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蓓蓉
[摘要] 目的 探討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 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62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表現、顱腦CT診斷及實驗室檢查情況等進行分析,并對患者進行降低顱內壓、控制血糖、血壓、調節血脂等對癥治療,觀察其療效。 結果 62例患者出院時血糖均控制在6.0~8.0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治愈36例,顯效19例,好轉5例,無效1例,死亡1例。 結論 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以高血糖為病發高危因素,病變以腔隙性腦梗塞發病率最高,采用顱腦CT檢查具有較高確診率,治療中加強對患者血糖控制,同時結合降壓治療、調節血脂等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率,而且有效進行血壓及血脂調控,對腦梗塞患者的治療及預防有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腦梗塞;臨床診治;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2(b)-0062-03
2型糖尿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引起的機體代謝異常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持續高血糖,由于患者處于高凝狀態,造成微血管發生病變,引發血栓形成而致腦梗塞病發。腦梗塞是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變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并發癥,具有較高致殘率和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為進一步加強對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對應性治療效率,現就該研究62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進行臨床診治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62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男42例,女20例,年齡49~80歲,平均(64.51±11.37)歲,糖尿病病程2~29年,平均(15.50±3.53)年。其中合并高血壓28例,冠心病32例,高脂血癥37例,糖尿病腎病8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2例,并將由腦梗塞引起的應激性高血糖患者排除。
1.2 臨床表現
62例患者入院時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偏側肢體麻木無力、感覺減退、頭痛、頭暈、眩暈、語言障礙、惡心、嘔吐、吞咽困難或延髓麻痹等癥狀,其中急性起病42例,慢性起病20例,昏迷6例,共濟失調11例。
1.3 病情診斷標準
糖尿病病情診斷,根據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進行判定[2],有明顯臨床癥狀,空腹血糖檢測值≥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值≥11.1 mmol/L者;無明顯臨床癥狀,空腹血糖檢測值≥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值≥11.1 mmol/L,經再次檢測血糖值仍為上述值者;無明顯臨床癥狀,空腹血糖值≥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值≥11.1 mmol/L,經糖耐量實驗2 h血糖檢測值≥11.1 mmol/L者,符合任意一項可診斷為糖尿病。腦梗塞病情診斷需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顱腦CT或核磁共振等檢查證實后確診。
1.4 顱腦CT檢查
所有患者均進行顱腦CT檢查,確診為單發性腦梗塞者23例(梗塞區直徑>15 mm);腔隙性腦梗塞者32例(梗塞區直徑≤15 mm);多發性腦梗塞7例(2個或以上病灶);其中伴有腦萎縮25例。
1.5 實驗室檢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血糖、尿糖及相關血液檢查,平均血糖值在(20.78±6.12)mmol/L,餐后2 h血糖均超過10.0 mmol/L,其中25例患者總膽固醇升高,35例甘油三酯升高,22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31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9例合并氮質血癥。
1.6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需及時給予吸氧給氧治療,叮囑患者嚴格臥床靜養,根據血壓檢測結果采取降壓藥物口服治療或給予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治療,取20%甘露醇靜脈滴注降低顱內壓,取利尿劑進行脫水治療,以此來擴張血管,加強血液粘稠度的溶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水腫情況,同時取降血脂藥物調整血脂情況,用藥期間注意加強對患者血壓、血脂、顱內壓等的檢查和觀察,適當調整藥量,還需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等。對血糖的控制是治療的重點,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血糖的檢測,根據患者高血糖情況采取對癥降糖治療,對空腹血糖超過11.1 mmol/L者,需采用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用藥后加強對血糖檢測,根據患者血糖下降情況適當將靜脈滴注改成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逐漸改為口服降糖類藥物控制;對空腹血糖小于11.1 mmol/L >8.2 mmol/L者,采用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根據血糖檢查結果適當改為降糖類藥物治療,治療中要嚴格注意對患者神志、表情、意識、血糖、血壓、血脂等的檢測和觀察,注意患者有無不良病癥發生,同時應將血糖控制在7.0~8.0 mmol/L為宜[3]。所有患者均經持續4周治療后,進行療效觀察。
1.7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肢體活動功能恢復情況分為治愈、顯效、好轉和無效4類,治愈指患者各項臨床表現癥狀基本消失,各項生活活動可自行處理,偏癱肢體肌力恢復至4級或以上,肌力可抵抗一定阻力,較正常人稍有降低或恢復正常;顯效指患者各項臨床表現癥狀有明顯改善,生活活動基本能夠自理,偏癱肢體肌力恢復至2級以上,不受外界重力干擾可進行適度活動,抬高困難;好轉指患者各項臨床表現癥狀有所改善,偏癱肢體肌力至1級以上,各項生活活動需他人幫助;無效指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無好轉跡象,偏癱肢體肌力無改變,不能自理[4]。
2 結果
62例患者出院時血糖均控制在6.0~8.0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治愈36例(58.07%),顯效19例(30.65%),好轉5例(8.06%),無效1例(1.61%),死亡1例(1.61%),死亡原因是由于患者發生大面積腦梗塞腦疝形成,救治無效發生死亡。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病變類型,主要病發于成人,是臨床比較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終身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增長,其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5],尤其老年人病發率最高。病發機制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引起的持續性血糖升高征狀,2型糖尿病的主要癥狀為肥胖、乏力、口渴、多飲、多尿、多食等,肥胖會隨病程的增加而逐漸下降。2型糖尿病是一種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血糖可經降糖類藥物治療進行控制,但病情較重時需借助胰島素進行降糖,再采用降糖類藥物進行維持治療。由于血糖升高,易造成微血管病變,從而增加患者并發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或眼病等并發癥,如高血壓、腦血管病變、心臟病等[6]。在腦血管病變中具有較高的腦梗塞病發率。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具有較高致殘率、病死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命質量嚴重造成威脅。