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于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改善農村生活,是“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潮流之舉。作為中部農業大市,對信陽市加強和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道路探討和研究,對我國發展農業電商具有很強的樣本借鑒意義。
關鍵詞:信陽;農產品;電子商務;互聯網+
一、信陽市農產品電商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信陽是河南南部一座重要的地級市,大別山、桐柏山分矗南、西兩翼,淮河穿境而過,背山依水,氣候溫潤,光照適宜,農業生產條件可謂是得天獨厚。信陽農產品豐富,所產茶葉、油茶、板栗、獼猴桃、核桃等在省內外均有較大的市場和知名度,其中以茶葉最為有名,“信陽毛尖”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信陽市對外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也逐漸向農產品生產和貿易領域延伸發展,農業電商化是大勢所趨。而作為傳統的農業型城市,信陽也嗅到了農業電商化發展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緊跟時代潮流,農業電商乘勢而起,并很快走在了全國農業電商的發展前頭。不僅文新茶葉、五斗壩有機米、五云電商等本土農業電商企業紛紛涌現、做大做強,蘇寧、京東、1號店等全國大型電商平臺及一些知名農業電商品牌也都慕名云來入駐。為了給信陽電商創造優渥的發展環境,當地黨委、政府大力加強電商產業平臺建設,建成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個,各類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區近20個,各類指導和服務協會11個,并在鄉村一級建立了農村淘寶服務網點,形成了市、縣、鄉三級電商服務體系。目前,信陽市“觸電”、“上網”企業多達1.2萬家,電子商務應用率超過50%。2015年“雙11”購物狂歡節,信陽市電商交易額達2.76億元,成交量56.5萬單,成績驕人。
盡管成績卓著,但信陽農業電商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如農村通信網絡覆蓋不全面,影響農業電商的范圍擴大和服務能力;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配送體系缺乏,生鮮農產品不易保存和長距離配送;金融平臺匱乏,小型農業電商面臨“融資難”問題;農業從業者素質不高,電商人才緊缺。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信陽農業電商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予以妥善解決,才能保障信陽農業電商快速健康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下信陽農產品電商的應對之路
(一)著力構建信陽農業電商基礎硬件平臺
農業電商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硬件的投入和建設。從基礎通信環境上,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應當協同通信部門加快當地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通信網絡全覆蓋、全接入,下調通信資費,為農業電商鋪路提速。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應當通過引入大型第三方物流配送平臺、引導扶持本土物流配送企業做大做強等方式,加快建立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物流配送體系,通過提升物流配送能力來進一步增強農業電商的服務品質和競爭優勢。尤其是對于生鮮農產品,要建立起完善的冷鏈運輸體系。要充分依托信陽現有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交通網絡體系,積極向上爭取資源,爭取在中部物流配送體系中占據核心優勢地位。加強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注重信息技術在電商貿易、倉儲和物流領域的應用,如大數據技術、無人機等。在電商環境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要充分給予政策、資金和土地支持,盡快幫信陽農業電商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
(二)著力搭建信陽農業電商產業幫扶平臺
農業電商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服務支持。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要加強對農業電商的宣傳和推介,可以通過電視、電臺、新聞、新媒體等多種媒介,或者通過舉辦農業電商宣傳講座、流動宣傳車、派發宣傳單等多種宣傳方式,幫助廣大農業產業從業者提高對電商的認識和了解。與此同時,在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上,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也可以通過建立農業電商綠色通道,搭建農業電商行政服務平臺,遣派服務部門入駐,集中辦公和服務,簡化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效率。職能部門還要做好信息中介和市場監管服務,合理引導信陽農業電商健康發展。如物價、氣象、農技等部門要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畜牧、農業、林業、水產和漁政等要做好相關市場監管和農產品檢驗檢疫工作。完善農產品產地和監管追溯機制,用嚴苛的監管為產品質量背書,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此外,政府和職能部門還應加快建立信陽農業電商融資服務平臺,通過政府投資建立產業基金、搭建銀企對接平臺、鼓勵民間融資發展等方式,為信陽農業電商融資提供堅實有力的服務保障。
(三)著力營建信陽農業電商高端人才平臺
農業電商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人才的匯聚和推動。信陽市政府要加強同信陽師范學院、信陽農林學院等高校的人才合作,可以通過與高校、企業等共同聯合開展專項人才培養的方式,有針對性的設置電商需求專業,并加強電商人才同需求企業的對接,加強人才供給側管理。信陽市政府還可以邀請信陽市高等院校甚至其他地方高等院校在信陽舉辦電商培訓班,為信陽農業電商發展培養一些基礎性人才,提升農業產業者的電商理論素養。同時,信陽市政府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可以通過引入小額無息創業貸款、提供創業場所、住房補貼、延緩或減免助學貸款等多種方式,吸引信陽高校電商人才留下來;也可以通過給予信陽籍生源及家庭獎勵、補貼或補助的形式,吸引信陽籍生源回鄉創業。此外,信陽市政府和職能部門應當著力建設電商專家庫,并通過青年人才工程從外部引進和吸收優秀的高端電商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臺,為人才和企業提供中介服務。
總結
站在新的時代節點上,信陽市要緊密把握自身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積極籌謀,科學規劃,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走新型化、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推動信陽農業產業健康轉型。
參考文獻:
[1]吳敬花,鄧群仙,呂秀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策略研究[J].電子商務,2016(01)
[2]李艷,歐陽杰,蔡興懷.徽州區楊村鄉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與建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2)
作者簡介:
梅寶林(1987.02- ),女,漢族,河南省信陽市,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