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部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學習數學也是如此,都離不開“興趣”。那么,如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呢?主要從以下方面談起。
一、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為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生性好學、好動,老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做到愿意學,樂學,掌握新知。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在學習《“0”的認識》的時候,我先向學生展示了“猜一猜”這樣一個故事情境,樹上原來有5只鳥,飛來了1只,又飛走了6只,現在樹上還有幾只呢?學生通過自己的小手進行演示,展示結束后恍然大悟,一只也沒有啦,最后得出“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而此刻給學生樹立了這樣一個明了的認識,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興趣很高漲,課堂氛圍很好,也很喜歡老師接著講下去,這節課頓時非常精彩。
二、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廣的學科,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學生知道數學就在身邊,但只是缺少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而已,只要細心加認真總會有收獲的。如,在學習百分數知識時,教師提前布置一個任務,要求學生自己觀察身邊關于大自然(衣食住行方面)的任何事物,哪些上面寫有百分數,學生都很積極的完成老師的任務。有的學生還請家長幫忙,很顯然,學生收集的資料就像一個大資料庫,內容真可謂是應有盡有,搜集的有飲料瓶(王老吉、加多寶、六個核桃、牛奶、奶茶等等)、商品外包裝(油、調味料、方便面、洗衣機、電冰箱、空調等等)上的百分數;還有日常生活中(衣服、食品、發芽率、及格率等等)的百分數,學生不僅能做到解釋含義,而且還對學好本節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結協作的能力,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留意生活中的百分數,知道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在探究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親身實踐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與數學這門學科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三、關愛學生,醞釀興趣
當今教育要我們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每個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主見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認可,獲得做人的快樂,因此,對學生赤誠的關愛,是人民教師起碼的品質。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讓教師的關愛播散在每個學生的心田。我們班就有這樣一批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一般,也沒有什么特別愛好,我在學生學習位置的時候開動他們的四肢,讓它們做一個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一個描述物體位置的重要的概念——左右。他們心里有了這個概念就能準確說出物體的位置,這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反而使他們更加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懂得愛護自己,因此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只要老師給予這部分學生足夠的關愛,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添上更加濃厚的色彩。
四、對學生確定一個恰當的期望值
教師一開始根據學生學習的現有水平,提出略高于學生水平,經過學生努力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此目標使學生既看到了自己與目標的差距,產生彌補這一差距的愿望,同時,又看到了目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的時候,我讓學生每人拿一個鐘表,進而進行提問,數數鐘面上一共有幾個數字?從幾到幾?再看鐘面上有幾根針?手指著長針,它叫什么針?手指著短針,它叫什么針?正如學生匯報的那樣,鐘面上有12個數,有時針和分針。分針指著12,進而得出:“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边@個道理。
五、運用比賽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俗話說:“兒童好勝,老人好靜?!边@句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小學生的好勝心理。這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要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如在學習比較大小的時候,我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表現最好,給的要求是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展開,學生的興趣頓時高漲了,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生怕自己落后了,都想給自己的小組爭得榮譽,課堂氣氛隨之活躍起來,都不愿意認輸。有的學生生怕自己回答錯了,結果一緊張把大于號說成小于號了,小組長連忙小聲打電話告訴,這樣一來合作意識增加了,小組榮譽感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因此這節課在學生的共同參與下完成非常好。
總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只有學習潛能得到發揮,學生從樂學做到愛學,數學素養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