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蘭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基本理念,所以,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認識到物理課程的學習價值,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探索物理世界的興趣,促使初中物理課堂獲得高效化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生活化;生活現象;物理;作業
對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狀況進行審視,會發現物理教學與實際嚴重脫節,教師所講的知識引不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就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而且普遍覺得物理難學,對它具有厭惡、恐懼的學習心理。鑒于此,身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該實現物理教學和現實生活的有效融合,實現物理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會用慧眼去發現隱含在身邊的物理,用聰明的大腦去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下面,筆者就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談幾點想法和做法。
一、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拉近學生和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解各種物理現象和傳授各種物理知識,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物理理論基礎知識,卻不知這些知識的用處,因此這些知識只是成為學生參加考試的砝碼,之所以產生這種后果,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注重物理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而是將二者脫離,所以,這就要求身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在物理教學中,針對具體的物理教學內容,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讓學生認識到,他們現在學習的物理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以此拉近學生和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強烈愿望。
比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內容時,因為聲音是學生最熟悉的現象,在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大量與聲音有關的感性認識,因此,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道:“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如優美的歌聲、琴聲、鑼鼓聲、流水聲、風聲等等,還有在農村,村民是依靠高音喇叭播放通知來獲取信息的,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導到我們耳朵里的?”這時,學生你看我我看你,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學完之后,剛才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這樣,我通過在上課一開始就引入學生熟悉的聲現象,拉近了學生和物理知識的距離,繼而提出聲音的產生等問題,激發了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探究心理,從而全神貫注地對本節知識進行傾聽與學習。
二、課堂舉例要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在給學生講解物理知識點時,所舉的例子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學生相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究能動性,無論是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還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比如,在學習“密度”這節內容時,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如何去鑒定國王的王冠是否是純金制成的?戰士在抗洪搶險時穿的救生衣,材料是什么?配置的雞尾酒為什么可以區分出美麗的顏色和層次?熱氣球中為什么要充有氫氣、氦氣或熱空氣?這些與學生身邊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例子,立即引起了學生對密度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的關注,并進行初步猜測和深入思考。這樣,我就讓學生感受到了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調動了學生強烈的探究能動性,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三、編制生活化物理作業,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和補充,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所以,身為新時期的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編制生活化的物理作業,如此既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還能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比如,還是以“密度”這節內容為例,在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后,我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課后作業:回家后,向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借一枚金戒指,然后運用自己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來鑒定它是否是純金的。要把整個鑒定過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課堂上,大家共同對鑒定方法和鑒定過程進行分享交流。這樣,我通過給學生布置這項作業,既給學生提供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也激發了學生做作業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總之,希望廣大初中物理教師,都能做到將學生生活實際與物理課堂相結合,構建生活化的物理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愉快興奮的狀態學習和探索物理知識,從而促使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切實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娜娜.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趙東升.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