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瑩
在人的一生中,習慣的培養是最為重要的,因為習慣決定人的命運。尤其是小學生,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更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云曉教授認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很穩定,很難改變。相反,不良的學習習慣形成了,也很難糾正,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習慣的養成與年齡的關系是密切的。一般來說,年齡越小越容易,年齡越大越困難。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學習習慣重要性的分析,從現存小學語文教學的誤區出發,對傳統課程和新課程下的語文學習習慣進行對比,提出了培養小學語文學習習慣有效的可行的建議。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未來學家阿爾涅·托夫勒就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學會學習的人。”在終生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的今天,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教育者指出,好的教育其實質就是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受益,不良習慣讓人受害。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優化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因而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深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性。經常聽同事在議論,某班學生很聽話,學習習習慣好,上課發言積極,參與面廣,在他們班上課很輕松,那才叫享受語文教學,學生學習成績也都比較優異;某班學生學習習慣很差,上課沒幾個人舉手發言,大部分學生都自做自的,好像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課上得很吃力,課堂上老師上課的熱情都消失殆盡,學生書寫潦草,成績不理想。這些議論無非說明了一種現象,就是班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對學生各方面成績以及教師教學的影響。同樣,在學生群體中,語文學習習慣好的學生,他們不僅語文成績優異,其他課程也都是比較優秀的,因為他們從語文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體驗,自然而然對學習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課前備課,深思熟慮
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在課堂上根據這些要求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向學生明確其中的意義,讓學生在思想教育基礎上明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好處。如,學習他人說話的時候,要注視說話人的眼睛,心無旁騖,而不是東張西望;聽他人講話時,要堅持聽完,不要中途打斷發表自己的意見;要邊聽邊思考,聽后要思考是否聽懂他人的講話或是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如果有,要向他人請教,在聽清楚后將自己不同的想法與說話人一起探討。這些都表示對說話者以及說話者勞動成果的尊重,是作為學習者的一種禮貌行為和認真對待他人的積極態度,也對個人的學習和發展是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共享思維成果獲得更多的對自身有價值的知識,既能鍛煉自己,也能提升自己。并且語文教師也可以告訴學生在課堂中認真聽老師講課也是尊重老師和講文明懂禮貌的表現,專心聽講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是學好語文重要的第一步。在課堂上,教師在設置問題后,要針對學生的共同談論或者大家發表意見過程中所表現的學習行為給予指導,對于學習他人講話時有的學生走神、打岔、不注意聽的壞習慣要及時提醒和矯正,并通過一些學生發言后找其他學生復述、轉述或者發表不同看法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習慣或真正理解他人講話和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的行為,并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語文教師的具體要求、指導、訓練和一段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堂教學,潛移默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各學段的目標和內容中都提到了要求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小學生在聽他人講話時要認真,有耐心,集中精力,邊學習邊思考,去努力了解他人講話中的主要內容,能夠抓住要點,并且可以做到轉述。在生活中懂得學習是一種品德,是對他人的一種最起碼的尊重,那么在語文課堂上,學習習慣也是如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訓練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好辦法,同時也可以通過吸取他人身上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此,無論是語文教師講課時還是其他同學發言時或是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共同談論中,都需要認真、耐心地學習。
三、課后訓練,一絲不茍
語文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大千世界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語文學習的源頭,從語文學習中關于寫作的要求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當前學生寫作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要想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就需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說出自己身上以及身邊發生的事來加以論述、表達和評價。我們常說創作者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前提就是從生活中發現,沒有生活的故事好比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和活力,空洞而不會感染到他人。同樣如果學生的作文里都只是空話、大話,沒有實實在在的故事和感受,不僅是學生的失敗,更是教師的失敗。寫作中要想寫看到的、想說的話,表達真實感受,前提就是要親身經歷,親身感受周圍發生的事情,也就是需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細致觀察,你才會了解事情的真相,來龍去脈,才能去評價,去發表看法,去積累寫作中最重要的生活素材,你才可以在作文中有話可說,并且說的是自己真正心里所想的。觀察得多了,積累的素材多了,學生再觀察事物時就可以聯想到另外一些事物,這樣還可以讓學生慢慢地學會歸納和總結,把同一類事物歸納起來都可以用到一篇作文中或是日記中加以總結,再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