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摘要〕中國民族聲樂是聯系民眾情感的紐帶和精神支柱,它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價值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即便是時過境遷,飽受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民族聲樂也要堅持民族審美理念,走獨具民族氣質和民族特色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中國民族聲樂文化傳承
中國民族聲樂是集歌唱、表演、舞蹈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民族聲樂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文學、文化產生了密切的聯系,從那些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身上,我們不僅能發現歷史的投影,還能觸碰到中華文化的脈搏,發現民族聲樂的文化特質及藝術特性。
一、民族聲樂的文化內涵
民族聲樂指在繼承傳統說唱藝術基礎之上,借鑒歐美歌唱理論和方法形成的具有一定民族性和藝術性的新民族歌唱藝術。中國民族聲樂雖然才存在幾十年,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中國民族聲樂繼承了民歌、傳統戲曲的創作原理并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聲樂教學理論和聲樂創作理論。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國民族聲樂的根基,中國傳統民間音樂最早出現于先秦時期,唐大曲、元曲、清戲等是傳統音樂的代表。在成長之路上,傳統音樂從文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并且,許多傳統聲樂作品如《木蘭辭》、《孔雀東南飛》等,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文學底蘊和較高的文學價值。在創作方面,民族傳統聲樂作品也借鑒了文學創作原則,強調情景交融、內外統一,要求字、聲、情、味、趣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
民族聲樂繼承了傳統民間音樂和民族音樂的諸多優點,其藝術感染力也更加強烈。我國民族聲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語言構成也更加多樣。在內容和主題方面,民族聲樂借鑒了傳統文化的美學品質和人文精神,對國家的熱愛和忠誠,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對愛情和友情的歌頌,是民族聲樂的核心。民族聲樂的文化品質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并逐漸融入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中去。從這些民族樂曲中,我們也可以對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品質管窺一二,如通過樂曲《茉莉花》,我們可以感受鮮明濃郁的民族情懷和獨特的東方審美觀。從《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我們可以品位中國人含蓄、真誠的情感表達方式。在演唱技巧上,民族聲樂語言非常注重字的運用和字的演唱技巧,在語言上非??粗卣Z言聲調在歌唱中的引領地位。許多地方聲樂藝術,還非常關注作品的地方風味。為了突出自身的人文精神和地域屬性,許多民族聲樂作品都會通過聲音(音高、音色、力度)變化來變化聲腔,進而彰顯聲樂作品的地域特性。西洋美聲唱法的融入,促使民族聲樂日臻完美,因為西洋歌唱藝術更加注重文化精神的平衡,文化特質也更加鮮明。正是在借鑒歐美歌唱理論的基礎上,民族聲樂作品的思維形式和文化理念才更加豐富,其藝術品位也因此更加獨特。
二、民族聲樂的表現形式
從廣義上來講,民族聲樂包括傳統戲曲、曲藝和民間演唱藝術。從狹義來講,民族聲樂指借鑒了西洋唱法的民族歌唱藝術形式。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表現形式有:
1、民歌。民歌是最質樸的歌唱藝術形式,也是與民眾聯系最緊密的藝術形式。從體裁來看,我國民歌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勞動號子、山歌和小調。這三種民歌形式在節奏、演唱形式和曲式結構上都有所不同。其中,勞動號子屬于勞動歌,它是在體力勞動環境下,伴隨著勞動而形成的歌唱藝術。勞動號子多節奏強烈,歌詞簡短,善用描述性詞句,具有氣氛調劑和精神鼓舞作用。勞動性質不同,勞動號子的節奏和特點也有所不同,這才有了纖夫號子、舂米號子、船夫號子、開山號子等不同種類的號子。山歌是最基本的民歌體裁,山歌有放牧歌、田秧歌、普通山歌之分。山歌是民眾為了自娛自樂而創作的民歌形式,許多歌詞內容都與自然景物(太陽、月亮、山河、花木)有關。小調又稱小曲,是民眾在休息娛樂之時而創作的民歌,民間藝人、半職業者是小調的主要表演者。小調抒情性、娛樂性強,各地小調中,當屬閩南小調、江浙小調最為有名。
2、曲藝與戲曲。所謂曲藝說唱,即民間所說的“說書”。曲藝說唱是一項集音樂、說唱和戲曲表演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它在唱、念、白方面與西方歌劇有所相似。我國曲藝說唱藝術最早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小調的唱腔音樂有初級和高級之分,初級音樂以朗誦為基礎,高級音樂以音樂類、板腔體戲曲原型曲調為基礎。曲藝表演者在進行表演時通常還會通過節奏、節拍、速度變化來變換曲調,進行個性化表演。戲曲,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就是以歌舞的形式表演故事。這句話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戲曲藝術種類和形式日漸增多的今天,它已經無法概括戲劇的類別和內涵了。虛擬性、寫意性、程式性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主要特征,如今,民族戲曲的表演形式和演唱方法更加多樣化,戲曲的發展與創新勢頭更猛。
