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
〔摘 要〕MOOC在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深刻影響著教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圖書館亦涉其中并迎來了新的契機。圖書館承擔MOOC版權顧問、資源導航、教學支持和信息素養教育等角色,實現新的功能定位。圖書館開展MOOC服務面臨著諸多現實性挑戰,應當在營銷推廣、跨界合作與機制創新等方面實施相應的戰略對策。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慕課;圖書館服務;角色定位;開放教育;國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4.026
〔中圖分類號〕G25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4-0137-05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just like a milestone for MOOC 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 industry chain,the library is also involved and new opportunities have emerged.The new roles of library positioned in the MOOC service are copyright advisory,resources navigation,instructional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The library needs to face a lot of practical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MOOC service,the possible coping strategi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marketing promotion,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Key words〕public library;university library;MOOC;library service;role orientation;open education;abroad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簡稱,短語的前3個單詞已反映其基本特征,即規模大、開放性和網絡化。MOOC繼續并發揚了開放教育資源(OERs)的軟、硬件優勢,Coursera、Udacity和edX被譽為MOOC提供商的“三駕馬車”,已在全球范圍內產生深遠影響。MOOC運動被譽為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場數字海嘯”、“教育風暴”,給教育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圖書館亦不例外,作為聯接教育入口的橋梁,圖書館人以敏銳的觀察力,對新事物始終保持細膩而又謹慎的包容態度,緊跟潮流,已經以實際行動來實現圖書館在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中的服務價值。從比較的視角來看,國外圖書館在MOOC服務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素材和實踐案例,探析國外圖書館在MOOC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及發展策略,以期為我國圖書館提供借鑒和參考。
1 MOOC對圖書館服務的影響及轉型路徑
MOOC運動不僅在教學方式、對象拓展和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入影響教育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引導著現實與虛擬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以及校內與校外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演化趨勢。在傳統服務模式下,學校圖書館一般是在課堂之外為師生提供信息檢索、書目推薦、技能培訓等輔助性服務工作,但服務的時效性、實用性以及精準度等方面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目前,MOOC仍是一朵迷云,在缺乏第一手基礎經驗作為參考的情況下,圖書館很難做出合理、明智的服務決策。嵌入式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將服務延伸至教學科研全過程的創新舉措,從用戶環境來說,圖書館員的嵌入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以“教學館員”的身份嵌入教學課程團隊。從L.P.Cantwell的調研結果來看,教學人員對圖書館員參與MOOC活動持歡迎的態度,普遍認為圖書館員是MOOC生態體系中的重要主體,能夠在文獻資源的檢索與整理、課程內容的設計與傳遞以及版權、開放獲取、合理使用與知識共享等環節提供幫助[1]。二是以“助教館員”的身份嵌入學生學習過程。正如雪城大學圖書館高級助理S.Hoover所言,圖書館員應當注冊一門MOOC以獲得基本的實踐經驗。課程學習能夠從學生的角度為其帶來直接體驗MOOC效果的機會,有助于他們準確識別教學人員面向數以千計學生授課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也激發他們支持MOOC發展的新思維[2]。對于缺乏深厚專業知識的館員來說,注冊MOOC,熟悉最新的理論和最佳案例是優化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
