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梅
問題學生是個相對的概念,指那些品行或學習表現相對落后的學生。如何幫助這些學生,使他們擺脫消極、萎靡、自卑的狀態,解除敵對、猜疑、戒備、逆反的緊張心理,糾正散漫、搗亂、破壞的行為,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妨從《孫子兵法》中找方法。
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
《孫子兵法》曰:“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將帥應愛兵如子,教師應愛生如子。尤其是對那些長期受同學冷落、家長訓斥的問題學生,教師更應用愛心去關心他們,用愛心去幫助他們。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教師要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戰爭的指揮者必須對戰爭各方面的因素了解清楚、合理利用才能“百戰不殆”。問題學生的教育也應如此。“彼”者學生,“己”者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就得先了解學生。小欣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現在與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這樣的家庭環境令她性格孤僻、自卑怯懦,不僅學業成績一塌糊涂,而且經常蓬頭垢面,衣不蔽體。盡管班主任李老師十分關愛她,用多種方法嘗試走進小女孩的內心,打開她封閉的心扉,但效果不明顯。后來李老師在小欣的一篇習作中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母親對她的拋棄使她難以釋懷,她渴望得到母愛。李老師想方設法聯系上小欣的母親,與她溝通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小欣母親每周打電話給小欣,每月母女相聚一次。漸漸的,小欣有了可喜的變化。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孫子兵法》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是孫子兵法的核心,也是一切學生工作的核心。攻心,就是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小康是班里的小霸王,他經常擾亂課堂秩序,唯恐天下不亂。尤其是當老師批評其他同學時,他會顯得格外興奮,大笑并敲打桌椅。老師們常常被他氣得束手無策,唯有狠狠地批評他,甚至還向家長投訴此事,但小康一點也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班主任陳老師意識到,小康擾亂課堂的行為,帶有很大程度的故意性,目的就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由于內心深處的自卑與自尊的矛盾交織,當老師批評其他同學時,他會感到極大的心理滿足,所以才會失控。陳老師不露聲色,悄悄地與科任老師溝通,課堂上盡量不批評學生,而且多創設機會給小康參與學習,不讓他有搗亂的時間和空間,只要他有一點進步,馬上表揚鼓勵。慢慢地,小康變了,不僅沒有擾亂課堂,有時還能舉手發言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孫子兵法》曰:“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戰爭沒有固定的態勢,流水沒有不變的形態;能根據敵情的變化而奪取勝利的,才叫用兵如神。同理,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既無常勢也無常形,教育方法要因人制宜。首先,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應該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塑性強的成長中的人。他們的今天比他們的昨天要好,即使不然,他們的明天也一定會比今天好,要給他們留有改錯的時間和余地。其次,要因材施教。對自卑感強的問題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使其取得成功,獲得自信;對唯我獨尊、對世界充滿“仇恨”的學生,教師要與他們交朋友,使他們感受到愛的溫暖;對任性、倔脾氣的學生,要用冷處理解決他們所犯的錯誤,使他們的“倔勁”無用武之地。
上下同欲者勝
《孫子兵法》曰:“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上下同欲者勝”是指上下有共同的愿望,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勝利。班主任在轉化問題學生的過程中不能孤軍作戰,要立足于班集體,充分發揮其他學生對問題學生的幫扶作用。通過培養團結友愛、正直向上的班集體,營造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來感染引導問題學生。良好的班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制約著全班學生的思想,問題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班集體良好風氣的熏陶。另外,班主任要與家長形成合力。家庭環境是人生受教育的起點,是影響學生思想、行為、身心、學業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轉化問題學生的過程中要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以形成對學生的教育合力。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