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偉
摘 要:對于美的形態,古今哲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對于美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這一論斷,學界普遍持肯定態度。本文從美的形態的一種—正劇美的角度,試圖從一個小的角度去闡釋美的一種形態,并將其與中和美做一比較,以求更深入地了解美的形態
關鍵詞:美的形態;正劇美;中和美
關于美的現象形態,學界普遍認為是多種多樣的。如在十八世紀,英國美學家愛迪生就提出“美麗,偉大與新奇”三種;布拉德雷曾將美分為“小巧、秀雅、優美、巨大、崇高”五種;鮑??卜殖銎揭椎拿琅c艱難的美,后者又包括三種類型:復雜、緊張(如悲?。┖蛷V闊(如滑稽)。而《美學概論》認為“美的現象形態豐富多彩,優美、崇高、悲劇、喜?。ɑ┲皇亲钔怀龅膸追N。”朱立元主編的《美學》一書則從西方基本審美形態(包括悲劇和喜劇,崇高和優美,丑和荒誕)與中國古代的基本審美形態(中和、神妙、氣韻,意境)兩個大方向來論述審美形態。關于悲劇、喜劇與崇高、優美這四種典型審美形態的劃分,學界也是眾說紛紜。柯漢琳教授《美的形態學》中認為崇高、優美和中和美存在于一切美的形態中,“藝術美可以劃分為:優美的藝術、崇高的藝術、中和的藝術或悲劇的藝術(簡稱悲?。┫矂∶赖乃囆g(簡稱喜?。┖驼齽∶赖乃囆g。”,“而悲劇美、喜劇美和正劇美則只存在于藝術世界之中。”雖然柯教授提出了正劇美這一名稱,但是并沒有進一步論述。
正劇美的范疇界定
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家狄德羅,他在《關于(私生子)的談話》和《論戲劇藝術》這兩篇著名論文中,極力主張在悲劇和喜劇之間應該有一個中間類別,名為“嚴肅的喜劇”。另一個法國戲劇家博馬舍也繼狄德羅之后,提倡“嚴肅戲劇”(又稱“正劇”)。此后,正劇就被近代現代劇作家所廣泛采用,成為戲劇的一種主要類型。這里當然指的是戲劇形式中的正劇。著名的正劇有莎士比亞的《一報還一報》、《暴風雨》,狄德羅的《私生子》、《一家之主》等。
同悲劇和喜劇一樣,正劇的出現,也是在戲劇領域先發展起來的。古希臘的戲劇有著嚴格的界限,分為悲劇和喜劇兩大類。而十六世紀以后,隨著新興資產階級的興起,出現了迎合該階級審美趣味的戲劇,即悲喜交加,兼有悲劇和喜劇的因素。與喜劇相比,正劇表現的是嚴肅的題材內容,常常以寫實的手法正面提出和回答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重要問題;與悲劇相比,它沒有那種正面人物終遭毀滅的結局,所反映的生活面較為廣闊。
正劇美,作為一種美的形態,是以藝術形態出現的,并以廣闊的現實生活為對象。它既不同于悲劇美,以對于具有悲劇性的現實沖突的藝術反映,也不同于喜劇美,以對于具有喜劇性的可笑性事物的藝術反映。正劇美是悲劇美和喜劇美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一種新的審美形態。如果說從古希臘開始,悲劇是反映王侯將相,而喜劇是反映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正劇恰恰是走入了平常日用中,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正劇美這種審美形態,應當是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趨勢的。在所有的戲劇樣式中,悲喜劇最像生活本身,也就是我們每天所過的那種生活。
正劇本質特征探討