2 圖書館在MOOC服務中的角色及功能定位
2.1 版權顧問
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UPL)于2013年3月中旬舉辦主題為“MOOCs與圖書館”的學術論壇,圍繞MOOC環境下圖書館的機遇與挑戰、版權與開放獲取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與會者認為,圖書館員和MOOC創作者應考慮以下版權與許可問題:MOOC與課程資料的版權狀態、MOOC內容許可協議、MOOC學習資料的獲取機制等[3]。但問題在于版權法對MOOC的獨特結構和特征缺乏明確的表述,將傳統課堂上使用的教材搬到在線平臺可能會構成侵權,而出于非盈利目標的學習活動是否也屬于合理使用行為呢?灰色領域的產生意味著圖書館法律顧問等相關人士應當及時有效地審視MOOC教學材料的合法性,并對合理使用行為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4]。在美國,MOOC開發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RL)指出,MOOC給研究圖書館帶來的法律與政策問題主要集中于5個領域:一是受版權保護作品在教材中的合理使用;二是課外閱讀作品的版權利用;三是課程內容的所有權歸屬;四是《千禧年數字版權法》(DMCA)有關“通知”和“移除”等條款的適用性;五是殘障群體的可獲取性問題。合理使用是圖書館及其用戶的基本權利,設置默認開放,保護并擴展開放獲取政策[5]。
MOOC不僅是一種資源載體,其本身也是一項有價資產。從知識產權的維度考量,每個MOOC都是獨特的受產權保護的客體;從理論上講,MOOC的使用、許可和出售行為應具備可信的數字保存協議,包括版本控制、元數據、托管與歸檔建議等核心要素,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知識產權客體具有更好的可重用性和安全性。但實際情況是,缺乏一套普遍適用的、標準化或權威性的政策規范與制度保障體系,圖書館專業組織(如圖書館協會、學會)是為MOOC知識產權管理創作最佳實踐指南的理想平臺,學術圖書館員也可以參與制定知識產權標準[6]。在圖書館作為MOOC權利人的情形下,可能會在課程參考資料的選取中面臨直接侵權風險,而作為嵌入式服務角色則可能面臨知識傳播與利用上的間接侵權風險。解決好權屬爭議和法律糾紛,需要理清以下兩大關系:一是合理使用條款與圖書館例外的關系;二是許可合同與合理使用制度的關系,并制定與時俱進的MOOC版權規制方案。如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圖書館(SUL)通過與知識產權交易所形成合作伙伴關系,獲得MOOC資源的授權許可證并將其集成到圖書館的課程學習管理系統中;SUL還與法律顧問辦公室開展協同工作,發布在線學習指南和建議書[7]。喬治亞理工學院(GIT)在籌備在線計算機理學碩士(OMSCS)學位項目之初并沒有打算利用本校圖書館員的專業知識,但在后期發現有些爭議問題(如版權)需要解決,策劃團隊邀請專業館員加入并教材版權、電子資源許可以及其它相關服務提供指導[8]。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UPL)在促進MOOC內容開放方面的做法是,圖書館員提醒MOOC創作者闡述開放內容的社會價值,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達成有效協議;另外一種方法是制作網絡指南,為師生檢索開放資源提供鏈接[9]。
2.2 資源導航
MOOC在教學資源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圖書館將在提供數字資源的獲取途徑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圖書館的一個關鍵功能是向師生提供各種類型和格式的可獲取數字資源,包括圖像、視頻、數字期刊、數據集、新聞報道、網絡評論等。隨著課程內容的日益豐富和專業領域的拓展,從免費渠道獲取的教參資料在數量和質量上均難以滿足MOOC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無論是課程的管理者,還是平臺的提供方,都在努力尋找解決供需失衡問題的新機制,而圖書館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有責任也完全有能力擔當師生獲取海量在線資源的導向作用。伯克利大學圖書館員J.Dorner表示,既然圖書館參與MOOC如此重要,但問題是圖書館應該怎樣支持以及在哪些地方支持呢?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是描述課程的教學需求。如在伯克利大學,數學與計算機課程在圖書館找不到相關的學習對象,因而,最好的方式是瀏覽課程目錄并咨詢圖書館對每門課程支持的具體方案,對于選修課程的學生來說,圖書館的角色更像是信息向導,而非信息提供者。在布朗大學,圖書館通過參與合作團隊的方式進行戰略規劃,團隊幫助圖書館實現“聯接者”(Connector)的角色定位[10]。
從實施路徑來看,最實用的選擇是從啟動可擴展的小型解決方案入手,首要工作是與授課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在任何一所大學,圖書館員都必須說服教學人員,借鑒學術資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而實現該目標的核心是使學生產生主動利用學術資源的強烈意識。其次是通過官網向教學人員提供“教程”和“研究指南”的獲取鏈接。在發布之前,圖書館員有責任對教程和指南的范圍與內容進行審核,以保證MOOC學生能夠通過專有數據庫的接口獲取到有關資源。但這并不意味著圖書館員需要馬上創作新的教程材料,很多同行評議過的研究資源都可以從協會網站或在線資源網站免費獲取,對當前的素材形成有力的補充[11]。除此之外,非正式合作也在促進資源的互通與傳遞過程中發揮作用。
