生酒店實習的全程教育管理[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
[2]陳錫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訓效果調查與分析[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3]劉勇.淺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過程的管理[J].才智,2009(20)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