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郝曉艷 高強
摘要 根據多年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實踐經驗,對農殘檢測試驗的誤差進行了分類,并分析其來源,指出質量控制的內容,提出實驗室質量控制的措施及實驗室檢測過程控制的方法,以保證農產品檢測結果的準確、科學。
關鍵詞 實驗室;農產品;檢測過程;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S48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295-02
檢測工作質量是實驗室的生命,為了獲得質量較高的檢測數據和結果,要對檢測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控制[1]。實驗室控制是指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技術和數理統計方法,確保分析誤差處于允許限度內,確保分析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性,使分析數據在給定的置信水平內有把握達到所要求的質量。實驗室質量控制就是在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貫徹“質量方針”,實現“質量目標”,保持“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1 誤差的分類和來源
1.1 誤差分類
誤差表示測定結果與真值的差異。真值為客觀存在值,真值一般分為理論真值(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和約定真值(如國際計量局的國際千克基準)。檢測工作中要估計的被測物的真值屬于約定真值。在定量分析中,由各種原因造成的誤差,按照性質可分為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過失誤差3類。一是系統誤差,又稱可測誤差。由于試驗方法、所用儀器、試劑、試驗條件的控制以及試驗者本身的一些主觀因素造成的誤差,稱系統誤差。二是偶然誤差,又稱隨機誤差或未定誤差,是由一些偶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測量時環境溫濕度、氣壓的微小變化,都能造成誤差。三是過失誤差,又稱粗大誤差。由于測量者過失,如試驗方法不合理,用錯儀器,操作不當,讀錯數值或記錯數據等引起的誤差。在數據處理中要把含有粗大誤差的異常數據刪除。
1.2 誤差來源
分析過程中不同的步驟引入不同的誤差,以有證標準物質克百威作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檢測(NY/T761-2008第三部分)質控樣為例:
2 質量控制的環節
實驗室質量控制不僅僅是檢測過程的控制,而是貫穿實驗室質量活動的全部環節。
2.1 人員
試驗由實驗室人員完成,實驗室人員的素質、能力、操作水平關系到試驗結果和數據的準確性。在實踐過程中,要按照《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的要求,為實驗室配備具有相應學歷和專業技術能力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所有上崗人員都要接受 “培訓-考核-監督”的管理方式。對新進人員,要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培訓,經考核合格,獲得證書后才能上崗。實驗室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不斷提高實驗室監測人員的水平。建立定期與不定期、一般與重點、新進人員與老職工相結合隨機抽查制度,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保證監測結果準確科學[2]。
2.2 設備
實驗室應正確配備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包括抽樣工具、樣品制備和數據處理所需要輔助儀器設備和相關軟件。實驗室儀器設備要獨立建立設備檔案,內容要完整,且制定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儀器設備應有唯一性標識,并貼有狀態標識。對處于計量器具目錄的要按照要求進行計量檢定,以保證檢測結果的量值溯源和可靠性;未納入計量器具目錄的儀器和設備及檢定周期之間的大型儀器設備,應該按照操作說明、技術規程、計量檢定規程等制定自校規范,嚴格按照規范,及時進行校準。
2.3 實驗室試劑和耗材
要獲得科學準確的檢測結果,在試驗過程中要確保使用質量好的試劑和耗材。實驗室在購買和更換試驗耗材和試劑的過程中,要嚴把質量關,對購入的試驗耗材和試劑要進行驗證、確認、登記等工作,以保證其質量。
2.4 標準物質及標準溶液
標準物質及標準溶液是試驗獲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使用合格的標準物質和標準溶液,才能為后續試驗的開展打好基礎。購買標準物質時,要選擇合格的供應商,要求供應商持有標準物質證書,以利于可追溯和量值溯源。實驗室應該建立標準物質和標準溶液管理程序,嚴格管理其購買、購置、存儲、使用等環節進行控制。對于標準溶液的有效期可參考《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食品理化檢測(GB/T27404—2008)》附錄C中的規定,也可根據實驗室方法檢驗結果確定。
2.5 實驗室環境
實驗室環境是指實驗設施和環境條件,實驗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夠順利開展,才能獲得準確和有效的檢測結果。儀器分析室的環境應滿足儀器正常工作的需要,在環境有溫濕度控制要求的儀器室應進行溫濕度記錄;天平室應防震、防潮、防塵,保持潔凈;放置烘箱、高溫電阻爐等熱源設備的房間應具備良好的換氣和通風條件;將試劑、標準品、樣品存放在符合其存放規定的區域,冷凍、冷藏區域應進行溫度監控并做好記錄。
2.6 檢測樣品