2.3 教學支持
MOOC的出現為圖書館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或者說增強了潛在機遇轉化為現實的可能性。MOOC可能不需要固定的傳統教學空間,但必要的視聽資源仍然不可或缺,圖書館可以通過教學或開放媒體實驗室視頻為師生獲取和有效利用館藏資源提供針對性幫助[12]。圖書情報(LIS)專業人員在大規模課程教學活動能夠擔任學習者、聯接者與合作者角色,進一步證實MOOC在促進圖情事業的專業化發展中蘊含的價值和功能。通過自我導向學習(SDL),LIS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前沿理念、技術和方法,聯接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發現相同興趣小組、鼓勵參與和共享,合作是和技術專家一起分析和解決問題[13]。
從參與流程的視角來看,圖書館在教學支持方面發揮的作用將貫穿于課程開發的前、中、后3個不同階段。在課程前期,圖書館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能在課程資料的收集與整合方面提供咨詢和顧問指導。隨著課程內容從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拓展,教學支持對不擅長技術的文科教師來說將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在課程中期,圖書館員還要積極發揮教學參考與信息咨詢專家的功能,如定期與課程的利益相關者進行在線溝通或面談,為提高學習效率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方案;在課程后期,圖書館要做的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課程資源的長期保存,對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整理和保護并納入IR中。二是教學效果評估,但如何客觀地評估MOOC教學效果仍是一道難題,尚無一致認可的實施方案和完善的指標體系。同時,糟糕的出勤記錄也為此增添了難度。注冊MOOC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和過濾機制,以至于學生到課情況不容樂觀,輟學率甚至高達90%[14]。
在高校圖書館實踐領域,美國杜克大學教學技術中心(CIT)雖然是MOOC的建設機構,但在功能上已經和圖書館實現對接,圖書館員在課程制作的過程中擔當咨詢顧問的角色,如解讀版權法律、收集合適的資料、引導教學秩序等[15]。“杜克模式”值得借鑒和推廣。在公共圖書館實踐領域,美國洛杉磯縣公共圖書館(LACoPL)館員M.D.Todd表示,LACoPL之所以深受社區成員喜愛和信任,正是因為其在服務內容上推陳出新,不斷實現超越,如將在線關聯(Relevance)確立為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考慮到社區教育資源短缺的窘境,圖書館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在路徑選擇上,LACoPL 已經將自身定位為社區的學習中心以滿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如嘗試提供Ed2Go課程延伸在線服務邊界[16]。
2.4 信息素養教育
圖書館和MOOC存在一個共同點,即信息共享。很多圖書館都有提供信息素養課程的經驗,但研究技能和標準的信息素養能力容易被教學人員忽視,也不是他們所關注的焦點,而對于圖書館員來說,這是幫助學生提升信息素養水平的新視角,MOOC就是這樣一種方式。圖書館利用MOOC平臺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廣博的背景。一方面,納入學分體系的信息素養課程在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展多年,具備扎實的經驗基礎;另一方面,隨著開放教育時代的到來,開設信息素養內容的教育平臺或網站也加入到MOOC活動中來,改善了在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生態系統,圖書館人也在探索創新服務項目,兩者正相契合。從必要性維度考察,信息素養(包含數據素養)已成為大數據時代衡量個人競爭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不同類型圖書館存在資源稟賦、財務預算、受眾群體以及功能定位等因素的差異性特征,在課程開發與運營模式的選擇上各具特色和相對優勢,主要兩種類型。
一是獨立開發與運營。獨立制作、發布和管理MOOC對圖書館的要求較高,需要圖書館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術和理論,同時還有公益奉獻精神。在開發模式上,圖書館可以嘗試將教學內容嵌入到MOOC體系中,將視角聚焦于全民話題,并強調基礎概念(如信息周期及格式)、思維方式(如批判思考)以及可轉換技能(如信息管理)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二是協同合作與管理。合作共贏、共建共享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圖書館事業轉型發展中,圖書館應以兼容并包的態度與其他機構或組織達成合作,也是彌補自身不足、實現優勢互補的有效方式,能夠在MOOC資源建設、技術保障、專業拓展、智力支援等方面獲得幫助。紐約公共圖書館(NYPL)是全美第一家與Coursera正式達成合作伙伴關系的圖書館,但NYPL早在2012年就已開展MOOC實踐,如參考館員R.Pun開發的“漢學101”課程已成為連接館藏和MOOC的橋梁。館長A.Marx表示,與Coursera的合作將是一種互利共贏的信息共享途徑,圖書館致力于篩選具有吸引力、又能與館藏相契合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相互學習、互相監督和共同進步[17]。在經費有限、預算已定的情況下,協同發展是圖書館開展MOOC服務的最佳實踐路徑。