病發后患者除血糖升高外,還會出現偏癱、失語、活動功能障礙、意識模糊等癥狀,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其工作、家庭及社會關系等均會造成一定影響。且有學者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病發率是非糖尿病者的3~5倍[7],說明糖尿病是腦梗塞病發的高危因素,同時其病發機制也可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病發機制與其病程有一定關系,一般老年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均在2年以上,甚至接近于30年,隨年齡的不斷增加,其病程時間越長,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病情越重,越容易引發患者出現梗塞并加大梗塞面積;而且糖尿病由于胰島素分泌紊亂,血糖不斷升高,導致機體代謝功能紊亂,造成患者并發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高危因素的并發,導致患者微血管發生病變,血管壁損傷,致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增加,會引發腦梗塞;血糖升高致血紅細胞增殖,加快聚集,血漿纖維蛋白原計數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導致血管脆性加強破裂,同樣造成腦梗塞[8];或者由于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致高凝狀態,造成血液循環下降,大腦供血不足,出現缺血、缺氧狀態促使腦梗塞發生;而且高血糖易導致血液流變學發生異常,引起微血管病變致凝血機制失調,導致患者發生血壓升高狀況,造成小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液循環減慢而引發腦梗塞[9]。
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病情程度的確診,需要進行相關詳細檢查,包括血糖、尿糖、血壓、血脂、心電及顱腦CT或核磁共振等,通過血糖檢查可明確患者高血糖范圍,對其病情控制提供依據,經顱腦CT影像學檢查,可通過其較高的敏感性與精確的掃描作用,對患者腦部組織病灶位置、大小、形態、程度、邊界情況及腦水腫程度、顱內壓增高情況等進行明確顯示,不僅為臨床確診患者病情提供可靠依據,而且也可為醫生治療提高準確參照作用[10]。經該文研究表明,腦梗塞部位主要于基底節區,呈腔隙性腦梗塞的病發率最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是基底節處于腦動脈供血交界區,處于腦組織較為薄弱部位,因而易在缺血、缺氧情況下發生梗塞。臨床對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治療,關鍵是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血糖的治療先采用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待患者病情逐漸穩定后采用降糖類藥物長期控制治療;同時對患者腦梗塞出現的顱內壓升高情況進行控制,主要采用甘露醇進行治療,甘露醇是一種腦部疾病的搶救藥物,靜脈滴注體內后可加強血漿滲透壓,促使機體組織脫水,從而起到降低顱內壓的作用,加強對患者腦水腫的改善,不僅促進血管擴張和血液循環,而且具有輔助降低血壓的作用[11],所以在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血壓升高范圍不高的情況下可不予以降壓治療,通過降低顱內壓治療可逐漸控制血壓,對于血壓較高者可利用具有擴張動脈,促進血液循環的硝酸甘油進行治療,它可有效降低血壓,同時加強心肌功能。經該研究還發現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除伴有高血壓還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癥等情況,因此治療中還需要加強對冠心病及血脂的治療和控制,由于血脂過高可致血液粘稠度升高,誘發患者腦梗塞發生,是一種危險因素,因而治療中需進行血脂調控。經有效的血糖控制及相關對癥治療,該研究選取的62例患者發生死亡的患者僅有1例,治愈率、顯效率及好轉率的和高達98.39%,且患者出院時的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說明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治療以控制血糖為主,加強患者顱內壓改善、血壓控制、血脂調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率。由于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病發率大多為老年人,同時由于老年人機體各項功能逐漸減退,易合并各種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或腦血管意外等,所以要加強老年者預防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發生,需加強對糖尿病的定期檢查,并及時采取血糖控制及預防措施,從而降低其引發腦梗塞的概率,盡量提高生命質量。
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對癥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病情恢復,臨床要想進一步提高治療效率及患者依從度,建議其加強對患者飲食控制、心理干預和疾病知識宣教等護理干預[12],飲食控制可加強患者飲食的注意并輔助降低血糖;心理干預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及配合度,促進醫護人員操作的順利性;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及治療方法等的了解度,提高治療依從性,進而增進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是合并腦梗塞的高危因素,病變以腔隙性腦梗塞發病最高,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確診,及早進行血糖控制,并結合降顱內壓、降血壓、調節血脂等治療,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率,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改善患者肢體活動功能,降低病死率,而且加強對患者血壓及血脂調控,對腦梗塞患者的治療和預防有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彥,喬妍.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53例臨床分析[J].兵團醫學,2011,30(4):28-29.
[2] 黃玲.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54例臨床分析[J].新疆醫學,2009,39(4):64-66.
[3] 歐美榮.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49例臨床分析[J].淮海醫藥,2009,27(1):49.
[4] 陶麗.糖尿病合并腦梗塞臨床分析[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34(5):820-821.
[5] 馬曉霞,邵德榮,覃建陽.5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腦梗塞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7):4316-4317.
[6] 牛海帆.12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6):34-36.
[7] 王立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病變特點與臨床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4,27(6):669.
[8] 陳衛文,曹開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4):1995-1997.
[9] 楊其軍,魏善和.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1):88.
[10] 鐘茂輝,齊林.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腦梗塞30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2739-2740.
[11] 陸明智.糖尿病合并急性腦梗塞87例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6):703-704.
[12] 胡培明.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3):377-378.
(收稿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