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慧
如今高效課堂教學一浪又一浪的襲來,每個學校都進入了波濤洶涌的高效課堂的浪潮里。耳熟能詳的杜郎口中學自主創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的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洋思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那么小學高效課堂的標準又是什么呢?應該是:一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課堂。二是師生積極思維的課堂。三是人性鍛煉人格成長的課堂。四是關注全人教育的課堂。五是完全開放的課堂。
素質教育已經扎實開展了十幾年,我們都有這樣的共識,小學階段要重點培養學習習慣,中學階段要重點培養學習方法。也就是說小學階段要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而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實施。高效課堂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形成。但目前,很多教師還不知道高效課堂為何物,對它的理念、模式都茫然無知,一下子就將這些老師推入到洶涌的浪潮中,教師會不知所措,把原來比較熟悉的教學方式方法丟掉一些,又把一知半解的高效課堂方法加進一些,結果是兩層皮,夾生飯,很多教師真的成了邯鄲和東施,事與愿違。
從有效教學到高效課堂是一個提升的過程,我認為要想實施高效課堂,前提必先學習其先進的理念,了解其課堂教學的模式,反復學習,達成共識,讓教師達到躍躍欲試的程度,之后將一些有素養的教師派出外出學習、聽課,領會高效課堂教學的精要,回到學校后將學到的方法和經驗進行講座、做課,引領廣大教師踐行高效課堂,或將名家請進來現身說法,探討在高效課堂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充分的鋪墊和準備,再進入高效課堂的模式。
現在一些學校的做法我實在不敢茍同,說要搞高效課堂,就在墻上釘幾塊黑板,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節課發給學校一張自學卡片完事。這樣做既是應付,又是形式主義。試想老師對高效課堂還一頭霧水,對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還沒真正理解和熟悉,這是沒有明確目標的實驗,是拿學生生命開玩笑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實驗,學生既是試驗品又是犧牲品,我們的責任何在,良心何在!
農村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本來就差,對新鮮事物領會得很慢甚至有抵觸情緒,知識更新緩慢,教學觀念甚至還停留在十年之前,對這樣知識陳舊、觀念陳舊,滿足于現狀,不思進取的老師,要做好思想工作,加強師德修養,對癥下藥進行洗腦,真正改變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讓他們看到高效課堂優勢所在、高效所在,認識到高效課堂是減輕師生負擔、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最有效的課堂,逐漸喜歡上高效課堂,愛上高效課堂,養成自覺為學生服務為學生一生負責的態度,這樣將教師投入到高效課堂之中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校長是推進高效課堂實施的重要環節,只有校長對高效課堂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把高效課堂提升一定高度,高效課堂才能積極穩妥地落到實處,只有校長有了高度的認識,才肯于投入財力人力,派教師外出取經學習,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給積極實施高效課堂并出成果的老師表彰獎勵,營造實施高效課堂的氛圍,這樣高效課堂才能扎實有效地開展起來并能取得良好效果。
高效課堂的目的是要求教師科學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只為圖花哨,圖課堂熱鬧,將小組學習簡單嫁接,把探究學習和交流作為一種渲染,那么轟轟烈烈、熱熱鬧鬧過后會給學生的頭腦里留下許多空白,學生懵懂無措,教師全然不解,反倒感覺良好,這樣的高效課堂真要不得。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無論怎樣進行高效課堂,都必須要圍繞字的音形義進行課堂教學,形式必須要為內容服務,脫離字的音形義進行教學就談不上高效。一年級小學生還沒有自學的能力和習慣,識字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方法引導學生喚起記憶,喚醒儲備信息,或者復現這個字或者找到與這個字相像的那個字,這個字和那些字合在一起用,表示什么意思等,先是教給學生的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興趣,由扶到放,做到恰到好處,不能走極端,不能因為應景,也不能為了迎合高效課堂在沒有基礎、沒有指導的情況下放手,學生不知所措,茫茫然。最終結果很多學生基礎打得不牢,學習成績下滑得厲害,兩極分化嚴重,與愿望適得其反。
小學數學教師更要有計劃地圍繞高效課堂的理念進行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設計。動腦思考自主探究、動手操作觀察、發現規律,善于溝通交流,培養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節課的教學中能體現一定要讓學生做到,耐心引導,精心指導,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下,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課堂才稱得上是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實施要與教師達成共識,在理論學習、課例觀摩中認識到高效課堂高效之處,讓教師感到不為難不認為是高不可攀,欣然接受,自覺步入高效課堂,然后再逐步改進完善,讓每個教師都成為高效課堂的實施者。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