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婷
隨著社會的發展,語文知識越來越重要,也就對語文的閱讀提出了要求,小學語文至關重要,同時小學生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必修課,在小學階段是如何進行閱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語文課堂教學。有感情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表達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是實施素質教育語文的重要方面。那怎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呢?閱讀課文是提高學生閱讀的手段之一。
一、怎樣進行閱讀課內外課文
(一)課內的閱讀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只有引導孩子們進入課堂中,才能理解課文內容,用正確語言朗讀課文,激發閱讀興趣。
2.分角色朗讀,引導進入課文角色。分角色朗讀是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內容的最好辦法,只有進入課文角色,學生才會明白課文角色的特點。
(二)課外的閱讀
課外課文的閱讀。《新課標新理念下的閱讀教學》規定小學第三階段的閱讀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進行研究性閱讀,擴大自己的閱讀面,要求學生課外閱讀不少于100萬字,要讓學生根據其中的閱讀形式自覺并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其關鍵是把好課中或課外的閱讀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帶著濃厚興趣走進課外閱讀,去感受更廣闊的天空。
二、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閱讀方法的培養
培根說:“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知道其中大概即可,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讀,讀書方法有略讀和精讀。”略讀是對文章粗略的讀,包括作者、文體、說明等,其目的是了解背景、抓住主線、了解文章主旨,把握主旨。精讀要結合語境,全面理解,理清思路,把握大意,精讀時需要學生采用品讀、背誦、寫體會、摘錄等方法促進對精讀的理解。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自制能力較差需要老師的指導。(1)在閱讀時,要先閱讀題目的要求,邊讀邊想,問題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有層次感。(2)理解上下文,理解文中詞語運用。(3)聯系生活實際去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通過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相關去理解課文。學生要根據方法合適地閱讀,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跟著興趣去讀。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在不少學生畢業后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錯讀,看課外書籍走馬觀花,不求甚解,所以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比如,認真讀書習慣,帶著問題的讀書習慣,自我評價習慣,記錄習慣。當孩子們在學習、讀完一篇課文后,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悟與所想,這時我們就會要求學生把這些寫下來,成為以后寫作的素材,這就培養了學生記錄的習慣。
(三)激發學生興趣
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興趣是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
1.開展一些誦讀、猜謎語、成語接龍、歇后語對接、講故事比賽,還可以開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會、讀書心得、讀書經驗等交流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比如“演講比賽”,參賽學生的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利用課文中的插圖,以直觀思維為主進行抽象思維的理解。而課文中插圖鮮明,動畫生動形象,通過插圖使他們愛上學習閱讀課文的能力,愛上閱讀。或者開辯論賽,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知道課本沒有的知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因人而異。小學中低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通過插圖,悅耳的錄音課文聲音,新穎的故事激發學生愛上閱讀,而高年級除了故事外,還要在性格、心理等方面找差異。通過情感的理解,加深表達的內容與思想,使自己與作者同在,體會作者,從而愛上閱讀。
3.注意閱讀廣度。教學大綱要求六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不少于100萬字,無疑要求我們注意閱讀廣度,在尊重學生基礎上,廣泛閱讀。教師特別注重讓學生自己體會到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快樂,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他們也會像成人完成一個重大而神圣的使命,因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大量閱讀。
(四)學會積累
不僅在課內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要通過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汲取營養,學會積累,積累知識也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因此,我們要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積累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積累筆記本,把自己閱讀中積累的字詞句抄下來,以便以后運用,有了這個積累本,就像有了個小金庫,為以后的寫作、日記、口語交際等仿寫,敘寫就不用發愁了。如果在上課回答問題或平常交流中,發現學生運用自己精心準備積累的字詞,應給予表揚。在寫作中,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寫同類文章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鑒,模仿是練習習作的最好途徑,這樣讓學生有樣可照,仿得輕松,練得愉快。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