3、民族歌劇。民族聲樂范疇內的民族歌劇,與戲曲一樣,都是傳統戲曲之樹上結出的具有同樣美學理念和美學追求的果實,不同的是,民族歌劇是在西方歌劇影響之下發展起來的,并且,它在發展中吸收了戲劇、舞蹈、美術、芭蕾等藝術精華,民族歌劇天生不存在缺乏時代感、內涵與節奏過時等問題,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音樂表現也成為民族歌劇創作最關心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藝術家都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如賀敬之、丁毅在創作《白毛女》時,為了強化歌劇的表現力,就大量使用了陜西與河北地方音樂表現形式,這才有了《白毛女》的大獲成功。此后,這一優良傳統也被保持下來。結合社會熱點、從民歌素材中汲取營養,也成為民族歌劇藝術創作的根本法則。
三、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傳承路徑
1、兼容并包,大膽創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是在民族審美、民族文化、民族語言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情感、智慧的結晶。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的增多,黨和政府提出了“弘揚民族文化,發展高雅藝術”的文化發展要求,這為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文化藝術事業要加快發展與創新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發展水平。民族聲樂工作者則要提高認識,一方面恪守民族聲樂的風格特點、色彩氣質和文化理念,繼承和發揚民族聲樂藝術精髓,走民族聲樂民族化、本土化發展道路。一方面借鑒歐美聲樂演唱技巧和方法,結合民族聲樂的個性、風度和藝術表現形式,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氣息的聲樂藝術作品。以京劇這一民族國粹為例,京劇在唱、念、做、打上有嚴格的表演程式和文化理念要求,但是,如今,京劇藝術家們同樣走上了在繼承中創新的發展道路,交響樂式伴奏、電影化布置等都被應用到京劇創作和表演中去,這也賦予了京劇較強的時代感。
2、弘揚民族聲樂的精神主題。隨著時代進步,探索民族聲樂藝術新路徑,開創民族聲樂新篇章,成為當代藝術工作者努力的新方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可以脫離民族土壤而存在,相反,中國民族聲樂是聯系民眾情感的紐帶和精神支柱,它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價值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即便是時過境遷。飽受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民族聲樂也要堅持民族審美理念,走獨具民族氣質和民族特色的發展道路,否則,我們的民族文化將會出現缺乏個性、風格混亂等問題。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民族文化保護和發展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民族聲樂藝術工作者也對民族聲樂的堅守、發展、創新與回歸進行了理性思考,并做出了正確的抉擇,堅持“以中華文化為母語”,弘揚民族聲樂的精神文化主題,成為民族聲樂創作的宗旨。許多藝術家在聲樂創作中也將眼光放在社會變遷、時代巨變上,并通過自己的聲音表達現實、社會和生活賦予自己的激情,從而極大豐富了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內涵。
3、各方共同參與文化接力??v觀各國文化發展史可知,民族文化與傳統藝術流傳深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積極進行自我尋根,立足社會去發展。同樣,在提倡“推陳出新”的文化理念下,中國民族聲樂既要加大改革實踐力度,也要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爭取在傳統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新苗”,以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使民族文化的血脈永不中斷。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尤其是文藝界、媒體要共同參與到文化接力中去,積極發揮自身在文化傳播與發展中的作用,發展和傳播民族聲樂文化,提高聲樂文化的社會影響力。與此同時,社會教育機構尤其是高校,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要堅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并創新傳統聲樂藝術教學方式,歡迎京劇、民歌、地方曲藝藝術、民間歌唱藝人走進高校課堂,向學生傳授評彈、單弦、梆子等地方曲藝知識。總之,中國民族聲樂文化繼承和發展,需要各方共同參與到文化接力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為民族聲樂藝術繼承、傳播和民族聲樂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才能促進民族聲樂文化的興旺發達。
(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劉暢.論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傳承[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楊莉.論中國民族聲樂文化底蘊的傳承與弘揚[J].武警學院學報,2008,11:59-61.
[3]王小麗.關于中國民族聲樂的傳承和發展的探究[J].高考(綜合版),2013,01:117.
[4]方麗萍.中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趨勢[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121-123.