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孟銀
一、課題研究的現狀及意義
1.現狀和問題。
復習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對學生來說課堂上認真聽課很重要,但課后的復習也同樣重要。復習是掌握知識、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老師由于沒有過多的經驗借鑒,使老師的復習方法單一機械,對于復習,老師的概念就是把所學的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導致復習課以老師說、學生聽為主,形成“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復習方法。久而久之更形成老師不喜歡上復習課,學生厭煩復習課,老師很辛苦收效卻甚微。鑒于此,我們把小學數學學習中的“課后復習”提出來作為研究課題,旨在“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課后復習方法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有一個實質性突破,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原來我校數學老師對課后復習的方法對7位老師作了一次問卷調查。
復習以老師為主,全程老師講學生聽,枯燥乏味,會造成聽覺疲勞,導致學生缺乏興趣,結果“事倍功半”。而“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興趣有了,身心輕松,學習愉快,知識接受也快并記得也深刻,老師只需要在疑難處點撥一下,嘴也不酸了,工作輕松還“事半功倍”,為何老師卻不為之呢?
2.意義及價值。
小學生正處于好玩的階段,很容易把所學知識忘記,所有教會學生課后復習非常重要。國內外的小學生學習方法很多,但是,不一定適合到每個學生,特別是鄉村小學生。因此,整合傳統的學習方法,深入探究創新小學生數學課后復習方法,尋找適合小學生個體的復習方法,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師生共同探究的古老而又嶄新的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研究,總結出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功的復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熱愛學習,高效學習。
3.通過研究,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課題目標,結合本校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題圍繞學生對數學科課后復習的方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下列活動:
1.組織學生開展復習方法經驗介紹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現有的成功的復習方法,綜合歸納成功的學習方法。
2.組織學生開展學優生與學困生學習方法現狀對比,查找成功的復習方法和失敗的復習方法的原因。
3.組織學生結合實驗資料,通過經驗介紹、網絡媒體等渠道,探索成功的復習方法,推廣成功的學習方法。
4.和其他實驗學校之間互相推廣成功的學習方法。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14年9月25日-2014年10月25日。
搜集資料,學習文獻,分析數學學習課后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初步確定課后復習基本模式,擬定課題研究方案。
2.探索階段:2014年10月30日-2015年9月。
第一階段: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學生對“老師為主,學生為輔”及“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課后復習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原因。
兩種復習方法哪種更受學生歡迎呢?我們對我校二年級36名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與表1對比,老師常用的方法學生卻不喜歡,并且喜歡“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6位學生學習成績較差,較懶。由此可見,“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復習方法更科學,更切合實際,更被學生接受。
第二階段:實驗研究
課題組利用長時間對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研究比較“老師為主,學生為輔”“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兩種復習方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及作用。
二年級36位學生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8人,用兩個單元進行教學實驗。兩種方法交換實驗。
第一單元測試后,我們把兩種復習方法與學習組交換,過一個月后再次對學生進行測試。
通過反復實驗兩種復習方法在課堂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復習方法完勝。
五、研究的結論
1.實驗結論:“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復習方法是小學數學學習方法中課后復習最有效的方法。
2.理由陳述:
(1)“老師為主,學生為輔”方法是由老師把所學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只關注課本,不關注學生,課堂氣氛沉悶,方法單一,容易造成學生厭學情緒。
(2)“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復習方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潛能,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使學生愛學、會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