3 圖書館開展MOOC服務的挑戰及發展策略
從整體上來看,圖書館開展MOOC服務面臨的現實挑戰主要有:缺乏客觀的資源采選標準,課程高注冊率與低完成率的矛盾,學習參考資源缺乏關聯,信息資源共享渠道不順暢,專業性服務水平較低。從不同緯度考察,現實問題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①用戶視角。主要表現為用戶群體的開放化、學習目標的明確化、服務需求個性化等特征,因此,在服務方式上必須突破傳統模式的路徑依賴,尋找新舊模式交匯與融合的結合點;②平臺視角。目前來看,MOOC主要由第三方機構開發、管理和運營,即涉及課程資源的技術和專利等核心問題,每家機構都有自己的平臺,圖書館很難在課程資源的整合上實現順暢的系統嵌入和轉換,需要考慮多功能的在線環境以滿足不同技術要求[18];③課程視角。較低的課程完成率是一個現實,交互指導的缺失和評分手段的不足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不利因素。
圖書館開展MOOC服務是一項相對復雜的系統性長期工程,涉及課程創作者、平臺提供商、教育機構及其附屬部門、教學人員、注冊學生以及其他使用者等利益相關者,在這樣一個新興的開放教育生態系統中,MOOC時代圖書館如何做好服務轉型與升級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創新與發展共生。當外部環境不斷變化之時,堅持和守護核心價值才是以不變應萬變之上策。不僅要關注、了解和推廣,也要積極參與和實踐,并創新體制機制。
3.1 營銷推廣
圖書館MOOC服務營銷與推廣工作應以滿足師生需求為導向,拓寬教學參考資料的來源渠道,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的內外部優勢,將營銷理念貫徹于服務環節的全過程,及時調整和重組不適應MOOC服務營銷的機構組織以及服務方式與內容。在宣傳推廣與營銷策略選擇上,圖書館可以借助于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捕獲、分析和追蹤用戶的上課行為軌跡,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出用戶的真實需求,在內容推送上與用戶需求形成有效對接,實現深層次的嵌入式MOOC營銷服務。
3.2 跨界合作
圖書館通過與教育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嵌入在線教育生態體系,實現以人為本的交互式主動服務,為個性化、泛在化服務打下基礎。比如對用戶行為等大數據進行檢測與分析,捕獲相關細節并與其他權威數據建立關聯關系,探索跨領域機構的并行互惠的運作模式,實現教育資源與館藏資源的貫通,提升資源的透明度和易獲取度,有效保障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如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SJSU)與Udacity建立合作關系,利用MOOC模式提供低成本的課程,將MOOC學生實行分類管理,本校學生可自由獲取圖書館電子資源,而其他學生無此權限[19]。歸根結底,高校圖書館應該將服務拓展到開放課程或資源領域,開放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正在跨出校門,擁抱社會。
3.3 機制創新
在資源獲取方面,供應商需要構建新的許可模式以便于向圖書館傳遞ID信息。一般而言,圖書館資源面向進館用戶開放獲取,而對遠程用戶實行限制訪問策略,但這種模式不適用于MOOC服務。從用戶和供應商的角度考量,“選擇性加入”(Opt-in)許可方式可能是一個有效的模式,注冊MOOC的學生可能從未使用過圖書館電子資源,可以通過繳納額外費用的方式獲取訪問途徑。成為圖書館用戶是MOOC注冊過程的一個中間環節,圖書館可以采取設置身份驗證和預留IP地址的方式給予注冊用戶訪問權限[20]。另外,還可以考慮加入知識共享許可協議,在不放棄所有權的情況下提供了更多開放的使用權,倡導“部分權利保留”的版權使用模式,對受保護內容進行合理使用以提升創新水平。
4 結 語
2012年被業界譽為MOOC元年。3年多以來,國外圖書館界圍繞MOOC服務展開了廣泛的探索性研究,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也從學術的層面彰顯了圖書館在MOOC生態體系中所承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開展MOOC服務是圖書館職能邊界的自然延伸和創新之舉,也是大勢所趨。作為大學教輔機構,高校圖書館必須緊跟時代潮流,密切關注教育發展前沿,充分發揮信息導向優勢,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作為公共文化組織,公共圖書館本身也是社會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理念上與MOOC具有高度的耦合性,應當發揮信息資源高地的優勢,對碎片化的服務點進行關聯性整合,創新服務供給方式,打造線上與線下相呼應、現實與虛擬相融合的立體式框架,為大眾學習和終身學習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資源保障。同時,還應當兼顧公平與效率,在提升服務的內涵質量上下功夫。只有不斷開拓創新,才能有效化解新形勢下被邊緣化的風險,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常態。
參考文獻
[1]Laureen P.Cantwell.“MOOL”in a MOOC:Opportunities for Librarianship in the Expanding Galaxy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Design and Execution[J].Internet Learning,2013,2(2):1-36.
