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希文
一、背景分析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填鴨教育。其后果致使學生不具備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新課改大力倡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落實,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分工、密切協作,在獨立分析、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實踐而能動的學習過程。
鑒于此,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當積極順應新課改的歷史發展趨勢,積極地運用自主性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朱自清《背影》一文的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采用上述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該節語文課堂呈現嶄新的生命與蓬勃的活力。
二、案例描述
《背影》是一篇充滿感情的回憶性散文,作者運用樸素、平實的文字將父親對自己平凡而偉大的愛進行了很好的描述。由于學生在自身的現實生活中都對各自的父親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因此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他們很容易進入作者的角色,站在作者的角度體會父親背影下凝聚的深厚父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自主性學習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該篇課文的課堂講解活動中,我主要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自主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課堂導入環節中,我為學生播放了歌頌父愛的經典歌曲《父親》,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背景聲中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影》全文,奠定了整節語文課的感情基調,學生也能對《背影》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主旨形成初步、大致的主觀認知。在此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問道:“課文以《背影》為名,可見背影是全文的重中之重,那么,作者是如何對父親的背影進行刻畫的?你認為作者對背影的描述中,哪些詞最生動形象、最能體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摯情感?請前后同桌四人結合成學習小組,對上述問題進行合作討論與分析。以下即為某一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的討論過程:
學生甲:我認為,作者對父親背影的描寫主要是通過對父親買橘子時的動作描述來實現的,像“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句,就使我們在朗讀時眼前非常形象地顯示出一個老人努力爬上爬下只為了幫兒子買到橘子的情形。
學生乙:我認為,“慢慢探身下去”“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非常細致地刻畫了父親爬上月臺的完整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爬上月臺是非常艱難的,這也從正面論證了父親買橘子時的不容易。
學生丙:“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這句話也是對父親背影的刻畫。這其中,我認為,“蹣跚”這個詞用得非常貼切。我剛才特意用詞典查詢了“蹣跚”一詞的含義: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作者提到“父親是一個胖子”,如此,蹣跚的走路形態既符合父親的外表特征,同時,作者更借用“蹣跚”一詞向我們刻畫了父親即使身體肥胖、即使步履艱難,仍然執意去為自己買橘子,這不就是父親對作者的深厚父愛嗎?
學生丁:父親都一大把年紀了,但是為了安頓好作者,仍然愿意拖著肥胖的身軀去爬月臺,即使“攀”“縮”也要置危險于不顧,這種父愛讓人感動,也讓人為之動容。
如此,借助學生自主學習、小組成員合作分工的分析與討論,他們很容易就從中得出“可憐天下父母心”“透過父親買橘子這一舉動表現出了他對作者濃濃的父愛”的主題內涵。很顯然,這要比我死板、僵硬地向他們直接灌輸“父親很愛作者,我們可以從父親為作者購買橘子的過程中看出來”要更為深刻。
三、案例反思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其教學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教學應當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先進教育觀點,以此作為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其語文學習積極性、切實鍛煉其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凝聚力等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及手段。”可以這么說,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活動形式,是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
通過對《背影》這篇課文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分析與思考:究竟哪些細節使父親的“背影”留給讀者深刻的感觸?作者又是如何對這些細節進行刻畫的?通過描述父親的“背影”,作者想要表達何種情感?……而通過小組合作,小組各成員之間又能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做到認識與觀點上的相互補充,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借助他人的智慧使自身對該課文的學習過程更加深刻化與豐富化。這也就從正面極大地保證了他們對該課文主題內涵的深入挖掘與充分理解,從而大大保證了當堂語文課的合作學習效果。
在結束了《背影》一文的教學后,我從心里為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感到驚喜,也非常慶幸自己并沒有像傳統教育模式中那樣將教材輔導書上羅列的文章主旨、內涵等內容一股腦兒地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使他們能在輕松、愉悅的精神狀態下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勇敢表達自身獨特的見解,自主進行學習觀點上的分享與智慧的碰撞。如此,既保證學生切實收獲了高質量的學習效果,同時,更使整個語文課堂散發出魅力的璀璨光芒。
參考文獻:
[1]鄧玲.初中語文自主閱讀的學習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9.
[2]曹秀華.對自主學習理念的認識與探討[J].教育探索,2006(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