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布
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運動時間不足,身體素質下降。2012年清華大學錄取的男性體質不合格率達到60%,作為愛運動的男生體質不合格率如此之高,那么作為不愛運動的女生群體,其體質不合格率是可想而知的。中國學生的整體素質都在下降,還可以從與外國學生的各種體育比賽中顯示出來。數字和事實都說明我國中學生體質之差令人堪憂。
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小學四年級和初二的校園體育課及體育活動不足率分別高達56.5%、76%;而另一項調查顯示,只有22%的小學、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夠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應試教育只能使這些數據變得嚴重而不是改善,在基礎教育階段,越是學歷層次高,學生運動的時間越少,體質變得越差。現在高中學校為了升學率,普遍一天開設八節課,學生除了上體育課,基本上沒有課外活動時間。一些學校以犧牲學生的身體健康爭取更高的升學率而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這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每年一度的運動會,學校擠壓了運動的時間和空間,足以看出當前教育的片面性和功利性。
一般高中學校有3000多人的規模,兩天的運動會項目少,參與運動會比賽項目的學生少,其余的學生沒有機會參加比賽,只能成為圍觀者,他們的身體沒有得到鍛煉。有些學生還會離開賽場,到校園一角自由活動,運動會成了參賽學生的運動會,運動會沒有成為群眾性的運動會,運動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多開兩天運動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比賽,懂得比賽技巧,遵守比賽規則,釋放學習壓力,調節身心,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進取精神,激發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意識,所以多開兩天會所產生的效果要比兩天的運動會大得多。
“少年強則國強。”而少年強的先決條件是身體強,只有身體強才能夠為學習強、智力強、意志強奠基。學校擔負著培養“少年強”的重任,因此,增強學生的體質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面對學校學生人數在成倍增加、學生身體素質在普遍下降的實情,運動會的天數適當延長,讓運動會成為更多學生參加的盛會。
本欄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