[2]Abby Clobridge.MOOCs and Libraries[EB/OL].http:∥www.against-the-grain.com/2013/10/moocs-and-libraries/,2016-01-22.
[3]Hannah Gore.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and Their Impact o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Exploring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s[J].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4,20(1):4-28.
[4]Gloria Creed-Dikeogu,Carolyn Clark.Are You MOOC-ing Yet?A Review for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Section Proceedings,2013,(3):9-13.
[5]Brandon Butler.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Legal and Policy Issues for Research Libraries[EB/OL].http:∥www.arl.org/storage/documents/publications/issuebrief-mooc-22oct12.pdf,2016-01-22.
[6]Nora Almeida.A New Polemic:Libraries,MOOCs,and the Pedagogical Landscape[EB/OL].http:∥www.inthelibrarywiththeleadpipe.org/2013/a-new-polemic-libraries-moocs-and-the-pedagogical-landscape/,2016-01-22.
[7]Mariellen Calter.MOOCs and the Library: Engaging with Evolving Pedagogy[C].79th 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Singapore,2013:1-8.
[8]Irene Gashurov,Curtis Kendrick.Can Libraries Save the MOOC?[EB/OL].https:∥campustechnology.com/Articles/2014/11/06/Can-Libraries-Save-the-MOOC.aspx?Page=1,2016-01-22.
[9]Cameron Barnes.MOOCs:The Challeng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J].Australian Academic & Research Libraries,2013,44(3):163-175.
[10]Merrilee Proffitt.MOOCs and Libraries:New Opportunities for Librarians[EB/OL].http:∥hangingtogether.org/?p=2781,2016-01-22.
[11]Forrest Wright.What do Librarians Need to Know About MOOCs?[EB/OL].http:∥www.dlib.org/dlib/march13/wright/03wright.html,2016-01-22.
[12]William Miller.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MOOCs)and Your Library[EB/OL].http:∥www.libraryissues.com/sub/PDF3305May 201394338.pdf,2016-01-22.
[13]Michael Stephens.MOOCs for L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xploring New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Roles[J].Internet Learning,2013,2(2):72-88.
[14]Meredith Schwartz,Lynn Suton,Rick Anderson,et al.If the University Is in the Computer,Where Does hat Leave the Library?MOOCs Discovered[C].Charleston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13:26-33.
[15]Kerry Wu.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3,41(3):576-587.
[16]Merrilee Proffitt.MOOCs and Libraries:Who Are the Masses?A View of the Audience[EB/OL].http:∥hangingtogether.org/?p=2788,2016-01-22.
[17]Matt Enis.NYPL Partners with Coursera[J].Library Journal,2014,(12):13-15.
[18]Noor,Nazmus Salehin.Explor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MOOC:A model Plan for the Library[D].University of Dhaka,Bangladesh:Dhaka,2014,(12):74-75.
[19]Bernd W.Becker.Connecting MOOCs and Library Services[J].Behavioral & Social Sciences Librarian,2013,32(2):135-138.
[20]Curtis Kendrick,Irene Gashurov.Libraries in the Time of MOOCs[EB/OL].http:∥www.aserl.org/wp-content/uploads/2013/11/EDUCAUSEreview-onlineMOOCsOverview.docx,2016-01-22.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