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像引進首個光伏發電項目入住懷仁一樣,近年來,懷仁縣在推進幸福懷仁建設的征程中,不斷將新興綠色產業作為全縣招商富縣的強大法寶,更加注重生態效益和環保效益?,F如今,這個縣以中國懷仁·海寧皮革城為引領,一大批商貿工程接踵而至,金沙灘商業步行街、懷賢商業步行街、仁福街商業步行街等綜合體系列項目建設紛紛落地。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功能完善的綠色現代服務業正在懷仁逐步形成。而作為新興商業模式的線下體驗和線上購買的“O2O”電商也作為懷仁縣商貿業發展的又一大亮點方興未艾。
電力作為懷仁縣的新興產業,是懷仁縣注重生態優先戰略,實現煤電深度融合的成果和結晶。今年懷仁縣繼續加大發展以煤矸石發電為核心的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建設,新建山西漳電國電王坪低熱值煤發電2×660MW二期工程、國電懷仁低熱值煤發電2×600MW項目、大唐國際2×1000MW 懷仁發電廠,使煤矸石利用率達到93%以上,有效促進煤炭清潔高效綠色轉化,逐步實現低熱值煤發電、煤矸石、煤泥等固廢全利用的黑色煤炭綠色發展的新格局。
產業升級堅持生態優先原則
近年來,懷仁縣不斷從過去一煤獨大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并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產業道路,逐步推進煤炭、陶瓷和農牧加工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并漸次走上綠色循環發展道路。目前,懷仁縣正在加快煤炭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建設進度,年內全縣6座煤礦全部建成二級以上標準化礦井。到“十三五”末,全縣6座煤礦全部達到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標準,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同時,懷仁縣充分依托金沙灘陶瓷工業園區,緊緊圍繞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量提升“兩大任務”,通過招商引資、煤瓷聯合、與先進瓷區聯營聯辦等方式,不斷推進建設“以煤扶瓷、煤瓷聯合、瓷成精品”的綜合性循環經濟發展基地,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規模擴張,與此同時,加快建設懷仁陶瓷職業技術學院、省級陶瓷研發中心和檢測中心,與景德鎮陶瓷學院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在重點產品和關鍵工藝上實現突破,力爭建成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產品工業增加值年均達到30%。培育出5個以上中國名牌,15~20個山西省知名商標。建設陶瓷倉儲物流中心,健全完善銷售體系,積極發展“互聯網+陶瓷”模式,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等戰略,走“高、精、尖”發展道路,提升“懷仁陶瓷”的產品附加值,以此不斷推進“中國日用瓷都”建設水平,使傳統日用陶瓷產業在懷仁大放異彩。為此,今年懷仁縣將投資5.9億元,新上奕佳、盛瑞、佳缶、尊屹、東興、碧華、佳美樂7個陶瓷企業18條生產線,全縣陶瓷生產線總量達到108條,產能達到23億件,并全部實現清潔生產。目前,園區的陶瓷生產線不僅全部使用節能環保的天然氣燒成技術,且陶瓷產品也由過去的簡單日用瓷向中高檔日用骨瓷、藝術瓷、包裝瓷、工藝瓷和建筑瓷等多元和高端化方向發展。其中,僅日用瓷年生產能力就達到了全國人均一只碗還多,產品不僅銷至全國各地,高端陶瓷產品還出口至東亞、東南亞、中亞、西歐和澳洲等地區,為懷仁縣就地解決勞動就業3萬多人。
另外,懷仁縣以草牧業試點縣建設為契機,加大苜蓿、天然草場和青貯玉米及燕麥草的種植規模,并積極扶持飼草種植加工、羊肉屠宰加工、腸衣加工、皮革加工等企業健康發展,在延伸羊產業鏈條,增加羊產品附加值過程中,讓羊產業名副其實成為富民強縣的綠色循環產業。此外,懷仁縣積極以“一圈、兩帶、三基地、五園區”為載體,加快發展草牧業、露地蔬菜、小雜糧、設施農業和觀光農業,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特別加快推進晉利糖果4000噸生產線、龍首山集團農副產品質檢中心、巨寶農業專業合作社南果北移科創基地、清涼山羔羊肉現代加工續建、塞外小雜糧精細加工續建等5個重點農副產品加工項目的建設步伐,不斷發揮這幾個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讓幸福懷仁的農民在持續不斷的增收中實現美麗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