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凡+何太淑+張貝+李艷英

摘要:文章以京津冀休閑產業協同發展為主旨,基于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現狀和制約因素的現實基礎,從發展模式的組織協調機制和保障機制兩個方面出發探究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模式,旨在通過構建政府主導的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模式,為區域智慧旅游發展提供一般范式和實踐指導,從而實現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的深層次應用價值。
關鍵詞:京津冀;智慧旅游;創新模式
智慧旅游在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基礎上得到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旅游信息服務模式和應用機制,革新了旅游者高效便捷的獲得旅游信息的途徑。智慧旅游指的是以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移動終端通信技術等為支撐,建立在終端旅游者對旅游信息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對旅游信息和資源的感知、整合以及互動利用,提供多層面、多載體、多形式的旅游信息服務的全新旅游發展業態。旅游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形成了智慧旅游,它能夠以旅游者需求為根本,通過全方位的感知了解最新旅游信息動態,通過多種媒介提供信息化服務和應用。
一、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模式組織協調建設
(一)京津冀智慧旅游組織機構建設
京津冀智慧旅游組織機構的建設建立在長期的旅游合作的基礎之上,為實現區域旅游合作的實質性進展,加快制度化組織機構建設,應構建有實權的、專門負責京津冀旅游管理協作的實體機構。同時京津冀區域內部各主體經濟發展方向、旅游業發展戰略不同,區域性的旅游合作面臨很多制度性客觀障礙,這就需要借鑒粵港澳地區模式,通過在長期的合作中積累經驗,召開“旅游協作區聯席會議”,定期進行信息交流以彌補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現象,加強區域合作,避免出現旅游信息孤島現象。其中京津冀智慧旅游組織模式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旅游主管部門發起的聯席會議,這類組織會議側重于區域智慧旅游發展的微觀具體方向層面:另一類是除旅游主管部門外,其他政府相關部門的舉辦的以旅游合作為專題討論的聯席會議,這類會議內容側重于區域發展的宏觀重大方向層面。
由此,可成立京津冀區域智慧旅游發展領導小組,在其下設立北京、天津、河北地區智慧旅游領導小組,并在京津冀區域個體正式組織之下鼓勵成立各類非正式組織。
(二)京津冀智慧旅游利益協調機制
鑒于京津冀政府間處于多邊多級格局,各個區域從旅游地方保護主義和個體利益出發,對智慧旅游合作造成了重重障礙,這就使得建立區域智慧旅游利益協調機制變得至關重要。雖然目前存在非制度化的區域協調機構,但這根本不能滿足京津冀智慧旅游系統工程的利益模式要求,所以首先應在公平、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建立京津冀智慧旅游利益協調機制,通過制定京津冀地區利益共享和協調機制的相關約束性法律協議在保障區域智慧旅游合作規則,加快京津冀智慧旅游利益協調和補償機制的制度化進展。其次,借鑒歐盟旅游一體化相關政策,成立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委員會,設置合作公用基金,該基金的使用和審批權隸屬于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委員會,該合作公用基金的來源是從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三地每年的旅游年收入中進行一定比例的提留,同時按照三地地域空間以及常住人口的比例進行加權綜合衡量計算具體繳納費用。這樣就可以實現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的利益補償機制,使暫時性損失的地區能夠從利益補償中得到短期利益保障,有利于實現京津冀智慧旅游的可持續快速發展。