馬克思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認為,社會生活中的事物具有現實性(合理性)而沒有現存性是悲劇性的,社會生活中的事物具有現存性卻沒有現實性時是喜劇性的。而社會生活的事物既有現實性又有合理性的,則是正劇性的。但是,這種現實性與合理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悲劇性與喜劇性矛盾沖突,對立轉化產生的一種中正平和感。
關漢卿的《五侯宴》著重刻畫了李氏和王阿三兩位人物。從王阿三的人生看,他所經歷的是被棄—收養—長大成為將軍—疑母—迎母的戲劇性過程。這一過程,雖然開頭一段是可悲的,但除了出生時被棄,他的人生命運便一路亮色。李氏的人生命運是悲劇性的,她早年喪夫,夫死典身,被逼棄子,在趙家受盡折磨。李氏人生悲劇的至點就是第五折趙脖揪準備把她吊死的時候。就在這悲極之時,得到兒子王阿三搭救。可見,作者并不是一味展現李家的人生悲劇,而是在展現李氏人生悲劇的同時,幾乎以同樣重要的筆墨表現王阿三的人生喜劇。從這既有眼前喜,更多是過去悲的雙重話題中,觀眾感受到的顯然不是純喜,而是悲喜結合,兩相轉化的效果。實際上,經歷如此辛酸痛苦的李家母子,這時又怎能純喜呢?與其說喜,不如說悲喜交融,中正平和。
正劇美的特殊本質決定了它具有特殊的特征:第一,正劇美具有最大限度反映生活的特性。它是別林斯基所說的“生活本身應該是正劇的主人公?!闭齽∶栏嚓P注的是日常的平凡的生活。比如W·莎士比亞戲劇中已被公認的三部正劇中的主要人物狀況:《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是王子與普通小祭司女兒的結合,《終成眷屬》是勃特拉伯爵與醫生女兒海麗娜的結合,《一報還一報》是攝政公爵安哲魯與準修女伊莎貝拉的結合。在劇里,人物身份高低與否不是婚姻的障礙,也已不再受傳統悲、喜劇規則的約束,可以成為劇中主角。這顯然已消除了的身份高低間的界限,更接近于現實生活。第二,正劇美具有中正平和的特點。雖然,在藝術作品中,可能會出現種種的不和諧,比如《五后宴》中,李氏的人生軌跡,一直是被悲劇色彩所籠罩的,但是她的兒子王阿三卻大部分時間是命運的幸運兒,并最終救下自己的母親。所以,看待一部真正的正劇藝術作品時,絕對不可以把它割裂來看,將某一部分說成是悲劇美,或將另一部分說成是喜劇美。這都是沒有看到矛盾的對立統一性,而將矛盾割裂的做法。
正劇美與中和美比較
正劇美與中和美都屬于審美范疇。但是正劇美僅僅存在于藝術世界中,而中和美則屬于一般范疇系統的美。這兩者本身并不屬于一個范疇系統?!拔覀儼殉绺吲c優美看做互相對立的美的兩級,那么,這里的中和美便指崇高與優美之間的中間狀態的美。從范疇系統說,美的世界就是由優美、中和和崇高構成的三元世界。”\+⑤而正劇美則只存在于藝術世界,成為構成藝術世界審美范疇的六大范疇之一。
中和美是屬于崇高與優美的中間形態,屬于一個過渡狀態?!八皇菬o沖突的協調,也沒有發生實際的沖突,而是一種僅僅包含著真善美沖突的態勢而由于真善雙方力量平衡,矛盾處于膠著凝滯狀態的美?!保?⑥正劇美是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不是簡單的悲劇美與喜劇美的過渡,也非其中間形態。它是悲劇美與喜劇美矛盾相沖突,互相轉化而生成的新的美學范疇。正劇美中沒有悲劇美,也沒有喜劇美,他們作為矛盾的一方面是不能也不應該被割裂的。
[注釋]
①王朝聞 主編 《美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48.
②柯漢琳 《美的形態學》[M]. 廣州:中山大學 出版社, 2008 :321.
③ R. W. 柯列根. 戲劇的創作 [M].倫敦: 倫敦出版社, :1981:132.
④別林斯基《詩歌的分類和分科》[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82.
⑤柯漢琳 《美的形態學》[M]. 廣州:中山大學 出版社, 2008 :309.
⑥柯漢琳 《美的形態學》[M]. 廣州:中山大學 出版社, 2008 :320.
(作者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