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華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屬小學階段法制學科,它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職業道德與法律》四年級上學期19課內容,需1課時完成。這節課以社會熱點為例,教材與現實銜接,視頻引入,案例分析,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亂撥報警電話的危害及產生的后果。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突破難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強自身修養,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四年級學生的性格、世界觀正處于可塑性階段,對他們開展法制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法制教育,使學生學到一些法律知識,感悟自覺守法的必要性,讓學生撐起一片法制的天空。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這節課教學主要采用采訪回顧、警方行動掃描、法海導航、自我反省完成。在策略實施過程中始終抓住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1.采訪回顧
教師活動:播放2012年某報記者采訪編虛假恐怖信息入獄的犯罪嫌疑人陳×的Flash動畫。
記:你怎么看這個判決結果?陳:是我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罪有應得吧。
記:打電話的時候沒有想到會帶來這么大的麻煩?陳:我就是覺得好玩,想把電話卡打完,想讓警察忙一陣子,可是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
記:你打廣州的110,不怕查出來了?陳:我覺得廣州離我們很遠,不會查出來的。
記:打完電話有沒有后怕?陳:有一點怕,但我覺得不會被抓到的,我就是開個玩笑,所以也就忘了。
學生活動:了解2002年陳×在當地撥打廣州110,謊稱某次列車上有炸彈。陳×報假警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通過人物對話切實感受報假警的后果。揭示本節課題。Flash動畫加之網絡資源。
2.警方行動掃描
教師課件展示200多名警察緊急出動的場景:一句好玩的話,引發了200多名警察的緊急出動,他們嚴查了深圳、東莞、廣州火車每一名旅客的行李,還對在東莞站上車的42名旅客進行了姓名登記,某次列車上更是嚴加搜查,廁所、車廂連接處都是重點懷疑對象,其中4號車廂和相鄰的3號、5號車廂的行李反復檢查了多次,一直到火車安全從廣州站開出,火車上還有不少警察。
學生活動:利用網絡資源了解一句好玩的話,引發了一場混亂的景象。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次次無效接警、出警,在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給民警造成一種錯覺。Flash動畫結合網絡資源。
3.法海導航
課件展示憨豬和袋鼠博士的對話:
憨豬:一個自認好玩的想法卻引發一次牢獄之災,誰讓他亂撥報警電話?
袋鼠博士:現在110接警中心除了正常的報警電話外,近85%的報警電話都屬于騷擾電話。
憨豬:這沒有辦法呀!110太深入人心啦!別的報警電話肯定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袋鼠博士:你錯了!120急救中心接聽的急救熱線中,騷擾電話約達總電話量的55%。
憨豬:這么說,火警119也有人敢撥它?
博士:“119”調度指揮中心在放假期間每天的電話量大增,大多數電話是小學生因好奇、鬧著玩撥打過來的。
憨豬:太可惡了!亂撥報警電話會給報警中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
袋鼠博士:亂撥報警電話不僅嚴重擾亂報警工作的正常秩序,還因為騷擾電話長時間占據報警電話線路,真正的報警者電話打不進來,使他們無法得到及時的救助,帶來的后果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我們不能因好奇、好玩而撥打報警電話,因為這是違法的!
學生活動:明確“120”“110”“119”這些電話不能亂撥。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認識好奇危害別人傷害自己。PPT課件展示。
4.自我反省
教師出示問題:你有沒有亂撥報警電話的行為?通過學習你知道今后該怎樣做。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5.設計海報
教師活動:教師由圖片展示切入,拓寬學生創作空間。
學生活動:感悟,想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的創作熱情延伸至課堂中。
六、教學流程圖
開始—Flash采訪回顧導入—Flash警方行動掃描,明確目的—課件法海導航,教師指導要點—自我反省,學生自我教育—設計海報,貼警示語—結束。
七、教學評價設計
課程基本結束時,指導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明確評價的具體內容,以學生自評為主,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為輔。肯定優點的同時,指出問題所在,以及改進建議等。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
八、幫助和總結
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Flash動畫、課件展示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爭取讓學生在每個環節的學習中都能達到要求。就自我反省環節而言,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令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