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要] 目的 為糖尿病病患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評價。 方法 擇取2011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病患50例,按在院期間接受的不同護理進行分組:接受一般性護理的25例患者歸入對照組,接受優質護理服務的25例患者歸入研究組。將2組的護理效果實施對比。 結果 就護理滿意度而言,研究組96%,對照組72%;就ADL評分而言,研究組(18.43±3.67)分,對照組(11.11±2.08)分。對照組均遜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進展,臨床可通過實行優質護理服務來實現糖尿病的有效治療。
[關鍵詞] 糖尿?。粦眯Ч?;生活質量;優質護理;一般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2(b)-0190-03
作為一種高發病率的臨床慢性疾病,糖尿病多因患者存在胰島素缺陷而出現糖脂代謝紊亂與蛋白質代謝障礙。該病是一種可對身體多個器官造成不利影響的疾病,不僅是心、腎與血管系統會隨著糖尿病的發展而發生病變,甚至腦、神經等多個系統也會因此而出現結構異常與功能障礙[1]。若不對其進行控制,不僅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極為負面的影響,甚至患者的生命也將受到威脅。對于糖尿病的治療而言,藥物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發展,卻無法實現有效的根治,護理作為重要的輔助手段,同樣會對糖尿病的治療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該文選擇優質護理服務這種先進護理模式作為研究對象,為2011年4月—2015年5月這4年間由該鄉鎮中心衛生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病患進行應用,試評價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1年4月—2015年5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病患50例,全部符合WHO于1999年制定的DM相關診斷標準,即餐后2 h血糖值高于10 mmol/L,空腹血糖值高于7.2 mmol/L,糖化血紅蛋白百分比低于7%。性別構成: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分布:最小者40歲,最大者90歲,平均(66.74±14.41)歲;病程:長則16年,短則4年,平均(10.33±2.48)年;文化程度:12例為初中學歷,23例為高中學歷,15例為大專及以上學歷。按在院期間接受的不同護理進行分組:接受一般性護理的25例患者歸入對照組,接受優質護理服務的25例患者歸入研究組。兩組患者就上述基本資料而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一般性護理,研究組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內容為:
(1)用藥。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提前評估,對其具體的用藥時間與用藥劑量進行嚴格的執行。用藥期間,對其尿量、尿糖以及血糖的變化進行監測,以便隨時調節用藥劑量與用藥方案。為了避免感染的發生,要經常選擇不同的部位進行胰島素注射;若患者出現低血糖表現,則要及時給予其葡萄糖或使用糖果進行口服。
(2)飲食。飲食護理是最為健康無害的治療方式。若患者病情較輕,或是僅僅體態肥胖,可以單用飲食療法進行護理,若兩個月內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則要加用藥物進行治療[2]。飲食護理期間,要結合患者的體質量指數與具體活動率進行攝入熱量的計算,并根據患者所處的妊娠期、青春期或哺乳期進行適當的改變??偟膩碚f,依然要限制糖分與膽固醇的過度攝入,建議多進食高纖維素的果蔬,并使用植物油烹調,以免發生便秘。
(3)運動。運動可以提高機體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因此強度合理、時間科學的適當運動有助于降糖效果的實現,從而有效改善紊亂的血脂代謝,避免疾病的繼續進展。但是,對于合并有嚴重疾?。ㄈ缪鄄 ⒛I病、心?;蚰X卒中等)的患者,則要禁止其進行劇烈運動。
(4)健康教育。針對糖尿病病患普遍存在的疾病認知不足問題,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應的介紹,通過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來優化其自我管理能力。若條件允許,可使用新型工具“看圖對話”來實現有效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糖尿病的基本資料方式、具體的治療方法、治療的原理與治療的目的有更全面的了解[3]。對于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同樣要在健康教育中予以重點告知,如此可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危害的認識,積極主動配合日常治療。在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足夠的人文關懷,通過親和的態度拉近患者的距離,以提高對于健康教育內容的接受度。
(5)并發癥。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包括感染、糖尿病神經病變、低血糖反應、酮癥酸中毒以及糖尿病腎病等。對于感染,應加強對患者衛生狀況的處理,對口腔、會陰、皮膚進行定期清潔,一旦患者發熱,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對于糖尿病腎病,要針對患者的高血壓進行積極控制,限制蛋白質攝入的同時每日為其口服降脂藥與凝血藥,改善腎小球內部的循環狀況;對于神經病變,可以通過使用止痛劑或以紅外線照射進行治療;對于低血糖反應,可通過合理運動、使用胰島素、適當的飲食治療來實現有效護理;對于酮癥酸中毒,可通過安排患者臥床休息、低流量供養來實現有效的預防[4]。
1.3 觀察指標
(1)患者滿意度。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填寫問卷的患者意識狀態清醒,可獨立思考,可正常交流?;颊呒捌浼覍偬顚懲戤吅?,由護理人員親自全部回收,交由專門人員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滿意度從高到低分別為:滿意度較高、滿意度尚可、不甚滿意。其中,總滿意度為滿意度尚可與滿意度較高之和。
(2)患者的ADL評分。ADL評分即生活質量評價,除項目總分而言,還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3個子項目,主項目與子項目的各項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關系,分數越低則生活質量越差,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n(%)表示,并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進行t檢驗。兩組實驗所得數據,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滿意度評價
