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強
《世間最美的墳墓》,通過描寫一個最普通的墳墓,不僅歌頌了托爾斯泰偉大的人格,豐富的情懷,而且啟迪人們思索樸素與偉大、平凡與尊貴、不朽與淹滅等難以窮盡的人生命題,尋求生命的真諦,主題可謂深邃。鑒于本文主題的深邃、手法的巧妙、語言精練、含義深刻的特點,孫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通過分析,領會托翁之墓美在何處,從而把握中心;學習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精致的語言風格;領會作者借對墓地樸素美的描繪,表達對托爾斯泰人格美的贊美。這一教學目標的設置,可以看出孫老師能夠深挖教材,把教材讀懂讀通,抓住了教材的魂。載體的魂抓住了,設計的教學目標當然客觀、合理。目前,我們有的老師不深挖教材,走馬觀花式地閱讀教材,把握不住文本的精髓,設計的教學目標偏離文本的特點,課堂上學生如同嚼蠟,昏昏然索然無趣,導致學生厭煩語文這一學科,其結果可想而知,而孫老師正因為抓住了文本的魂,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探討發言,這既是一次語言的洗禮,又是一次與偉人的情感互動,學生的品格也得到了熏陶和升華,可謂一課多效、一舉多得、精彩紛呈。
因此,課前教師務必要多下功夫,下苦功夫,吃透文本,把握其魂,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課堂才能高效。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因此,設計的教學方法要適合學生。孫老師教的學生是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她采用自讀與點撥的方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符合學情,方法恰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他的課堂上,學生都爭搶著發言,真是你剛唱罷我登場,這一組剛回答完問題,另一組的學生又搶著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時而爭得面紅耳赤,時而掌聲不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合理恰當的教學方法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哦,原來語文的世界竟如此絢麗多姿,原來語言竟有如此的魔力,不但學生沉醉其中,連我也難以自禁。
再次回顧她的課堂教學,我更是百感交集,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在課堂上,學生充分地展現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和勇氣。在辯論中,提高自我,生與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閃耀著奪目的光彩,合作探究,既能集思廣益,又是一次情感的互融,真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樣的課堂學生怎么能懨懨欲睡呢?這樣的課堂效率怎么能不高呢?這樣的課堂怎能不令為人師者深省呢?
孫老師的課堂導入更是新穎。出示了幾個偉人的墳墓圖片與托爾斯泰的墳墓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談談每個墳墓美在哪里。
直觀的教學手段一下子把學生的眼球吸引過去,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暢所欲言?!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未入佳境趣亦濃,課堂氛圍的第一次高潮已經開始了。
孫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對比手法更是精彩的瞬間。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對比,小組合作探究對比的作用,課堂上討論此起彼伏,回答問題聲一浪高過一浪,智慧的結晶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吹綄W生那如癡如醉的樣子,我的心也醉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導學生把對比手法用到寫作當中,做到了學以致用,學生紛紛拿起筆來,沙沙的聲音仿佛天籟一般。
情感的熏陶更是本課的一大亮點。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了托爾斯泰的與眾不同,這種偉大之于樸素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如同萬丈懸崖上的瀑布飛流直下落入深淵時所擊起的巨大的震撼力一樣,在孩子的心中產生了一種震撼,這種人格的塑造遠比空洞的說教不知強多少倍。
我在努力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課堂上,我神采飛揚地講著,學生的反應卻不盡如人意,有交頭接耳閑聊的;有你捅我一下、我捅你一下百無聊賴的;有東張西望魂不守舍的;更有與周公會面的,諸如此景是司空見慣。我也曾迷惘、困惑,甚至遷怒學生,哎,現在的孩子都不好好學習。今天的一課,令我如夢方醒,導致學生厭惡學習語文的原因在于本人教學理念的陳舊,教師的一手遮天、滿堂灌等教學方法,嚴重地降低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應一潭活水的課堂卻變成了死水一潭,可憐、可悲。
經此一課,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似一縷春風飄進我的課堂;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好中差搭配,學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長。每個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組內的同學互相幫助,關系和諧融洽,課堂上爭辯針鋒相對,氣氛熱烈,答題有理有據,令人折服,那新奇的想法令我折服、令我眩目,我眼中的那些學困生都變得那么睿智而可愛,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碰撞,令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從此,我不再迷茫。
這一堂公開課令我茅塞頓開,新的教學理念如一縷陽光照亮我的心房,從此,學生為文體的觀念已根植于我的教學觀念之中,而且已經開花結果,“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用于本課是再恰當不過了。
參考文獻:
[1]張建偉.反思: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新思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4).
[2]鞏建鵬.論教學反思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