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敏
美術課的主要任務是美育教學,但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審美,美術的技法性不容忽視。如果技法達不到一定層次,則審美也無法提升。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技法的指導尤為重要。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學生效仿老師,是掌握技能的最佳途徑,于是老師的示范作用決定了學生能否高效率地掌握真正的技能。
教師要不要示范,最近成為美術教師爭論的一個焦點。有人認為教師的示范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導致學生只會模仿而失去了個性。也有人認為只有教師的示范,才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技法,從而最快地掌握線條、構圖、色彩運用等技法,而不是空談理論。
我的觀點是教師示范很重要,大部分是需要的,只是有時不需要。美術作品呈現的是一種比較直觀的形象,它通過傳達視覺或圖像信息,令觀者產生共鳴,但要達到向學生傳授技能的目的,光有靜態的形象是遠遠不夠的,所缺少的正是被很多教師忽略的動態的技法。想起在師范美術課上學國畫蘭竹及山水,自己看著畫冊畫總不得要領。在老師的隨手幾筆示范之后,便茅塞頓開,其用筆的節奏、用墨的變化都了然于心。我想,示范對學生來說,是事半功倍之捷徑。范畫的真正價值在于啟發和激活學生思維,而學生的想象并不會被老師的示范所囿,而是被技法的缺乏所囿。學生無法用技法表現自己的想象,才會出現不知如何下筆的尷尬。在有了技法支持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想象的輔助,即可順水推舟。但并不是每節課都需要示范,比如五年級下冊第20課《科學創造新生活》,是學生在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后,運用所學到的技法來創作想象畫,教師無需示范繪制想象畫,只需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發現科學給未來的生活能帶來無窮的變化。
如此重要的示范,對教師本身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因為教師首要會示范、懂示范,各個美術領域都能示范,比如線描的示范、色彩的示范、水墨的示范、手工的示范等。教師還要懂得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有效的示范。
示范有表象的示范、也有隱性的示范。教師的示范可以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如課前的范作,也可以算作是示范的一種,雖然沒有在課上直接示范,但也可以說是一種間接示范,因為看書本和聽理論,都不如看原作來得直觀,這是大家都深得體會的。但這樣的示范只能用于較為簡單的技法指導。
其次是課堂示范,需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指導,就可以采取面對所有學生的講解示范,通常是直接進行繪畫或手工制作,邊示范邊講解,將整個過程都展示給學生,從構想到實施,從草圖到成圖,各種技法都一覽無余。根據范作的繁簡,為便于學生掌握,可以是連續的示范,也可以是分步驟的示范,在黑板上、紙上、屏幕上都可以操作,考驗的是教師的美術基本功,給學生的卻是最佳路徑。示范不需每次都完整示范,可以有針對性進行局部示范,目的是解決重難點。比如,我在教學《精細的描寫》一課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不能完整示范對物體的精細描寫,我就在課前先線描的方式將一個鉛筆袋的基本外形描寫好,在課堂上再就鉛筆袋的細節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后示范繪畫,這樣既達到示范的目的,又節約了課堂時間。
還有一種課堂示范是針對個別學生的單獨示范,需要教師在學生習作時認真巡視,有的學生能力較差,往往無從下筆,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個別指導,只要隨手畫個草圖,就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習作,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怕畫畫了。有的學生美術功底好,但肯定有需要提升的地方,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進行點撥,教會學生“畫龍點睛”,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評價環節中也有示范的必要性。公開評價學生習作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習作出現的問題,再次進行公開示范,以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或者提升效果。單獨面批時,可以單獨示范,甚至直接在學生的習作上進行批改性的示范,這個更為直觀。
示范不一定由老師來完成,請優秀學生示范,也是一種間接示范,學生更容易接受。我經常會留好優秀的學生習作,給其他班或者低年級的班級上課時,就作為范畫拿出來欣賞。同樣包括學生課前范畫、學生課上范畫,可以是表演性示范,也可以是游戲性示范。有時在黑板上示范繪畫,我故意留了一部分細節不畫,請優秀的學生上臺繼續畫,將重難點通過學生的示范,化難為易,更易于學生接受。充分利用好學生的示范,同樣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課后,教師是不是不需示范了呢?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生處處效仿老師,因此教師要做出榜樣性的示范,如藝術態度的示范、精于鉆研的示范、刻苦練習的示范、優秀畫作的示范……這些示范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示范不可過頭,要適可而止,才不至于禁錮學生;示范要設計獨到,化繁為簡,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消化。教師要先發掘示范要領,注意示范的細節,切不可粗枝大葉,導致學生不得要領。教師要鼓勵學生掌握技能之后自己創新,也要允許部分能力稍差之學生模仿教師的范作,但不能長久。總之,示范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我們美術老師要善于利用示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和素養。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