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
摘 要:從調研中發現,很多高校翻譯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勝任正式場合下的翻譯工作,不能滿足巨大的翻譯服務市場需求。翻譯教學明顯與市場需求脫節,高校翻譯教學必須遵循市場導向,強力推進翻譯教學改革,形成與市場緊密對接的翻譯教學體系,以滿足市場對高質量翻譯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市場需求;翻譯教學;翻譯教學改革
一、研究背景
飛速發展的經濟、文化使我們的社會對復合知識型的實用翻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據市場調查發現,外語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由于單一的外語專業知識和基礎技能并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很難勝任正式場合下的翻譯工作,不能滿足巨大的翻譯服務市場需求。我們已有不少大學成立了翻譯學院或翻譯系,將翻譯人才作為專業人才進行培訓。例如,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就建立了翻譯系,還有MTI碩士研究生,許建平教授提出:在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和健全多層次、多類別的翻譯人才教育培訓機
制。[1]
但是,許多高校辦學時間不長,還缺乏比較完整的翻譯教學體系,對翻譯教學的認識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對翻譯教學的培養目標不太明確,致使翻譯教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作為高校外語教師,對現行的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應予以高度重視,國際化信息時代使高校的翻譯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翻譯人才市場需求和翻譯從業人員調查及結果分析
(一)研究問題
四川省翻譯市場需求現狀以及與翻譯人才供應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企業、公司、科研機構以及專業翻譯公司等對翻譯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要求做調查;接受問卷調查的翻譯從業人員80%以上都是大學本科學歷,其中90%的人員來自外語專業,參與問卷調查者15.4%來自事業單位外事部門,32.14%來自專業的翻譯公司,56.41%來自公司和企業,他們的翻譯業務涉及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三)研究工具
本次調研主要通過訪談和調查問卷兩種形式,其中發放問卷250份,收回有效問卷230份。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暴露出該省翻譯人才市場對高層次翻譯人才數量的需求及標準譯文質量的要求和該省傳統外語教學翻譯人才培養現狀之間相脫節的矛盾。
1.翻譯人才數量匱乏
據調查四川翻譯人才需求量達3.5萬人以上,且每年數量都在增加,全省需求缺口預計70%以上。能夠從事同聲傳譯的高端人才更是極度匱乏。省內每年承辦大型國際會議近百場,用人單位普遍存在翻譯人才招聘難,且聘用到高水平翻譯更是困難的問題。從省內人才市場招聘會和用人單位在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可以看出,該省對翻譯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這說明翻譯人才培養有極大的市場潛力,高校要下大力氣完善翻譯教學,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翻譯人才。
2.高質量翻譯人才緊缺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從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上看,用人單位對翻譯人員的譯文質量表示滿意的有58%,對其語言水平滿意的有80%,對知識結構的滿意率僅29%,對翻譯人員職業道德滿意率為42%。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的翻譯從業人員在語言的應用上有優勢,但對于專業領域的翻譯存在理解和表達困難,知識結構不合理。市場需要的翻譯專業涉及科技、經貿、法律、醫學、影視、區域文化等。其中科技和經貿所占比重較高,分別是39.6%和32.5%。
3. 翻譯從業人員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35.24%的人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勝任工作,47.04%的人認為自己完成工作比較吃力,18.12%的人認為很難勝任工作。他們對學校的翻譯教學對目前的翻譯工作有幫助的僅有30%。
翻譯從業人員反饋的具體因素有:(1)學時不夠。71.14%的人反應他們翻譯教學的學時非常不夠,高校一般都是大三開設兩學期的翻譯課,每周只有兩學時。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翻譯理論和實踐教學,教師只有滿堂灌、趕進度。(2)翻譯教學模式單一。56.01%的人反應翻譯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3)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需要脫節。我們對西南科技大學外語學院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翻譯教材的內容大多以文學題材為主,涉及政治、經濟、科技的較少,而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等類型的題材才是主要的翻譯工作內容。(4)教學范圍與翻譯實際需要脫節。學校教學的范圍局限于教材,翻譯教學中多以語言的應用講解為主,較少涉及職業翻譯技能訓練,造成雙語轉換的瓶頸。
三、應對措施
(一)精心選擇并優化教學內容
作為學校,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所教學生的不同專業選好教材和補充素材。具體來說,主要在這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主干教材和擴充性材料并舉;主干教材著重講解可供學生借鑒的翻譯技巧,擴充性材料要體現時效性和實用性。例如,在西南科技大學建立“任務資源庫”進行任務設計,把所教的內容寓于各項任務中,并在各項任務中設計一些有創新性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其次,注意教材內容的難易度與選材的系統性。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把翻譯技巧和翻譯理論要點分別安排到各章節中結合例證進行講解,重點掌握非文學類的材料,例如,反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外貿、法律、外交等實務性文體。根據具體課堂內容,在“任務資源庫”中靈活地選用相應的素材,促進和加強學生對翻譯技能的掌握,以盡快提高他們的實際翻譯能力以及他們的綜合素質。
2. 合理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作為我本人,開學的第一次課,我通常把本學期翻譯課的教學計劃安排和要求及教學內容公布給學生,讓學生快速了解課程結構、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并制訂學習計劃,老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知識水平以及要求,根據他們不同的語言、文化基礎和興趣愛好進行分組。
要根據翻譯課的性質,理論課和實踐課穿插進行。引導學生在翻譯實踐中學會靈活運用翻譯理論。實踐課主要是執行翻譯任務,從已設計好的“任務資源庫”中有計劃地抽取素材,安排學生進行模擬翻譯,創設開放、平等、既合作又競爭的學習環境和虛擬情景,讓學生完成仿真材料的翻譯,互相批改、討論、修改自己的譯文,修改后交給老師批閱和評價。
3. 根據具體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現在翻譯教學已經不是外語教學的輔助課了,而“外語教學將轉過來為翻譯教學服務”。[3]如“學習歷程檔案”法、“交際性”翻譯教學法、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法。[4]老師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到真實的翻譯場所去見習或參與翻譯服務,如,參加招商引資項目介紹、旅游景點介紹、酒店餐館介紹、廣告宣傳、產品介紹和公司招聘等方面的翻譯,如,西南科技大學外語學院每年帶領學生到綿陽科博會去實習,目的是讓學生面向現實生活,接受社會的挑戰,適應社會和人才市場的需求,提高交際和協調能力。
四、結語
翻譯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其與社會的密切關系,要與翻譯人才市場需求對接。學校和教師主動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了解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創建符合翻譯人才培養目標的新型翻譯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翻譯能力,將社會復合知識型的實用翻譯人才作為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許建平,張瑾.從翻譯人才市場的需求看我國外語教學的人才培養[J].甘肅社會科學,2006(2):49—51.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R].教高[2006]16號.
[3]張美芳.中國英漢翻譯教材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54.
[4]鄧靜,穆雷.《象牙塔的逾越:重思翻譯教學》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4):318—320.
(作者單位: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