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映麗
摘 要:說客是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說客對研究某一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有著很大的意義。那么針對技工院校英語課,如何組織說客流程呢?本文以《Roberto′Family》為例,詳細分析了技工院校英語課說課流程,介紹了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
關鍵詞:說客流程 教材分析 設計理念 意義
所謂“說課”,就是授課教師在獨立備課的基礎上,系統地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以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形式。狹義地說課是指教師以口頭表達的方式,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某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
本文就以《Roberto′ Family》為例,分析技工院校英語課說課流程。這節課主要圍繞家庭成員關系這個話題。本次說課筆者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在分析教材時,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教材地位及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禦oberto′ Family》這篇課文選自教材《新模式英語》 Module 1,這是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新教材,有著重操練、輕語法的特點。學習Module 1要求學生應具備450個左右的詞匯量,并具有初步的語法知識。這篇課文以家庭關系為話題,介紹了相關的詞匯與句型。
根據技工院校和高級技工院校英語課程能力目標,結合本課的內容,筆者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系統化為:語言知識目標 、語言技能目標、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目標。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筆者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運用表示個性特征和家庭成員關系的詞匯口頭描述自己的家人,難點放在訓練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捕捉重要信息。
二、學情分析
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對學情的了解是教師因材施教的關鍵。這本教材面向的是技工院校和高級技工院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技工院校的學生注意力有一定的穩定性,具有基本的觀察能力,已經初步實現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自我意識增強,擁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自我展現意識與欲望。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的文化課基礎尤其是英語課基礎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和方法,因此他們不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加渴望得到關注和肯定。
三、設計理念
基于以上學情,在設計這節課時,筆者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把自己作為與學生一起探討的一員,以亦師亦友的身份走近他們,用基礎的語言啟發他們,從輕松的話題開始,以愉快的交流展開合作,將教學理念創新為: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擁有探究的體驗和成功的喜悅,在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四、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本課教學目標,筆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教學強調語言學習應該是在“做中學”“用中學”。任務型教學要求圍繞核心問題,設定小任務,盡可能提供訓練學生技能的機會;圍繞本課內容設計多種語言活動,以教師分組和自主合作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嘗試使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能力得以加強。
2.交際法
知識使人變得文雅,而交際能使人變得完善。在我國,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產生了大批的“聾啞”英語學習者。而交際教學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為解決傳統英語教學的困境提供了出路。交際法把逼真的篇章引入學習情境之中,促使學習者不僅重視語言,更重視學習過程本身。這種方法豐富了學習者個人的自身經驗,把課堂上的語言學習和課堂外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
3.以學生為中心
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信息,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同時提供給老師評價課堂成果的一個機會,以便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五、教學過程
結合《Roberto′ Family》這篇文章,主要設計了復習與導入、新課展示、課中練習、情感升華、教學評價、實際應用6個環節。
1.復習與導入
在課前通過班級內部建立的快樂英語學習圈發布了本課的微課視頻,要求學生在課前對新知識進行預熱??紤]到上次課中學習了如何描述人物特征,因此在本課一開始筆者設計了一個熱身活動。讓學生分成兩大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進行競賽,使用學過的詞語描述老師,說出最多單詞的小組獲勝。獲得優勝的一組會在平時表現分里有所體現。隨后筆者會在黑板上寫下brother和sister 兩個單詞,通過提問舉手的方式作一個統計,找出班級里擁有兄弟姐妹最多的學生。通過這樣一個小的活動,引出這節課的學習任務:“Today we will learn how to describe family relation-ships.”
2.新課展示
畫出一棵“家族樹”,在這棵樹上能夠體現各家庭成員的關系。筆者通過詢問幾名學生的家庭情況,來補全這棵家族樹,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新單詞。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單詞,進行語言輸入;隨后在了解本課新單詞的基礎上,向學生展示圖片(來自教材);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圖片中提出的兩個問題;討論后讓學生口頭表達討論的結果,然后進行教材對話部分的聽力練習。經過這一步驟后,學生理解了這篇課文的情節,能在聽力錄音中識別表示親屬關系及個性特征的詞匯。
3.課中練習
實踐長才干。對語言學科來講,充足的實踐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這個環節筆者設計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練習,分別是認知練習、聽力練習和口語練習。
首先是認知練習。以幾幅圖片為素材做一個課中練習,要求學生選擇上面方框中的單詞填入圖片下方的橫線來說明圖片中人物的關系。隨后是聽力練習,教師展示圖片并提出問題:“Do you know the relationships in the picture?”然后學生分組討論并完成表格。最后進行聽力練習,學生根據聽力內容對上面family tree的內容進行修改。在前面兩段聽力練習中,筆者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在聽力方面的困難。在放聽力材料前,筆者會讓學生們對即將要聽的內容做一個討論,讓學生來預測可能會聽到什么,這會讓學生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后面的聽力材料上,也就能更好地在聽力材料中捕捉到目標信息。最后是口語練習。拓展句型練習:Who is she/he? Who are they? Is she /he your sister /father。活動一:“與同學們分享我的家庭照”,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進行拓展句型練習的演示。活動二:“同桌之間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庭照”,并運用句型進行對話練習。
4.情感升華
建設和諧社會,要從建設和諧家庭做起。有了本課內容做基礎,下面筆者拓展孝道、和諧的英語表達,和學生討論這一話題,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家庭、孝敬父母。
5.教學評價
筆者根據本課內容設置了一些問題,與學生互動提問。這個環節既考查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程度,又給老師提供了一個評價課堂的機會。
6.實際應用
筆者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制作一幅Family tree,在下節課帶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既鞏固了本課的學習,又為下節課的復習環節做了鋪墊。
以上就是筆者本次說課的流程。良好的說課能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集備中說、說中評、評中研、研中學為一體,這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