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白褲瑤族學生是里湖瑤族鄉未來的主人,是民族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骨干力量,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白褲瑤族鄉文明程度和可持續發展。本文闡述了自己對白褲瑤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白褲瑤族學生;德育教育
我自參加工作以來都在白褲瑤地區工作,在對白褲瑤族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探索了一些使白褲瑤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實踐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現闡述如下,與同行們交流。
一、白褲瑤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是白褲瑤族學生身心發展最快時期,他們大多數有強烈的求知欲,但是缺乏準確的是非判斷能力,因而,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行為以及對道德的評價標準容易出現偏差。初級教育一定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只有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好,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二、了解白褲瑤族的民風民情,尊重民族習慣
在里湖白褲瑤族鄉,白褲瑤族人口占全鄉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該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因此,我們只有深入了解他們的民風民情,尊重他們的民族習慣,才能把民族鄉的各項工作做好。
1.勤下鄉,與白褲瑤族同胞交朋友
白褲瑤族同胞很熱情、很淳樸,但是他們的思想還比較陳舊,不支持孩子讀書,特別是女孩子,一般長到十三歲以后,家長就開始為她們張羅婚事。因此,在工作之余,我經常下鄉到白褲瑤族同胞家中,與他們敘敘情,拉家常,傳政策,講道理,交朋友,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
2.多與白褲瑤族學生交流、溝通,與他們交朋友
雖然國家政策對民族地區相當恩惠,但由于民族的原因,大部分白褲瑤族學生厭學現象相當嚴重,很多的適齡兒童在家放牛,打鳥,等到十幾歲就結婚成家。有些學生讀完小學,上到初中讀一兩個學期就輟學回家結婚,可見,初中輟學想象非常嚴重。因此,作為民族地區教師,我經常到學生中去,關心她們的生活和學習,向她們學習白褲瑤族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給她們講講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例子和方法對她們進行教育和鞭策。經常和他們在一起與之交流,就可以掌握她們的思想動態,能更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最根本的保證。
三、引領全體教師寓德育教育于教書育人之中,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1.徹底改變了以往一談到德育就是班主任的工作,而忽視學科德育滲透的局面,牢固確立課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
每一位教師都是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材”的思想,對學生不良習慣和違紀現象不能視而不見,不管不問,而要敢抓敢管,真正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做到既管教又管導,育人為先,教書并重,培養德才兼備、具有綜合素質的現代中學生。
2.學校要求各學科教師在抓好教材、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必須要把德育教育貫穿在知識教學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當前國家的形勢,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疏導,潛移默化的陶冶、感染和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學校要求每位老師每個月自行選定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德育內容,利用一堂課的時間,通過學生辯論、討論、自我批評及教師評判、總結等形式,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把教育過程形成書面總結。學期末,學校出一份德育知識考卷,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的考試,考查學生德育知識水平。
3.抓班主任隊伍建設,促班風形成
眾所周知,班主任是每個班的管理者,是班級靈魂,班主任負責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到該班的班風,班風影響到學生,學風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因此,要求班主任采取“嚴”字當頭,“愛”字核心“跟”字落實,“疏導”及時的工作方法,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分別利用班委會、團支部、學生會等組織,配合老師管理好班級和教育好本班學生,樹立良好班風,樹立學生的自我約束感、集體榮譽感。開展評選優秀班級活動。
四、分層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1.我校的愛國主義教育
依據三個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分成三個層次進行,每一層次的內容不同。第一個層次:愛家、愛父母教育;第二個層次:熱愛集體教育;第三個層次:愛家鄉、愛祖國教育。這三個層次內容依次在同一個年級三年里完成,每個年級都有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內容和重點。道理很簡單,一個不孝敬父母,不愛家的人,就談不上熱愛學校,熱愛集體;一個不熱愛集體的人,更談不上愛家鄉、愛祖國,只有從愛“小家”開始,才能逐步發展到愛“大家”,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
2.教育導向問題
這三個層次內容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用老師良好的形象和素質影響學生,用合理的制度去規范學生,用科學的管理去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指導學生,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具體化、更具有實在意義,這樣才能更好完成愛國主義教育任務。
五、認真開展好主題教育活動
1.德育活動系列化
即把德育常規工作與重大活動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活動的載體作用。認真抓好重大節日、重大紀念日、校慶、縣慶、國防教育、軍訓、環保、安全、科技制作、禁毒、科普宣傳、“獻愛心”捐款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2.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具體化,重點進行專項治理
具體做法是:從養成教育入手,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具體化,歸納總結出好記、實用的“三有”、“六無”: “三有”即: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言行有禮貌;“六無”即:地面無雜物、墻上無污痕、公物無破損、班級無打仗、煙酒無人動、游戲廳無人進。并相應開展了“學校就是我的家,我愛我家,我為學校添光彩”系列活動。在初一新生剛一入校就全面貫徹落實以上要求,教育學生從自我做起;從自己班級做起;從自己班級的分擔區做起,切實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每一月或一段時間,確定一個專項內容,進行綜合治理。如:建立班級評比制度;建立同學間相互監督機制、學生衛生小組互相檢查制度、監督檢查機制; 建立文明小衛士站崗制度;書寫亂扔果皮和說臟話調查報告;每班備有裝垃圾的方便袋等。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自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切實把公民道德行為規范落實到實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從思想上、行動上感到:“學校就是家,我是學校集體的一員,我要時時刻刻為這個家做一些有益的事,為學校做出應有的貢獻,絕不能為學校抹黑。因為‘我的存在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給集體帶來榮譽,不能帶來煩惱或傷害。只有自己自覺的去關心熱愛這個家,人人都為這個集體著想,形成整體凝聚力,才能在這個家中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歡樂。”
3.從覺悟入手,開展“一誠”、“二敢”為主題內容的演講活動
這是針對現在學生中的說假話和撒謊、自己有缺點和錯誤不讓別人說、對學生中的違紀現象不敢管甚至包庇的情況而開展的活動。“一誠”即:說話辦事誠實、不說假話、不包庇壞人壞事、不參與違紀活動,自覺遵守校規校紀。“二敢”即:敢于揭露違紀違規現象、敢于向歪風邪氣做斗爭,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學生從思想上堅持正義,樹立正氣,維護學校集體的利益。演講主要是利用班會時間。在學生思想評定過程中,改變了以往都是老師給學生做評價的做法,采取師生綜合評價的辦法,讓學生參與評定,學生小組給同學打分占一定比例,提高學生自我約束、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能力。
總之,白褲瑤族學生的德育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切實提高白褲瑤族學生的思想德育品質。作為教師,更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和引導白褲瑤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白褲瑤族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張健.景金生.制度倫理研究是道德建設創新重要內容[J].蘭州大學學報(哲杜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