(三)京津冀智慧旅游信息協調機制
京津冀智慧旅游信息協調機制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首先,建立區域旅游信息共享機制。京津冀智慧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區域信息的資源共享,三地應就該區域旅游信息合作平臺進行討論分析,建立區域旅游信息共享機制。其中涉及到旅游網站的建立、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的研究、區域政府間的合作以及相關信息技術的支持,通過各地旅游信息數據庫的交流和共享,實現智慧旅游信息無縫隙合作。其次,建立區域網絡無障礙旅游。通過對“長三角”的無障礙旅游區的網絡化發展模式的分析研究,京津冀區域首先可以召開區域會議商討具體運作模式,通過依托信息化技術建立旅游超市,完善交通網絡體系和建立中心旅游城市集散中心實現區域網絡無障礙旅游。區域內部各個集散中心在網絡上可通過建立各自的專用網站,使得旅游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其中任何一家網站查詢到京津冀旅游地區其他城市的相關旅游信息,為旅游者出行和旅游提供便利。同時集中在網絡上的信息可以用于適時反饋到聯網系統中,使得集散中心及時安排各類接待工作,為自助旅游者提供可靠保障。
二、京津冀智慧旅游發展模式保障機制建設
(一)京津冀智慧旅游市場運行機制
京津冀智慧旅游市場運行機制的構建是對智慧旅游區域良好運行的可靠保障。首先,鑒于京津冀三地主體差異性的存在,應構建統一的區域智慧旅游市場,建立區域統一的市場競爭規則,明確區域智慧旅游市場分工模式。京津冀三地由于旅游資源的差異性存在,各自發展旅游業的重心以及其依托的旅游市場不同。這就需要根據不同地區間旅游發展水平的不同梯度,對不同城市的旅游功能和產品進行地域分工與協作。為實現優勢互補,克服旅游產品同質化傾向,杜絕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惡性市場競爭,京津冀地區各城市應確定不同的旅游業發展方向,在工作的基礎上實現區域智慧旅游的合作。其次,應平衡京津冀智慧旅游市場和行政力量,在政府的相關行政指導下,充分尊重旅游市場資源配置的客觀規律,發揮旅游企業的主體作用。智慧旅游的功能體現需要具有市場敏感性的旅游企業的高度配合,發揮智慧旅游資源的市場價值。所以這就要求政府宏觀調控地區壁壘,為智慧旅游企業提供公平、自由、跨地區資本整合以及人力資源自由流動的良好信息化環境,保障京津冀智慧旅游的市場運行。
(二)京津冀智慧旅游的投融資體制
京津冀智慧旅游的投融資體制是對整個系統的動力要素,也是任何組織開展的首要具備條件。京津冀區域智慧旅游的發展除依賴國家的財政撥款、銀行貸款、地區旅游收入、政策資助以及項目投資等渠道外,應建立具備多樣性以及靈活性的智慧旅游投融資體制。首先,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智慧旅游金融信貸支持方式,擴大京津冀旅游投融資的規模,通過建立智慧旅游項目的銀行企業以及政府企業的合作開發機制,實現智慧旅游的信貸投入資本。其次,采用BOT方式對旅游項目進行融資開發,利用具體運營模式拓寬京津冀智慧旅游的融資渠道,通過借鑒國外先進智慧旅游資金管理經營經驗,實現智慧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合理運作:再次,京津冀智慧旅游投融資渠道應多角度利用民間資本,實現民資對智慧旅游產業的大范圍參與,在擴寬渠道的同時實現智慧旅游公司的融資發展。
(三)京津冀智慧旅游績效評估機制
京津冀智慧旅游的長效保障機制實現需要績效評估體制對智慧旅游單位進行相應的考核、監督和評價,以明確其實際建設效益和未來發展方向。首先,京津冀智慧旅游應建立具體評估標準,針對各行各業的具體操作規范和程序進行調研確立具體衡量標準。同時,明確績效評估對象——智慧相關企業,包括景區、旅行社、酒店等,以及公共服務體系。通過對其實際操作與規范的對比評估,推動智慧旅游的績效評估進展。其次,設立具體評估指標,鑒于京津冀智慧旅游建立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礎之上,其評估指標應注重智慧與旅游的雙重結合,避免片面性指標的設置多造成的評估不全面現象。同時,還應對具體指標進行權重計算,實現京津冀智慧旅游績效評估的科學化。再次,將評估結果及時反饋到京津冀智慧旅游的實際操作和項目中,同時根據績效結果進行智慧旅游政策和實施細則的具體調整和更新,以保障京津冀智慧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