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玲


摘要:近年來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加,人們對旅游的需求日趨旺盛。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基礎,基于2000~2015年北京市的數據樣本,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旅游產業與經濟增長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為0.11,即旅游產業每增長1%,將帶動經濟增長0.11%。并從旅游產業的發展要與文化和區域資源相結合和繼續完善旅游軟環境,加強旅游營銷宣傳力度,為促進北京市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旅游產業;經濟增長;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回歸分析
旅游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快速發展體現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近年來旅游產業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于刺激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高度關聯性,對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強軟實力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旅游產業與經濟是相互促進、互為背景的關系,旅游產業的發展依托于經濟的發展,而旅游產業的發展又會推動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旅游產業已成為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的焦點。殷平、馬忠玉(2009)通過構建指標體系衡量北京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周建民、送增文等(2013)基于三度分析研究環渤海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孟祥偉通過構建指標體系衡量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并以保定市為例對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區域經濟發展進行定量分析:劉金棟等(2013)研究了省域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之間的耦合狀況。目前也有少量的學者研究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周志宏(2012)、趙磊(2015)、方茜(2015)以生產函數和空間計量模型為基礎分別研究我國中部地區、省域和四川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綜上國內學者對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得出的結果均認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有促進作用。鑒于北京作為首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旅游產業已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對經濟增長更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于C-D生產函數模型實證分析旅游產業對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
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據北京市統計信息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0年至2015年期間,旅游接待能力顯著增強,北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從282.1萬人次增加到420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從1.02億人次增加到2.7億人次。旅游收入顯著上升,旅游外匯收入從27.7億美元增加到46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從496億元猛增到4320.3億元,國內外旅游總收入從725.31億元增加到4607.1億元。在整個樣本區間內,即1999~2015年期間,旅游產業經濟總量顯著擴張,通過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圖1)可以看出,北京市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維持在20%的水平以上,總體上呈現出逐步下滑的趨勢,其中特別是在2003年受“非典”的影響,旅游產業占GDP的比重急促下降,在2008年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也呈緩慢下滑趨勢。旅游總收入平均增長速度為14.55%,而GDP增長速度為9.35%,顯然旅游總收入的增速明顯高于經濟增速,旅游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二、研究方法
(一)模型的構建
C-D生產函數由柯布和道格拉斯于20世紀30年代初提出來的。認為資本存量和勞動力投入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基本生產要素。在此,假定旅游業會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用Y、A、K、L分別表示產出水平、技術進步、投資和勞動力投入量,生產函數表達形式為:Y=F(K,L)
將旅游(Tour)納入以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的生產函數,對生產函數兩邊取對數,并對t求微分,用差分形式可表示為:
lnPGDP=ainCapital+βlnLabor+xln-Tour(1)
式中,經濟增長由三部分構成:分別表示資本、勞動力和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根據公式(1),我們將本文的計量模型設定為:
式中,lnPGDP表示被解釋變量,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lnTour為解釋變量,即旅游總收入;lnCapital表示資本投入量;lnLabor表示勞動力投入量,μ為隨機誤差項。
(二)數據來源
選擇2000~2015年作為樣本區間,各變量的原始數據來源于北京統計信息網。以固定資產投資額代表資本投入量,三次產業就業人口代表勞動投入量,以旅游總收入代表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此外,部分旅游總收入信息不全,但國內旅游收入和旅游外匯收入齊全,因此通過查詢每年的匯率,再將國內旅游收入和旅游外匯收入進行匯總得到旅游總收入。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統計性描述
為了盡量避免異方差性,所以的數據均取對數形式,各變量的統計性描述見表1所示。
(二)模型估計
利用Eviews6.0對公式(3)進行最小二乘法參數估計,其結果如下:Ln(PGDP)=2.93473+0.57781lmCapital+
(3.36817)(5.69210)0.34968lnLabor+0.11029lnTour
(1.52878) (1.60249)
R2=0.99607 D.W=211109 F=1013.525 df=16
參數估計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額對經濟增長的系數為0.5778,三次產業就業人口對經濟增長的系數為0.34968;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為0.11029,即旅游產業每增長1%,將帶動經濟增長0.11%。三個系數之和大于1,說明生產函數呈現規模報酬遞增的特征。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在C-D生產函數的基礎上,運用最小二乘法參數估計研究旅游產業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貢獻,其結果表明:固定資產投資額對經濟增長的系數為0.5778,三次產業就業人口對經濟增長的系數為0.34968;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為0.11029,即旅游產業每增長1%,將帶動經濟增長0.11%。三個系數之和大于1,說明生產函數呈現規模報酬遞增的特征。回歸結果中R2=0.99607,說明模型的擬合較好。F檢驗結果拒絕零假設,回歸方程是顯著的:t檢驗也拒絕零假設,所選取的被解釋變量對解釋變量有顯著的影響。
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勢在必行,而旅游業本身也需要轉型。結合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實證分析結果,為進一步促進北京市旅游業的發展提出如下建議:一是旅游產業發展要與文化結合。要秉承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的發展理念。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底蘊,突出旅游文化核心。開展旅游資源普查,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強化文旅結合、文景結合,將古都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資源融入旅游產品開發,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文化內涵。二是繼續完善旅游軟環境,加強旅游營銷宣傳力度。旅游配套服務水平體現出地區的接待能力,特別是在旅游旺季時更是考驗北京市的旅游軟環境。在提升和豐富旅游產品的同時,要加大旅游營銷宣傳力度,特別是在入境旅游方面應適當放開簽證條件。三是旅游產業發展要實現區域資源結合。進一步推進旅游與文化、商業、醫療、教育、農業、工業和水利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等區域資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