在農產品相關試驗的開展過程中,要對檢測樣品進行嚴格的管理。建立包括接受、保管、領用、傳遞、處理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辦法,保證檢測樣品不污染、不損失、不變質,保持完好的原始狀態。在樣品的管理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對接受的樣品狀態進行記錄。如記錄樣品的顏色、形狀、新鮮純度等。二是核實和編號。對照抽驗單、標簽、封條等對樣品進行核實,并按照規定對樣品進行編號。三是制作標識。為了便于區分,制作好的樣品可以按照檢樣、留樣等進行分類。同時制作標識對檢樣進行區分,如將其區分為待檢、在檢、檢畢等。四是樣品的貯藏和保存。樣品存儲的環境應該保持清潔,存儲過程中將其整齊擺放,按照樣品的特點對存儲的環境進行控制,并及時進行記錄。如水果蔬菜打漿樣品要求儲存于-20 ℃冰箱中。樣品的領用和退回,應辦理交接手續,做好清點核實工作后,交接人員雙方應在記錄上簽字[1]。對超過保存期限的樣品應該按照作廢處理程序將其妥善處理,并做好記錄。
2.7 記錄
實驗室記錄能夠為后續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原始的數據,也能夠為試驗過程提供證明,具有可追溯性和可重復性。實驗室記錄要求及時、真實、準確、字跡清晰。試驗數據保留過程中,要按照試驗以期的準確度保留1位可疑數字,在運算過程中按“四舍六入五成雙”的原則進行數字修約。實驗室還應建立標識、收集、編目、存檔、借閱、維護、清理記錄的程序[4]。應該按照制定的保存期限進行妥善保存。
3 質量控制的措施
3.1 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
實驗室采用多項手段如盲樣檢測、留樣檢測、人員比對、方法比對等驗證檢測方法的可靠性,以便及時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在標準更新、人員交替、設備變化和檢測質量波動情況下,尤其應加強技術校核工作。
3.2 實驗室外部質量控制
實驗室須積極參加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以及國家認監委(CNCA)組織的實驗室能力驗證或實驗室比對活動,參加省計量部門,農業部或省、市等質檢機構組織的實驗室能力驗證,重點開展實驗室間的比對活動。
4 實驗室檢測過程控制的方法
一個好的分析方法經過實驗室確認(或驗證),實際執行過程仍需要有良好的質量控制方可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4.1 質控樣品法
4.1.1 質控樣的種類。質量控制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一是試劑空白。不含待測成分,或用等量的溶劑代替待測部分,執行全部分析過程。二是基質空白。不含有待測物質的與待測樣品基質相同或相近的樣品。三是有證標準物質(CRM)。四是實物標樣。通過實際種植、養殖或食品加工工藝產生的含有所需檢測分析物的樣品。此樣品可以是實驗室自行制備或是利用留存樣品,樣品中分析物的含量需經實驗室內部驗證,推薦采用實驗室間的驗證分析評估此類樣品的分析物含量。五是添加樣品。空白樣品中添加所需檢測的分析物。六是盲樣。由管理人員配發的樣品,可以是實物標樣或添加樣品。
4.1.2 質量控制樣的應用。每批次的樣品檢測中加入質量控制樣與待檢測樣品同時分析(包括提取、凈化、上機測定),以監控整個分析過程。每一次檢測應同時檢測質量控制樣品,其中必須包括試劑空白、基質空白2種以及有證標準物質、實物標樣、添加樣品、盲樣中的1種或更多。在6個月或更短的周期內,檢測方法所包含的全部檢測項目(分析物)應有至少1次參與到質量控制樣中,若由于檢測批次很少,可將此周期延伸至1年。建議實驗室在編制內部質量控制程序文件時明確具體的進樣序列要求,進樣序列的任何調整都應有充分理由證明其合理性。建議的進樣順序是:試劑空白、空白樣品、添加樣品(或實物標樣)、空白樣品(或試劑空白)再進樣、要檢測的樣品,最后是添加樣品(或實物標樣)[5-7]樣品數量較多時,應在一定的樣品間隔(如每10個樣品)中加入控制樣。
4.2 質量控制圖法
質量控制圖是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檢測過程進行全面的監控,它主要區分檢測結果質量的異常波動還是正常波動,對過程異常及時告警。
農殘檢測過程中可以采取加標樣(添加樣品加標回收率)或者已知濃度的標準樣作質控樣繪制準確度質量控制圖,按標準正常進行的檢測結果經統計得到標準差σ(重復質控樣的20個數據)決定檢測結果的控制限。隨即變量X(質控樣檢測結果)服從正態分布時,X落在(μ±3σ)范圍的概率為99.73%,μ為分布期望值或總體均值,如果變量X處于(μ±3δ)之外,則認為過程存在異常波動,則應重做樣品檢測[8]。
5 參考文獻
[1] 高強,孫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的樣品質量控制[J].現代農業科技,2014(3):292-293.
[2] 廖海燕.淺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J].四川農業科技,2013(8):49-51.
[3] 唐昆.實驗室分析質量控制圖的制作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4(32):200-202.
[4] 吳越鋒.淺談檢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J].湖南林業科技,2007(34):80-8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檢測實驗室中常用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方法與表示:GB/T27411-201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實驗室質量控制規范 食品理化檢測:GB/T27404-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8] 食品檢測有了系統質量控制標準[J].世界標準信息,2005(5):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