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飛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期,對于教育和文化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在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指導思想與“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工作規劃。在此背景之下,“去行政化”改革成為了社會和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高校通過“去行政化”改革從而引導自身內部管理體制的變革,“去行政化”后高校行政管理體制又應當如何科學構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去行政化;高校行政管理
1. 高校行政管理的現狀
1.1 高校行政管理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為了達到辦學目的并確保高校日常工作順利開展和實施的一種組織行為,是保證高校發展和運作所必須進行的重要組織活動,是政府和高校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發展科學和社會服務等任務,按照相應法律法規及章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方法和手段。其具體表現在:協調處理高校內部各因素、高校之間、高校與政府、高校與個人、高校與社會其它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而構成高校的內部因素則包括:學生、教師、行政領導等。
在目前社會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對于我國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等院校已經不再是計劃經濟時代下,執行政府方針和政策的辦學執行單位,高校現在已經伴隨著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變化與要求,成為了一個復雜的系統。而為了使這個復雜系統能夠正常運作,高校行政管理所應起到的協調、溝通與服務等方面的職能與重要性越發凸顯。
根據以上分析,我國高校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涉及到多個層面和利益主體的機構和組織體系。因為政治和執政黨的特性,我國高校不僅具有同國外大學一樣的學生工作、教務、科研及學科建設、人事管理、后勤保衛等諸多部門,也設置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和政黨性質的眾多部門,對這些單位和部門進行必要的管理和協調是高校發展與正常運作的基礎。
1.2高校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就是指高等院校在組織結構及運作模式上,與政府行政機關的體制構成與運作機制基本相同或相近,其特征就是高校架構的行政化。同時,為了滿足高校行政管理縱向的統一性和有效性,高校行政化強調的是以上下級的服從關系為主,并在高校對內和對外聯系中,有明顯的行政等級差別。
高校行政化可以分為外部行政化與內部行政化兩個方面:高校外部行政化具體指教育主管部門使用與對待其下屬部門相同的管理理念、方法與手段對高等院校的運作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同時,在政府對高校的管理中,政府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干預過多,甚至在對高校行政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影響高校內部管理的現象。
高校內部行政化是指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政人員以行政權力干涉學術權力,甚至是用行政權力代替學術權力,即用行政管理的手段處理學術事務。首先,高校學術權力的實施過程中往往不是以“學術為本”而是“行政本位”。其次,因為高校在行政方面的權責與學術方面的權責分界不明,高校行政部門的規章制度及相關法規為行政權力“越位”左右學術權力實施的結果提供了制度化的保護。高校學術權力受到行政權力的干涉。再者,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應該是為教學與科研服務,但在“官本位”的影響下,高校行政管理部門不再以“服務”和“協調”的角色出現,而變成了高校所有事務的“控制者”和“領導者”,淡化了服務的職能。
從高校外部與內部的行政化來看,外部行政化的主要問題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將高校看作是自己的下級部門。而按照現行的高校運作機制,我國高等院校有變成政府依附機構的趨勢,從而使其失去了按照教育規律和自身特點發展辦學的獨立自主性。而高校內部行政化的主要問題則是 “官本位”思想在作祟,行政權力異化為所有部門及人員必須服從的絕對權力,而使對于行政地位的追求超過了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
2.“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的建議
2.1 強化學術權力,加強教授治學的地位
首先,在高校體制的運行過程中,很多時候行政管理和學術活動是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并不能將這兩種權力嚴格分開,因此要明確兩者的職責范圍而不是完全消除行政權力的影響。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共同的作用,要通過建立一種權力的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校長在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系統中的協調作用,形成兩種權力的分工和協作。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達到高等教育學術自由和自治,完成這一使命的最重要的主體就是教授。因此,應當加強教授治學的地位,淡化行政權力的色彩。教授治學是學校的主體,學校行政機制是為教授治學而服務的。因此要讓教授能夠對高校的學術事務進行自主決策,使教授治學的學術權力在高校行政管理系統中發揮作用。
其次,重視高校內部各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學術委員會應由專家和學者構成,學術委員會對其管理領域內的學術事務具有決策權,并且通過立法或是大學章程的形式來保障專家和學者的決策權。為了避免行政權力對學術委員會決策的影響,要盡可能地避免行政領導加入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的負責人由學者經過選舉產生,其決策方式采用平等協商、集體決策的模式。
再次,保障基層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術權力。基層教師和科研人員是高校內部一個廣大的群體,保障他們的學術權力是提升高校學術權力地位的關鍵。高校內部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引進和績效考核等制度的設計上,要充分遵循學術邏輯,保證基層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術權力和利益不受到侵害。在人才引進和升遷機制上,根據學術發展的需要,實行“任人唯賢”,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等機構在學術人才引進和績效考核中的決策作用,保證學術機構的獨立性。
2.2 調整校、院、系三者的權力分配
在我國高校內部權力大多集中在學校層級,院系大多數情況下處于被動執行的地位。因此,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要通過制度建設,重新劃分校、院、系三者的權力,學校要切實下放權力,給學院以獨立決策自身學術和行政事務的權力,學校行政部門也要為學院的良性運轉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學院最為重要的功能是學科建設。學院所有的活動都要圍繞學科建設這條主線而開展,并要從組織建制和制度上保證學術權力的主導地位,平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作為基層單位的學系,則要負責好學科專業的具體事務。
2.3 高校內部組織結構的優化
我國高校的組織結構調整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高校的組織戰略目標。國內大多數高?;径及褜W術性的提升當作首當其沖的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是一所大學發展的方向,高校組織結構的調整必須要為實現戰略目標服務;第二,高校原本的組織結構。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傳統的高校組織結構曾經對高等教育的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依然有著值得肯定之處,高校組織結構的調整要以高校原本的組織結構為基礎進行改革,不能全盤否認;第三,管理層級。在高校內部每增加一個層級,不僅增加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員,而且會造成管理混亂的局面,降低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減少高校的管理層級,理順各層級之間的關系是高校組織結構調整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2.4 加強對權力的監督,提高決策的民主化
決策的民主化表現在民主管理機構對權力的監督上。高校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高校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包括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高校的利益相關者對于高校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民主管理機構是各利益相關者參與高校管理的重要方式,民主管理機構可以對高校管理者的權力進行監督,一方面可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權力的濫用。為了確保高校的高層管理者在做出重大決策時充分參考民主管理機構的意見,應當提高民主管理機構在高校組織結構中的地位。具體來說,民主管理機構在組織架構中的地位要高于學術體系和行政體系,從而可以有效地起到權力監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證高校各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同時高校內部的民主管理機構還要逐步吸收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士參與到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群體和社會群體的監督作用。通過高校民主管理機構的橋梁作用,密切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提升高校管理的透明度,增加高校管理的效率,促進高校自身科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榮慶.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6.
[2]田艷麗. 高校去行政化:困境與路徑選擇[J]. 法制與社會,2011,08:211-212.
[3]計祝保.“去行政化”:我國高校的必然選擇[J]. 當代教育科學,2011,03:55-56.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