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網絡盛行的快媒時代,傳統紙媒想生存下來,維持一定的讀者群,就得靠策劃取勝,因為無法與其他媒體比速度,比視覺、比傳播。對于健康科普紙媒來說,做最解渴、有用并權威全面的信息內容傳輸才是關鍵。此時,策劃顯得尤為重要,以下筆者主要談談自己工作的一些體會。
一、科普選題策劃的必要性
1、健康科普宣傳自身的特點決定。相對于新聞報道,科普宣傳的內容比較平淡,變化少,能夠吸引讀者眼球的內容少。因此,科普編輯在做久了之后,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文章平淡、編寫方式單一、內容雷同等等。因此,要想推出科普精品,就要做好選題策劃,在內容、表達形式等方面下功夫。
2、提高競爭力的保證。目前,電視、網絡媒體及很多綜合性報刊對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他們所做的很多都是保健科普知識手段越來越豐富和多樣化。從競爭的角度來說,必須出精品,來吸引讀者。編輯如果坐等稿件上門,很可能大量來稿內容重復、老調重彈、寫作手法單調,這需要編輯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選題策劃,增強競爭力。
二、選題策劃的表現形式
提到選題,我們可能覺得比較遙遠,其實平時我們每一次組稿就是一次選題策劃,新的欄目設置就是一個選題。選題策劃可大可小,形式有很多種,有時是一條稿件,有時是一組稿件,有時是專版、多個版面,也可以是系列。在目前我們健康科普宣傳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可預見的選題:如每年的各種健康節日或特定人群的節日,年年有,時間可以預見,主要是根據主題來組稿,如教師節、護士節、重陽節、愛耳日、精神衛生日等。對此類選題,準備時間充分,可根據具體內容的搭配。
2、突發衛生事件后的深化:如我們2003年出現的非典、2008的甲型流感,在做好新聞報道的同時,需要科普知識來進一步深化,這種情況時間往往急迫,未知的東西也多,要求編輯在較短的時間內制定編輯計劃,了解讀者的需求,找到合適的專家,與之溝通,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又如此次日本核爆炸后,許多與核輻射、核保護相關的內容都急待宣傳,這時都要盡快做出反應。這種情況,往往網絡反映快,信息量也非常豐富,這時對我們報紙的編輯要求更高,如何在時間落后的情況下,細化選題的內容,達到報道的效果。
3、根據個人在工作中的觀察、想法,有準備、有計劃推出的選題。作為編輯,要經常與讀者、交流,發現問題,在此基礎上來選題策劃。我們報紙這種情況較為普遍。如美食營養推出的《與糖尿病談吃喝》,這種選題策劃針對性很強,與糖尿病有關的科普知識很多,如果籠統的介紹會顯得雜亂無章,那就根據版性選取其中的一點。這個選題在確定之后,編輯與作者反復溝通,并有詳細的提綱,非常實用,事實證明效果不錯。如《心靈家園》前年推出的“心理關注”欄目,《心理關注》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有代表性的心理問題進行剖析并給予正確引導,它最終落腳點是相關心理知識的介紹,但同時又有故事性,本身就是一種選題策劃。
三、科普選題策劃的基本要求
1、選題內容如何體現“新”。要在選題上體現新的信息,需要編輯多動腦子,社會上每天都有各種信息見諸報端,編輯和作者都可以提煉相關的醫學科普選題。比如新的傳染病,關于傳染病的病原、傳播途徑、預防措施、治療方法;結合名人患某種疾病的教訓,可以介紹有關這種疾病的知識。有些即使是醫學知識的老題材,從角度、寫法、標題等方面也有自己的新意,讓讀者愿意去閱讀它。此外,在表達上,可以借助圖標、示意圖等,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結合,達到出新的效果,給讀者的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
編輯還要經常瀏覽別的報紙、期刊,特別是新書目錄;注意電視、互聯網上內容,隨時注意捕捉信息,這些都是選題策劃的必備條件。反之,選題就會趨于平淡、缺乏新意,自然不會引起讀者興趣。
2、大的選題策劃包括系列、專版等,要做到系統化,避免雜亂無章,要小處著眼,服務于特定的對象,不能泛泛而談。
3、貼近生活、強化讀者意識。策劃科普選題應當具有發現的眼光,了解讀者的需求、心理,注意讀者對象的多樣性。
4、忌強調新穎性,忽略科學性。我們談到選題,一般會強調新,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個新包括題材、內容、表達形式等,但一定得注意以科學性為前提。如2010年出現的不少養生書籍,無論書的題目、還是內容很多以新、奇、特,卻忽視了科學性。
5、策劃選題尤其是大的選題一定要考慮是否可行。如推出專版、系列,要心中有數,切莫出現選題過大,內容太小,過于片面的情況。
四、選題策劃如何落到實處
確定選題只是整個選題策劃工作最基本的一部分,有好的想法,還要能夠付諸實施。作為編輯,要實現科普選題的良好效果,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選擇好作者。選擇好作者直接關系到科普作品的質量,目前科普寫作一般是各大醫院及醫療機構的醫務工作者,少部分是科普愛好者。醫務工作者寫稿,科學性和知識性能得到保證,可讀性會稍差一些,這就要求編輯對作者加強指導,告之科普稿件的寫作要求、需具備的知識、本報紙的特點、讀者的閱讀需求等。
二是加強溝通。組稿模式往往是編輯命題,作者寫稿,現在交流很方便,可以加強互動,及時將存在的問題、讀者的反饋意見反映給作者,而很多科普作者由于長期寫作,又來自于臨床,他們的經驗也有助于做好策劃。
三是后期加工。編輯在收到作者稿件后,要根據預期的要求精心加工,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可將存在的問題告之作者,讓作者重新修改。如時間不許可,可選取其中可取的部分,加以詳實和補充,做好后期的編排,從內容上、形式后力求達到預期的目的。
(作者單位:湖南日報集團大眾衛生報,湖南 長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