研究組總滿意度高達96%,對照組總滿意度為72%,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程度遠遠高于對照組,χ2=5.36,P=0.02<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ADL評分
研究組患者在各項評分上均高于對照組,P=0.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3.1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意義所在
作為終身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療需要持之以恒。醫學工作者結合研究成果與自身工作經驗發現,若要實現糖尿病的有效治療,僅僅服用或注射藥物是不夠的,雖然胰島素、二甲雙胍等藥物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改善患者紊亂的糖脂代謝,卻無法起到持久的治療效果[5]。相較于藥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患者日常的自我管理更加有效。即是說,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以臨床護理,可以使糖尿病治療實現“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6]。而優質護理服務便是一種科學合理的護理模式,相較于以“疾病”為“護理中心”的一般性護理,這種護理模式不僅關注患者病情的變化,還會立足于患者這一護理中心,基于患者在飲食、運動、心理等各個層面的需求,從糖尿病病患的多個方面進行有效護理,故在糖尿病病患的疾病控制上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3.2 具體應用及應用效果
首先,就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而言,優質護理服務考慮到患者在疾病發展中存在的恐懼心理,對其潛存的心理壓力給予了有效引導,使患者在心理上更加積極面對疾病,抵御疾病,減少了心理壓抑給生理功能帶來的抑制[7]。由于患者接受了健康教育,在自身血糖控制行為方面——遵醫用藥、自測血糖、控制飲食、管理血糖波動、控制情緒、養成良好習慣、規律運動,有了更好的實行效果,故在住院期間與院外隨訪中都可以出現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其次,就飲食和運動層面而言,飲食結構的科學合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穩定患者紊亂的糖脂代謝,對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食物的控制性攝入,更是可以緩解胃腸壓力,預防血糖升高;而運動的有效干預,可以促進胰島素等藥物進一步發揮其藥效,并能有效提高患者體質,故對糖尿病病情同樣有緩解作用[8]。
最后,優質護理服務針對并發癥的出現進行了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有效緩解了糖尿病各項并發癥的發展,對于患者的機體功能與其他系統給予了一定的保護,患者其他器官不再發生病變或病變程度明顯減輕,其日常生活自然得以正常進行,患者生活質量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提高。
關于優質護理服務于糖尿病病患中的應用效果,從本文結果可以清晰得知。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6%,遠遠高于對照組72%的滿意度,可見優質護理服務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對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的滿足度更高;而研究組ADL評分與其他各項評分遠遠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優質護理服務的護理質量要明顯優于一般性護理,患者由于接受了更加優質的護理,所以在生活質量上得到了直接的提高。
4 結語
糖尿病隨著病情進展將會出現若干的并發癥,在糖尿病與相關并發癥的共同作用下,患者機體將會出現功能性障礙。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該疾病的臨床護理除了需要在飲食、運動、用藥上給予較為全面的護理,還要對其心理給予相應的護理,對于相關并發癥更要實施預見性護理。在該研究中,證實優質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了更加良好的護理,故在患者中取得了更加優良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春艷.優質護理服務對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質量的效果評價[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5,47(2):237-239.
[2] 于淼,鄒香妮,孫巍,等.優質護理服務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3):237-238.
[3] 徐文聰,黃梅,李華云.新型糖尿病教育工具看圖對話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2012,10(2):176-177.
[4] 候迎輝,張旭穎,吳麗娜.優質護理服務對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預防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8):1440, 1442.
[5] 陳翠英,陶玉蓮.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評價[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12):1529-1530.
[6] 裔華.優質護理服務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和實施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8):2791-2792.
[7] 熊貴芬,張慧,彭國美,等.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16-19.
[8] 季煥芝.糖尿病患者采用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27):6149-6150.
(收稿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