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引導高職學生自覺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一定的問題,要解決問題,需要準確掌握高職學生認識水平,采取合適的教育形式與方法;針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現狀,進行必要的銜接教育、先導教育。
[關鍵詞] 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4-0050-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則。[2]
引導高職學生自覺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既適應了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又適應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要求。對于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狀
為響應國家號召,近些年來,高職院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方面迅速行動,調動、協調各方面力量,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使廣大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認同度也比較高,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高職學生自身認識水平、社會負面思想的影響、高職院校在教育過程中存在的缺環等原因,一些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和認識存在不全面、不深刻、不徹底的現象,從而導致高職學生不能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法做到知行統一,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效果。
二 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及存在的缺環
近些年來,高職院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從學校層面看,正在擺脫只注重專業教育,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的錯誤觀念,積極響應號召,越來越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師資情況看,相關部門抽調能力、素質優秀的教師,全面而深刻地學習、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全面負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工作;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方面,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采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主題教育活動、開發主題網站等多種教育形式。
但通過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存在著老師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節奏講解,忽略學生的接受情況,教育內容照本宣科,從而使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走形式的問題。反映出高職院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缺環,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 未能及時準確地掌握高職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能力狀況
高職學生與本科學生相比,在知識儲備、認識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一些特點。[3]然而,我們的教育卻采取和本科生一樣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從而影響了教育效果。
2 沒能在高職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進行有效的銜接教育,導致在教育內容上存在邏輯上的缺環
從高職學生的理解能力、思想現狀、認識水平來看,距離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內容有一定的差距,直接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理解、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需要必要的內容教育進行邏輯上的銜接。如果在教育內容上缺少邏輯上的銜接,勢必會導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距離感,進而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踐行。
三 彌補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缺環之對策
(一)準確掌握高職學生認識水平,采取合適的教育形式與方法
高職學生與本科生相比,文化基礎薄弱,認識水平偏低,抽象思維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理性認識能力有所欠缺,導致理解能力不強,排斥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因此,高職學生更傾向于感性認識,更容易接受感性的、淺顯的、具體的事物,對于抽象的、深刻的、復雜的事物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要針對高職學生認識水平及知識接受特點,更多地采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方法,形式上更多采取便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教育活動。
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差,還導致判斷力、鑒別力差,容易受到負面思想的沖擊,進而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對學生進行理性思維能力訓練,提升高職學生理性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其思想防御能力。
(二)針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必要的銜接教育、先導教育
1 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錯誤認識
概況講來,高職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錯誤認識包括:希望被愛,不會愛人的問題;希望自由,但缺乏責任感的問題;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人生追求庸俗化,好逸惡勞的問題;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以及自己和社會關系的問題;不能正確認識人的本質問題;高職學生在思想上存在諸如生活無聊、擔心找工作難、什么樣的人生才精彩、為什么錢總也不夠花、沒有學習的動力等等許多困惑的問題;對國家的大事小情不感興趣,不關心國家的方針政策,國家意識淡漠,民族歸屬感淡化等問題。[4]
2 對高職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錯誤認識,增加必要的銜接教育、先導教育
第一,增加情感教育。仁者愛人,情感教育首先要分析高職學生在情感方面希望被愛,不會愛人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讓學生認識到這一問題的表現和危害,認識到進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情感教育要讓高職學生對情感形成完整認識,要知道情感是訴求和功能的統一體,并明確情感的訴求是希望被關心、被愛,情感的功能是愛人。要教育學生學會愛人、尊重人,做到仁者愛人,成為一個在情感上完整的人。從而擺脫自私自利、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避免在情感方面成為一個片面的人。
第二,增加“自由—責任”教育。“自由—責任”教育首先要對學生追求自由的精神予以肯定,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其次,要讓學生明確自由的科學內涵,了解自由與選擇、行為、責任、義務的關系,幫助學生分析缺乏責任感和義務觀念的原因,引導學生關心他人和集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號召學生關注國家的前途、社會的發展,鼓勵學生做一名崇尚自由、勇于承擔責任的好學生。
第三,增加情緒、欲望控制教育。情緒、欲望控制教育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欲望的原因、表現及危害。其次,要讓學生清楚情緒的內涵;在學生群體中常見的情緒問題有哪些;教會學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再次,讓學生了解合理的需求和過分的欲望的區別;認識到合理控制欲望的必要性;如何滿足正當的需求;教會學生控制過分的欲望等。
第四,加強愛國的必要性教育。針對高職學生存在的不關心國家前途、方針政策及社會發展的問題,要在已有的愛國主義教育基礎上,加強愛國的必要性教育,講清楚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問題。首先,要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認識到人是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體,大學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國家賦予的一定的權利,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而愛國是最基本的義務。所以,愛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其次,愛國是情感的必然要求。情感的功能是關心和愛,人的情感本能地要求他去愛家人、朋友、故鄉,人的民族感情、祖國感情本能地要求他去愛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再次,個人命運與國家的興旺發達緊密相連。國家積貧積弱,百姓必然生活困難;國家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所以,我們要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5]
第五,針對高職學生思想中困惑的問題進行疏導教育。 調查表明,很多高職學生在思想上存在或多或少困惑的問題。問題的類別各式各樣,因人而異,例如:生活無聊、擔心找工作難、什么樣的人生才精彩、為什么錢總也不夠花、沒有學習的動力,等等。面對自己困惑的問題,多數學生不愿意把自己困惑的問題說出來告訴別人,常見的處理方法是憋在心里,找機會通過書籍、資料或者網絡尋求解答,但效果不明顯,很少一部分會和家人、朋友、老師交流。
高職學生思想上存在的這些困惑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效果。因此,要進行必要的解惑教育、疏導教育。首先,讓學生認識到不解決這些問題的危害及進行問題疏導的必要性。其次,采取合適的方法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困惑的問題,并做好收集整理,全面了解這些問題。再次,對收集上來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做認真分析。最后,通過合適的途徑給學生以科學的解答。
第六,增加自我認識教育。自我認識教育要讓學生對自己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具體包括:對自我優缺點的認識;對自我身心狀況的認識;對自我本質的認識;對自我需求的認識;對自我與他人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對自我與社會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對自我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同時教育學生掌握處理上述關系的原則和科學方法。
自我認識教育內容豐富,貼近學生。同時,要通過專題教育,讓學生實現自我身心的和諧、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等。
參考文獻
[1][2]羅國杰,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高競男.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路徑探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10).
[4]陳海,烏云格日樂.關于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3(7).
[5]韓麗華,徐仁禮.提高大學生黨員思想道德素質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