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珠
新課程改革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呼喚著教學方式的變革。傳統教學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才能教育時代發展的潮流。開放式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從培養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態度、思維和能力出發,以激活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學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教學實踐。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在數學課堂實施中有效地實行開放式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構建開放、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教學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這種開放式的師生關系是基于平等與尊重的前提條件下,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以“師生對話”為基礎,旨在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給予的關系,教師也不再是對學生發號施令的權威,而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關系和“伙伴”關系。二是師生之間的“顧問”與“主人”關系。即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發展活動指明方向,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和“顧問”作用;而學生則是通過自主的學習活動,在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能動在生成、構建自身和知識體系與能力體系,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開放教學過程,使學生各有所得在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應重視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
根據不同的課型,這種操作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應當根據教師的個性以及學生的情況等多種因素決定具體的施教措施。
第一,注重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自學”,即學生自己看書、理解教材,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找出重點劃下來,發現疑問做標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讓學生看書思考,不僅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勤思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二,注意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進行數學探究并發展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23-7”的教學時,我讓學生借助小棒研究算法,并組織了一次交流。一個同學到展示臺邊操作邊說:“3減7不夠減,可以把2捆拆開和3根放在一起成23根小棒,再拿走7根,就剩下16根了。”另一個同學把小棒舉得老高,激動的說:“我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把一捆拆開后,和3根合在一起成13根,從這13根中拿走7根,剩下6根,再和另一捆合起來得16,即23-7=16”。我夸道:“真聰明!還有更好的辦法嗎?”話音未落,又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說:“從23根里拿出7根,只要打開其中的一捆,移走7根,剩下3根,再把3根與另外一整捆合起來就是16了,所以23-7=16。”另一只小手也舉得老高:“我先把3根單根的移光,再把一捆打開,移走4根,還剩下16根”。……同學們宛如一個個的小研究家,他們動手做起了數學,探究熱情空前高漲。雖然他們最后探究的結果有的稚嫩可笑,不足稱道,但這些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擺一擺,移一移等親身實踐,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這一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教師為學生們提供的交流空間,更讓他們汲取了眾人的智慧,也豐富了他們解決問題的途徑。探索成功后老師的充分肯定,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尊嚴感,激勵著他們繼續進行新的探索和創造。此后,學具成了他們學習上的好幫手,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自己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三、開放探索空間,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式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
還應開放學習空間,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去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與實踐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在感受新知的過程,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去思考、去探索,從而解決問題。第一、重視開展數學活動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可以開設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從生活和勞動中尋找數學問題,拿到活動課上來,自我設計,自我解決,并且在學生之間相互切磋、相互啟發、互相交流。比如,開展數學競賽、數學游戲、開展數學學習研討和交流,舉辦數學講座和展覽。第二、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活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聯系生活和勞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尋找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生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
在改進教師教學方式的上述實踐與探索過程中,我已隱隱地感受到教學方式的轉變給學生帶來的欣喜變化,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